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郴州的廖老师,去年退休后没歇着,被家附近的民办中学请回去教数学。签合同那天,她特意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教案都整理出来,还缴了500块押金,就等着开学带初二的孩子。结果开学前一天,校长突然打电话说:“廖老师,不用来了,原来的老师又不辞职了。”更气人的是,后来廖
湖南郴州的廖老师,去年退休后没歇着,被家附近的民办中学请回去教数学。签合同那天,她特意把自己攒了一辈子的教案都整理出来,还缴了500块押金,就等着开学带初二的孩子。结果开学前一天,校长突然打电话说:“廖老师,不用来了,原来的老师又不辞职了。”更气人的是,后来廖老师要押金和赔偿,学校居然耍赖:“我们没跟你签过合同啊!”
换以前,退休返聘遇到这种事,大多只能自认倒霉——觉得自己“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吵也没用。但今年(2025年)3月,法院判了:学校得赔廖老师7000块工资损失,押金也得退。这事儿给咱退休后还想干活的朋友提了个醒:现在新规不一样了,单位再想随便辞退、耍赖,没那么容易!今天就把最实用的3个关键点掰碎了说,全是咱能用上的实在招,被辞了也能稳稳维权。
签合同别马虎!这3条不写清,被辞了都没地儿说理
好多退休的朋友觉得“返聘就是打零工,签不签合同无所谓”,甚至有人觉得“跟老板熟,口头说好就行”,这真的特别容易栽跟头。廖老师能赢官司,最关键的就是她手里有签好的合同,法院认这个“劳务关系”。
今年华律网的普法直播里,律师反复强调:退休返聘的合同,比年轻人的劳动合同还得“抠字眼”,这3条必须写得明明白白,少一条都可能吃大亏。
第一条,“啥情况能辞我”得写死。别用“甲方有权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要直接写“只有这两种情况能辞退:1. 岗位真的取消了,得提前30天书面告诉我;2. 我犯了大错给单位造成损失。其他情况辞我,得赔一个月工资”。
成都有个王师傅,退休后返聘到机械厂当技术顾问,合同里就加了这句。去年厂里突然说“不需要顾问了”,没提前通知就辞退他。王师傅拿着合同找过去,最后拿了1.6万赔偿——这钱就是合同里写的“一个月工资补偿”,厂里想赖都赖不掉。
第二条,工资咋算得写细。别只写“月薪8000”,得写“工资=基础工资6000+绩效2000,绩效怎么算(比如‘每月完成3次设备检查就给满’),发工资时间是每月15号,微信还是银行卡转”。
深圳的李阿姨就吃了没写细的亏。她返聘当保洁,跟老板口头说好“月薪4500,月底发”,结果合同上只写了“月薪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后来被辞退时,老板只按每月2360的最低工资给,李阿姨说“明明说好4500”,但没证据,维权时嘴都说干了,最后只拿回一半钱。
第三条,我到底干啥得划清。别写“负责相关工作”,要具体:比如老师就写“教初二年级数学,每周12节课,不负责课后托管”;工程师就写“只做设备维护,不爬高、不进危化车间”。
这不仅能避免单位随便给你加活,真出事了也能说清责任。就像廖老师的合同里,明明白白写了“初中部数学教师,负责2个班教学”,法院一看就知道:学校是单方面违约,不是廖老师干不了活。
今年9月新规!你可能不算“简单干活拿钱”,保障更足了
以前咱总听人说“退休返聘是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但今年9月1日起,这个“一刀切”的规矩改了!新出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里说:要是你的工作状态跟正式员工差不多,就算“特殊劳动关系”,被辞了能拿更强的保障。
咋判断自己是不是“特殊劳动关系”?不用记术语,看这3个日常细节就行,咱自己在家就能对号入座。
第一,你是不是跟正式员工一样“被管着”。比如每天得打卡上下班、要遵守单位的考勤制度(迟到扣钱)、还得参加例会、接受绩效考核——要是这样,你就可能算“特殊劳动关系”。
吉林之声今年8月专门解读过这个事儿,举了个杭州超市的例子:张经理退休后返聘当店长,每天早晚查岗、开晨会、写周报,跟没退休时一样严。后来超市想换年轻店长,随便找个理由辞退他。张经理申请仲裁,仲裁委说“你这是特殊劳动关系,超市违法辞退得赔钱”,最后他拿了3个月工资的赔偿。
第二,你干的是不是单位的“核心活儿”。比如学校返聘你教主科、医院返聘你坐诊、工厂返聘你带徒弟搞生产——这些都是核心业务;但要是临时帮忙搬货、发传单、节日临时收银,那更可能是普通劳务关系。
今年7月人社部出的征求意见稿里说得很明白:干核心业务的超龄劳动者,得享受工伤保障这些权益。也就是说,要是你在核心岗位被辞,能争取的赔偿比普通劳务关系多。
第三,工伤保险不用自己掏了,单位必须给你缴。这是今年新规里最实在的一条!以前退休返聘想上工伤险,得自己找渠道,还不一定能上;现在规定:单位必须给超龄劳动者缴工伤险,个人一分钱不用花。
上海的赵师傅就享受到了这个福利。他返聘在车间做质检,上个月不小心被机器划伤手,缝了10针。一开始他还担心“我退休了,医疗费得自己掏”,结果单位说“早给你缴了工伤险”。最后医疗费全报,休息期间的工资也按工伤待遇发,赵师傅说:“这新规太实在了,比自己买保险管用多了!”
