科普 | 从白露到秋分,给呼吸道加道“防护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6:54 1

摘要:白露已过,秋分降至,昼夜渐趋平分,秋意也愈发浓厚。随着节气轮转,温差变大、空气干燥、过敏原活跃等问题愈发突出,呼吸道易“失守”,感冒、咳嗽、鼻炎等呼吸道问题也随之找上门。从白露到秋分,呼吸道防护的重点在悄悄变化,做好针对性应对,才能安稳度秋。

白露已过,秋分降至,昼夜渐趋平分,秋意也愈发浓厚。随着节气轮转,温差变大、空气干燥、过敏原活跃等问题愈发突出,呼吸道易“失守”,感冒、咳嗽、鼻炎等呼吸道问题也随之找上门。从白露到秋分,呼吸道防护的重点在悄悄变化,做好针对性应对,才能安稳度秋。

白露:“温差”与“干燥”初袭

白露通常在9月7日-9日交节,此时昼夜温差可达10-15℃,空气湿度快速下降,人体易受“燥邪”侵袭。温差影响黏膜的屏障功能,干燥的空气让黏膜变得干燥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咽痒、咳嗽、鼻腔干疼,扁桃体炎等炎症疾病风险也会上升。

秋分:“低温”“过敏”双重夹击

秋分一般在9月22-24日交节,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进一步下降,呼吸道抵抗力随温度下降而减弱。此外,秋分前后仍是蒿属、藜科等植物的花粉高峰期,干燥的空气让花粉的传播性增强,过敏风险达到顶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会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北京为例,近期蒿草过敏原浓度明显升高,易导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复发,建议大家多多关注身体变化,出现不适及时到呼吸科就诊。

防治结合,为呼吸道筑牢健康防线

白露时节需重点应对温差与干燥。早晚外出可戴薄围巾护颈,或立起衣领,避免冷空气直吹咽喉。穿多层薄衣,方便随温差变化增减。干燥应对上,每天保证1500ml左右饮水量,室内开启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50%,缓解黏膜干燥不适。

白露还有“收清露”的民间习俗。古人认为,晶莹剔透的白露有益寿养颜、愈病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这也让“仙女喝露水长大”的说法有了些许渊源。古人还认为,不同植物的清露有不同功效,如百花上的露能养颜,柏叶、菖蒲上的露可明目,韭叶上的清露可去白癜风等。

秋分后警惕低温与过敏。除头部、颈部、腹部、双脚等关键部位保暖外,还需添加薄毛衣、长裤保暖;减少进出空调房次数,避免身体反复受温差刺激。户外干燥致花粉浓度升高,外出要戴好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口鼻、更换衣物,做好花粉等过敏原的隔离和清洁。

“秋冬养阴”是入秋的调养原则。可通过重阳节登高远眺等方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消散“悲秋”之感。秋分时节,宜收不宜散,饮食上要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如秋梨、山楂、苹果等,以滋阴润燥。

秋高气爽的九月,既无夏季的炎热,也无冬季的严寒,是热冷过渡的舒适时节。从白露到秋分,做好针对性防护与调养,就能安稳享受秋日惬意。

专家出诊信息

呼吸内科

排版:李春慧

出品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