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网红”:用短视频架起海与岸的桥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5:55 1

摘要:随着5G等先进通信技术在远洋船舶、近海作业平台逐步落地,横亘在海与岸之间的数字鸿沟,正被稳定的信号填平。海上通讯条件的改善,更催生出一批聚焦航海生活的海员博主。他们的内容多围绕船舶日常作业、远洋风光、海事知识展开,凭借“真实接地气、视角独特”的特质积累大量粉丝

随着5G等先进通信技术在远洋船舶、近海作业平台逐步落地,横亘在海与岸之间的数字鸿沟,正被稳定的信号填平。海上通讯条件的改善,更催生出一批聚焦航海生活的海员博主。他们的内容多围绕船舶日常作业、远洋风光、海事知识展开,凭借“真实接地气、视角独特”的特质积累大量粉丝。

近期,中国水运报记者通过线上连线,对话了三位从事远洋航运的海上视频博主,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中,探寻短视频创作如何为海员个人与航海行业赋能。

“二分之一船长”:现身说法为粉丝规划职业道路

提到海员,过去大家总觉得这行“枯燥孤独、离社会远”。不过近几年,不少海员博主拍视频分享日常,悄然改变了大家对这个职业的看法。很多年轻人看了视频后,被这份工作“专业严谨又有探索感”的特点吸引,主动去了解航海专业、咨询船员招聘信息,为行业注入了新鲜力量。

“实习生第一次上船要注意啥?”“毕业几年,还有多少人在跑船?”“海员在国内港口下船,为啥车费这么贵?”视频里围绕这些话题展开分享的小伙子,名叫侯双——他出身航海技术专业,已在行业深耕8年。

2022年4月,他为自己的抖音账号取名“二分之一船长”,并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如今已累计更新近两百条作品。侯双早期拍摄的视频多为随手记录的生活片段,后来内容逐渐带上明显的职业属性,评论区互动的粉丝,要么是同行,要么是对航海感兴趣的人。

侯双还直接将自己的微信号挂在抖音主页上。他表示:“很多家长、学生看了我的视频或直播后有疑问,抖音上沟通不够便捷,挂微信号就是为了方便他们联系我,比如咨询入行建议、职业规划等问题,能帮到大家就很有意义。”

为了让职业指导更清晰、更直观,侯双还拍摄了角色扮演小段子。比如《不同院校毕业生上船后的待遇》,就生动演绎了船长对新人报到时的态度与心理活动;《各大公司在学校双选会上会问哪些问题》中,他直接化身HR,告诉航海专业学生,在校招会上他们拥有哪些优势与底气。

侯双对记者说:“我本身就喜欢摄影和做自媒体——家里相机、运动相机、全景相机都有,在船上积累了很多素材。2022年随手往抖音发了几条,没想到得到同行认可,转发量也不错;后来粉丝慢慢变多,大家喜欢我的内容,还会来咨询职业指导、升学规划的问题,得到认可后产生了成就感,就想认真把这件事做下去。兴趣是基础,再加上大家的反馈,我就更愿意花时间琢磨主题、打磨内容了。”

从用自身经历解读专业知识,到开直播探讨行业问题,侯双已经找准了自己视频的受众。他未来还想往哪走?会特意追逐“爆款”吗?侯双坦言,目前只想先把“职业指导+航海科普”这块做好。“你看另一个博主‘海上厨子’专门讲船上的伙食,我就侧重解读航海文化、职业规划,给大家分享真实的航海经历。”至于爆款,侯双表示心态很平和——航海类内容受众本就较窄,想做到上万点赞难度很大,但打造小热门(比如几千点赞)还是有机会的,只要内容有看点,比如遇到台风如何应对、过运河的新鲜事,大家就愿意看。

“拓跋宏船长”:聚焦垂直航海领域的生动与温度

“你能想象在海上,油桶能当钱用吗?”2023年,一条记录远洋船员“油桶换菜”的短视频在抖音爆火,76.5万次点赞让郑斌的账号“拓跋宏船长”,从航海圈走进大众视野。这位36岁便晋升船长的浙江人,用7年时间从“碎片化记录者”成长为“专业航海科普博主”。

时间回到2018年,“拓跋宏船长”的首条抖音视频还带着青涩感:《在伊朗KHARGISLAND靠泊时钓的小锅盖鱼》中,没有复杂剪辑,简单的画面与口语化解说,却让粉丝留下“看视频像跟着出海”的留言,这让郑斌萌生了持续记录的想法。“那时候就是随手拍,连日常生活都发,把抖音当成微信朋友圈了。”郑斌坦言,早期内容缺乏规划,直到2023年,一条“意外爆款”让他找准了创作方向。

那条视频是他在海上偶遇外国小艇时的即兴拍摄——镜头里,船员和当地渔民用手势交流,以空油桶交换新鲜蔬菜,他随口补充的“国际贸易关税小知识”,意外戳中了观众的猎奇心。“拍视频就像讲相声,得有‘包袱’,也就是‘信息点’。”这次爆火让郑斌意识到,航海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展示风景,要让观众看得懂、有收获。

