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稀有剧种盛典:探秘戏曲活化石宝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4:36 1

摘要:中华大地上,348个戏曲剧种灿若繁星,其中大多数都是稀有剧种,这些剧扎根于一方水土,传承不辍。这些剧种因何珍稀?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有哪些故事?它们又因何璀璨?近日录制的一档名为“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的节目,就带观众走进了稀有剧种的世界。

中华大地上,348个戏曲剧种灿若繁星,其中大多数都是稀有剧种,这些剧扎根于一方水土,传承不辍。这些剧种因何珍稀?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有哪些故事?它们又因何璀璨?近日录制的一档名为“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的节目,就带观众走进了稀有剧种的世界。

何为稀有剧种?除了国粹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大剧种外,我国还存在着数百个各具特色的地方稀有剧种,它们被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深深植根于地方的方言、音乐、民俗之中,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但是如同“稀有剧种”这个名字所揭示的,这些剧种通常也意味着流布区域较窄、观众基数较小、演出团体较少、传承面临困难。但是它们大多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古朴,保留了其他大剧种中已消失的古代戏曲特征,因而呈现和展示这些剧种,让它们为大众所知、所喜爱,并能存续和保护下去变得极为重要。

这也是央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举办“举世无双·2025稀有剧种盛典”的初衷。来自祖国东西南北中的30多个稀有剧种在这个节目中亮相,包括五音戏、眉户、沁源秧歌、赣南采茶戏、平调落子、道情戏、莆仙戏、庐剧、甬剧、苏剧、打城戏、蒲州梆子、新昌调腔、湖剧、台州乱弹等。百余名演员齐聚舞台,献演该剧种的经典之作。

蒲州梆子“精卫填海”

盛典的总导演蒲力铭接受采访时介绍,“稀有剧种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乡音、一个地方人的情感,我们希望有一个舞台,集中呈现更多的稀有剧种,给这些剧种‘打气’,让它们在之后的舞台中走得顺一点、好一点。”

《天下第一团》剧照 新昌调腔

在盛典中的录制中,九组别具韵味的演出百花齐放。

在《古调今辰》中,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雁北耍孩儿、同州梆子、柳子戏惊艳登台,以古老声腔,带观众穿越六百年前的时光。

这些古老的戏种古朴豪放,又兼具委婉细腻,极具风格,以柳子戏为例,它演唱时,多用真声(大本嗓),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淋漓,尤其是拖腔中的“哎咳”等衬词运用,很有风味;同州梆子是中国梆子腔戏曲的源头之一,历史悠久,风格苍劲古朴,被称为 “老秦腔”,慷慨激昂、苍劲悲壮。

雁北耍孩儿

《根脉同流》中,秦腔名家李梅带领阿宫腔、碗碗腔、汉调桄桄的青年新秀,共同演绎多剧种版《大登殿》,四位“王宝钏”同台演出,声腔各异却情韵相通。

阿宫腔、碗碗腔都与皮影戏有关。最早流行于陕西渭南地区(大荔、朝邑、蒲城、渭南等地)。碗碗腔因其主要击节乐器为小铜碗(“碗碗”)而得名。又因其唱腔优美、时代一新,有别于老腔,故称“时腔”。这些唱腔听起来有细细的、淡淡的忧伤感,虽然与“不唱吼一声,十里闻声声的”秦腔同流行于黄土高原,但阿宫腔、碗碗腔却有“半夜唱戏,一声不扰”的清雅、细腻。

《大登殿》

《花开并蒂》中,黔剧、傣剧、满族新城戏轮番登场,民族风情浓郁,舞姿婉转,歌声悠扬,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戏剧画卷。相比于大秦腔戏种的古老,这些戏种更加年轻。

例如黔剧的前身是一种流行于贵州的曲艺形式——贵州扬琴。这是一种坐唱艺术,演员不化妆表演,只分角色唱诵。1950年代,文艺工作者尝试将这种坐唱形式搬上舞台,化妆表演,并借鉴了其他戏曲的表演程式,于1960年正式定名为“黔剧”。 黔剧采用贵州官话(属西南官话)演唱,吐字清晰,唱腔婉转缠绵,抒情性很强,尤其擅长表现细腻的人物内心情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中国的梨园大家庭中,不论什么样的戏曲剧种,都一样的声声入耳,一样的曲曲关情。据悉,本场盛典于近日在邯郸武安东太行景区完成录制,将于国庆黄金档在央视戏曲频道正式向大众播出。九组节目,勾勒跨越山河、遍布南北的文化版图。

另外,盛典中多位来自文艺界和文化界的嘉宾也推荐了璀璨多元的稀有剧种。其中既有戏曲教育家赵景勃,戏曲史论学者王馗、知名影视演员马德华、许娣,还有音乐制作人玉镯儿、张超等,真诚讲述了各剧种的文化根脉源流以及自己与戏曲的深厚情谊。演出结束后,由中国戏曲学会、戏曲频道主办的“举世无双·未来之声”文化交流学术沙龙举办,戏曲史、戏曲文化的众多研究者,与戏剧梅花奖得主、稀有剧种院团长、非遗传承人,共同围绕“新时代稀有剧种的发展新空间”展开多维对话,共同探讨中国稀有剧种在当下和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现场采访

来源:陈惜珊谈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