辽宁今年4月还专门出了细则,明确说超龄劳动者的工伤认定、待遇标准,跟正式员工一模一样。要是单位没给你缴,出了事所有费用都得单位自己扛——这一条,咱得记牢,要是单位没缴,赶紧提!
真被辞了别慌!三步走,证据在手就能要赔偿
就算真遇到单位随便辞退的情况,也别慌、别跟人吵——越吵越乱,还容易丢证据。重庆的周会计去年就遇到这事儿,她返聘在财务室做辅助工作,突然被老板说“人够了,你不用来了”。最后她按这三步走,不仅要回了工资,还拿了赔偿,咱照着学就行。
第一步,赶紧攒齐“证据包”,一个都别漏。合同是最关键的,要是没合同,就找这些:每月固定日期的工资转账截图(比如老板微信/支付宝转钱的记录,备注“XX月工资”的最好)、工作证、考勤记录(打卡截图、手写签到表照片)、穿工服的工作照、工作群里老板给你派活的聊天记录。
周会计当时没签书面合同,但她留了两样东西:一是每月10号老板微信转工资的截图(从去年3月到今年5月,从没断过),二是每次报销时老板签字的单据。拿着这些去跟老板谈,老板一开始还说“没签合同不算数”,结果看到截图和单据,立马没话说了。
第二步,算清自己该拿多少钱,别少要也别瞎要。分两种情况:
要是合同里写了赔偿条款,就按合同来——比如“提前解约赔一个月工资”,那就按约定要;要是没写,就看你有没有实际损失:比如像廖老师那样,因为单位临时辞退,错过了其他工作机会,就能要“预期工资损失”;要是你已经干了几个月,还能要“未结工资”“押金”(比如廖老师缴的500块,必须退)。
要是你被认定为“特殊劳动关系”,还能要“违法解除赔偿金”——一般是2倍的月工资,比普通劳务关系的赔偿多不少。今年6月上海还有个案例:韩师傅返聘在酒店做后勤,被随便辞退后,因为认定是特殊劳动关系,最后拿了2.9万赔偿金,比他预期的还多。
第三步,选对渠道,少跑腿还高效。别一上来就去法院,先按这个顺序来:
1. 先跟单位协商:找老板或负责人,拿着证据好好说,别吵。周会计一开始找老板,老板还推诿,后来她把工资截图和报销单摆出来,说“要么按规矩给赔偿,要么我找调解委员会”,老板很快就同意了。
2. 协商不成找“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街道都有,免费的。跟调解员说清楚情况,他们会帮你跟单位沟通,比自己谈更有力度。
3. 还不行就走仲裁或起诉:要是合同里写了“仲裁条款”,就去仲裁委;没写就去法院。今年线上渠道特别方便,打开支付宝搜“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点“劳动者调解申请”,填好信息就能提交,不用跑断腿。
记住一个关键:从被辞退那天算起,一年之内得去维权,过了这个时间,就算有证据也难要回来了。
最后想跟咱退休返聘的朋友说句实在话:退休后再干活,是想发挥余热,不是当“软柿子”让人捏。今年的新规越来越向着咱,只要记住这三点——合同写清3条、分清自己的关系、被辞了攒好证据按步骤维权,单位就不敢随便拿捏你。
平时多留个心眼:合同别随手扔抽屉里,工资记录别删,真遇到问题,先打12333问问当地政策,也可以上人社部官网查查《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咱凭本事挣钱,就该受法律保护,别让自己的辛苦白费!
来源:生活观察家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