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8日,在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专家团队走进洪都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科普活动。社区活动现场,老人齐聚一堂,笑声与掌声交织,暖意融融。这并非一次寻常的义诊,而是医院“老年精神心理健康科普月”的压轴
2025年9月18日,在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专家团队走进洪都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科普活动。社区活动现场,老人齐聚一堂,笑声与掌声交织,暖意融融。这并非一次寻常的义诊,而是医院“老年精神心理健康科普月”的压轴活动。医院将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与科普知识送到老人身边,用“接地气”的形式为百余位老年人带来了一场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心灵健康盛宴。
专家开讲:“三大信号+五大秘笈”,让专业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叔叔阿姨们,咱们的大脑就像‘记忆银行’,阿尔茨海默病就是偷偷‘盗走’存款的小偷。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会怎么看好‘银行’!”活动开场,老年科主任刘志鹏以生动比喻拉近了与在场老人的距离。不同于传统枯燥的医学讲解,刘主任全程用“大白话”解读专业知识,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形象归纳为“记忆迷路”(常忘事且记不起来)、“算数卡壳”(简单计算出错)、“脾气变怪”(情绪波动大)三大信号,还结合了“找不到家门”“找不着钥匙”“买东西算不清账”等生活案例。在预防方法上,刘主任提炼出“勤动脑、多社交、均衡吃、适度练、心情好”五大护脑秘笈,还现场推荐“超市心算”(购物时用心算代替计算器)“反向报数”(倒背电话号码)等趣味健脑法,鼓励老人把健脑融入生活日常。这些源自真实生活的观察,瞬间唤起共鸣。老人们专注聆听、提笔记录,不时提问,互动热烈。“原来经常忘钥匙不是老糊涂,而是大脑在报警啊!”成为现场老人的普遍共鸣。如何打破医学术语的壁垒,让复杂知识变得可感可知,老年科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用生活化语言讲科学道理,用场景化案例促行为改变。
现场互动:从“指尖”到“拳头”,让健康技能落地见效
如果说专家讲座点燃的是保护认知功能的意识,那么随后的现场互动则让健康技能即时生效。在护士长胡静的带领下,老人们集体跳起了专为认知训练设计的“手指芭蕾”。这套动作融合手指屈伸、交叉穿插、快速拍击等多种精细运动,配合儿歌节奏,既调动注意力,又增强手脑协调。“这真的是一套可以随时随地都来上一段的护脑保健操。”胡护士长介绍,持续进行此类手指操可有效延缓大脑皮层萎缩进程,尤其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人群。
针对老年人吞咽功能退化、进食易噎的现实问题,老年科团队还将“黄金四分钟”的噎食急救技能教学搬到了此次的科普课堂。胡护士长借助专业模拟教具,用“剪刀、石头、布”三步口诀拆解海姆立克急救法,形象直观、易记易学。现场多位老人轮流上台实操演练。独居的王大爷感慨:“一个人住最怕呛到没人救。今天学会了自救互救,心里踏实多了。”这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安全感的赋予。
义诊关怀:初筛+咨询,百余老人享专业服务
两堂各具特色的科普讲座结束后,专家团队开启义诊咨询服务。义诊台前人头攒动,老人们或拿着片子咨询病情,或老俩口结伴来做认知筛查,或拉着医生刨根问底,或领取资料准备回家宣教。整整两个多小时的义诊中,专家团队“流水”服务了150余人次,发放老年心理健康口袋书、折页近200份。专家耐心回答咨询、分析既往病情、给出个性化健康建议,把对老年群体的关怀落到了实处。“既涨知识又好玩,还有专家免费答疑,省了我再跑一趟医院的麻烦,这样的活动我们喜欢!”老人们纷纷点赞。
科普入心:线上线下联动,守护记忆“防线”
此次社区活动,既是医院重视老年精神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的体现,也彰显了老年科的专业实力。无论是刘志鹏主任风趣幽默的“记忆银行”比喻,还是胡静护士长手把手教授的“手指芭蕾”和“黄金四分钟”急救法,都体现了科普内容的高度提炼与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化。九月份以来,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紧紧围绕“早防早治,守护认知”的主题,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老年精神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省市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题访谈、科普专栏连载以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原创科普内容,组织家属照护训练营、智慧助老手机课、义诊活动进社区等系列互动项目,真正实现让科普知识“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医院老年精神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已累计惠及群众超50万人次,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的知晓率及主动筛查意愿,多个社区主动对接请求复制推广,形成“政府支持、医社协同、群众欢迎”的良性循环。
系列科普活动的背后,折射的是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从“治病救人”向“防患未然”转型的战略眼光。正如刘志鹏主任所言:“我们不怕老人问得多,就怕他们从来不敢问、不敢说,甚至不知道该问什么。科普的意义,就在于消除恐惧、唤醒意识。”这个九月,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用一场场活动、一次次讲解、一声声叮嘱,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27年的专业积淀,不单单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使命的传承。老年科已不再局限于病房内的诊疗,而是主动走向社区、走进家庭,向构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康复体系转型,走出了一条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发展之路。因为他们坚信:每一份努力,都能让遗忘来得再慢一点;每一次科普,都在为更多家庭守住爱的记忆。
通讯员:过江帆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