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荆州,楚风拂面,古韵与新声交织。随着第二届楚文化节9月20日日渐临近,这座浸润着楚文化基因的城市,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这场文化盛宴。楚文化节绝非一次简单的文化展演,是荆州激活历史文脉、重塑城市形象、链接世界舞台的战略契机,从文化传承、品牌塑造、产业融合和精
荆州新闻网消息(特约评论员 余波)九月的荆州,楚风拂面,古韵与新声交织。随着第二届楚文化节9月20日日渐临近,这座浸润着楚文化基因的城市,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这场文化盛宴。楚文化节绝非一次简单的文化展演,是荆州激活历史文脉、重塑城市形象、链接世界舞台的战略契机,从文化传承、品牌塑造、产业融合和精神凝聚等多重维度,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蓬勃的发展动能。
作为楚文化发祥地,荆州素有“楚国故都、三国名城”之称,文化底蕴深厚。但长期以来,楚文化的魅力多停留在学术研究与地域认知层面。楚文化节的举办,正是打破这种“文化壁垒”的关键之举。楚文化绝非博物馆中的静态陈列,而是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活态基因,代表着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胸怀和九天揽月的浪漫情怀。
在当代语境下,楚文化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名片。从荆州车水马龙的城市主干道,到海外繁华的国际商圈,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的楚文化节宣传视频,正将“让世界看见楚文化”的主题悄然传向世界。简约大气的节庆标识与绵延千年的楚韵彼此映衬,焕发出别样的魅力。荆州博物馆推出的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将首次展出战国时期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楚地丝织技艺的精湛与衣冠礼制的渊远。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展览远不止于静态陈列,当“战国袍”成为游客荆州旅拍的流行标配,当古典纹样为文旅创意注入灵感,历史就这样与当代实现了跨越千年的美妙连接。
以文化之火点燃发展引擎,以文明之光照亮复兴征程。第二届楚文化节的深远价值,远超节庆活动本身。当世界目光通过这场盛会聚焦荆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座古城以文化为支点撬动全局发展的战略布局。
从政府治理维度看,楚文化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荆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楚文化资源系统整合、创新运用,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抓手。通过整体谋划和科学统筹,政府正着力构建“文化引领、多业联动”的发展新格局。这场盛会展示了荆州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不再是就文化办文化,而是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城市规划、国际传播、产业升级等多重目标,体现了“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以文育人”的系统思维。
在经济建设方面,楚文化节正成为助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文化+”战略正在持续释放乘数效应:文旅融合拉动消费增长,文化创意赋能产业升级,节庆经济激活市场活力。通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楚文化IP,荆州正在重塑城市品牌,增强投资吸引力,为经济转型注入持续动力,文化“软实力”正有效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文化传承维度上,这场盛会实现了文明传承与国际对话的双向促进。楚文化节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古老的楚韵“潮”起来。同时,荆州以楚文化为媒介,搭建起中外对话的桥梁。当楚式漆器、楚辞乐舞走向世界舞台,我们输出的不仅是文化产品,更是东方美学和价值理念,切实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城市转型层面,楚文化节显著提升了荆州的城市辨识度和竞争力。在千城一面的当下,荆州通过深入挖掘楚文化内涵,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楚文化胜地”的定位,既区别于其他历史名城,也开辟出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这种文化身份的重塑,将带动城市空间更新、产业体系重构和人居环境提升,有力推动荆州从地理区位上的“中部”迈向发展格局中的“中心”。
尤为重要的是,楚文化节提供了“让世界看见楚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世界不仅看见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看见当代中国守正创新的文化自信,看见荆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这种“被看见”,不仅带来知名度的提升,更带来合作机遇、发展资源和话语权的增强。
第二届楚文化节的筹备,处处彰显着荆州对楚文化“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态度。我们坚信,楚文化节留给荆州的,将不仅是节庆期间的短暂繁荣,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它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历史优势转化为未来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千年楚韵在新时代绽放光芒,荆州也正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文化铸魂、产业赋能、开放创新”的时代篇章。
期待9月20日的璀璨启幕,期待千年楚韵在荆州绽放新姿。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我们相信,第二届楚文化节必将成为文明传承的新起点、城市形象的新跃升、文旅融合的新跨越,助力荆州在赓续文脉绵延中,走向更加广阔和辉煌的明天。
来源:荆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