此后,郑斌的视频形成“生活+科普”的双重属性。《海上偶遇各国军舰》系列,用幽默口吻解读国际海事场景,拓宽了内容边界;对比长江航道与巴拿马运河的科普视频,将专业知识融入生活化表达;就连《过苏伊士运河引水点餐》这样的日常片段,也因少见的航海场景成为热门。粉丝反馈愈发明确:“只要围绕航海,把事情讲清楚、有兴趣点,我们就愿意看。”郑斌自嘲,自己曾因普通话不标准遭粉丝吐槽,后来固定用AI解说,还配上专属背景音乐。“现在粉丝一听到音乐,就知道是我的视频。”

“做航海类博主,内容必须垂直,不能把抖音当成微信朋友圈。”这是拓跋宏经过多次试错后得出的结论。这种垂直化,不仅让内容更聚焦,还意外打破了大众对船员的刻板印象。传统认知里,船员生活封闭、艰苦,但拓跋宏的镜头里,有船上聚餐的热闹、船员健身的活力,还有跨文化交流的趣味。“一开始就是兴趣爱好,没想过改变什么。”他告诉记者,当看到粉丝留言“原来现代船员生活这么丰富”,就觉得能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航海,很有意义。

对于商业化,郑斌的态度同样清醒。“拓跋宏船长”的账号虽开通了商品橱窗,也与企业有过合作,但他始终将匹配度放在首位。“抖音对我来说就是爱好、副业。如果将来有商业合作,必须和航海相关,不强行插播广告,不然粉丝不舒服,我也别扭。”他还特别强调:“质量比数量重要,船上不是每天都有丰富内容,不用天天更新,只要内容垂直聚焦航海领域就好。”

郑斌的镜头里,没有刻意营造的乘风破浪,只有真实的航海日常——或许是一次港口交易,或许是一段航道见闻,却在不经意间,为大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航海世界的窗口,也让船员这个职业,多了几分生动与温度。正如他所说:“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航海不是枯燥的,船员生活也很精彩,就够了。”

“李船长笔记”:真实与专业是航海内容的“破圈密钥”

2020年初,刚刚创建账号的李民发布了一条《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的菜鸟小白》的视频,镜头前自称“小白”的他,首次袒露了拍视频的初衷——这位谦逊亲切的创作者,竟是拥有20年航海经验的资深船长。5年过去,李民的抖音账号“李船长笔记”已聚集68万粉丝,以航海Vlog与科普结合的独特风格,成为连接大众与航海世界的桥梁。近日,李民在高雄港执航期间,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航海故事、创作心得与行业期许。

“航运承担了全球八成以上的货物运输,是世界物流的绝对主力,但船员这个职业,却长期偏居一隅,被误解、被忽视。”谈及做自媒体的初心,李民的语气格外认真。

而“李船长笔记”的视频,正是他的“破圈行动”:“我用第一视角实拍现代化航海,就是想降低公众对航海的信息不对称,重塑海员的职业形象——既让年轻人看到航海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向往,也让行业从业者感受到荣誉感与认同感。”对数百万现役、退役海员而言,他期望这些视频能成为一束光:“照进被公众忽视的领域,为海员正名,让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新活力。”

从初任船长到如今执掌巨轮,20年航海生涯里,李民的足迹遍布全球大部分港口。扎实的航海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成为“李船长笔记”区别于普通生活记录、兼具专业性与可信度的核心支撑——他既能用通俗语言拆解船舶操作、航线规划等专业知识,又能结合亲身经历还原超大型集装箱船航行、港口作业等真实场景,让原本小众、抽象的航海领域变得可感可知,也让账号在科普性与观赏性之间找到精准平衡,成为大众了解现代航海的重要窗口。

“李船长笔记”的高互动率,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在私信与评论区,无数年轻人因他的视频与航海结缘。“很多航海专业的大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会引用我的视频,他们是‘看着李船长的内容完成四年学业’。”李民笑着回忆。

休假时,常有学生不远千里登门拜访,无论多忙,李民都会抽出时间交流;不少航海类研究生还会带着课题与他探讨,在他看来,“理论必须结合实践,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学好航海”。这份双向的奔赴,让屏幕里的科普变成了现实中的传承。

视频创作之外,李民始终围绕航海领域深耕。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的《船舶驾驶员航海实用英语》《国际航运英语与函电》两本教材,他是主编,且已在业内广泛使用;目前,他还在筹备航海类词条与字典。

休假时的李民,还受邀走进南北各地的航海院校演讲、为渔业公司和渔民普及商渔船避碰知识、受聘为海事局科普基地顾问,甚至参与航海智能科技、船舶保险等领域的行业交流。“这些都是视频之外的延伸,能为航海行业多做一点事,我很乐意。”去年,李民还考取了《双燃料船舶操作证书》,不久后将转往此类船舶工作,他的镜头也将对准绿色航海,展现航海技术与生态保护并行的新图景。

五年来,李民用镜头记录了船上的角角落落。“回望2020年的起点,我从没想过‘李船长笔记’能走这么远、这么久,更没想过能收获这么多关注、交到这么多朋友。每一个关注、每一个点赞,都让我倍感温暖。”李民的话语满是真诚:“我始终不敢忘记初心,希望未来能继续带给大家启发与激励。”(全媒记者 祁玲)

来源:中国水运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