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东海之滨的福建宁德再次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焦点。9月16日至18日,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宁德召开,来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学术界的权威代表,以及柬埔寨、加蓬、南非、德国等2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嘉宾,围绕“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
大会开幕式上,共有18个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245.8亿元,涵盖新型电池、新型储能、新材料、零碳园区等领域。
外籍嘉宾在认真听取大会成果发布。
来自全国各地的储能企业纷纷展示自己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吸引与会嘉宾驻足了解。
2025世界储能大会组委会举办“零碳航行”特色活动,邀请嘉宾搭乘电动船舶前往蕉城区三都澳察看微电网示范项目。孙伏明 摄
9月17日上午,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宁德开幕。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亮相新博会。
金秋九月,东海之滨的福建宁德再次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焦点。9月16日至18日,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宁德召开,来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学术界的权威代表,以及柬埔寨、加蓬、南非、德国等2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嘉宾,围绕“储能新纪元 零碳启未来”主题,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技术、新机遇,勾勒全球零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宁德 再聚首
世界储能大会作为工信系统批准的国际级行业盛会,已第三次落户宁德。这座陆地面积仅1.35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城市,何以屡次吸引全球目光?
答案藏在宁德的产业布局中。十几年前,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满怀对家乡的深情,在闽东大地播下新能源的火种。多年来,宁德坚持以“龙头壮大、链条延伸、场景拓展、融合循环”为路径,构建了原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拆解提取原材料的全闭环发展模式。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储能电池市占率达36.5%,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世界储能看中国、中国储能看宁德”已成为行业共识。
本次大会的成果发布环节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协同共建零碳创新生态(宁德)共识》《中国长时储能产业蓝皮书》等六项重要成果相继亮相。其中,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正式发布其首份储能专题研究报告完整版——《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
该报告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企业编撰。“相比于去年的简版报告,完整版报告实现了重要突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副总裁孟祥峰介绍,“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储能产业在技术与成本双轮驱动下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光伏+储能’将逐步替代‘煤炭+CCUS(碳捕捉与封存)’成为最经济的绿色能源。”这一论断为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从全球来看,储能行业正迎来快速增长。南非电气工程学会会长维尔·尼尚·拉姆纳尔深有感触:“整个非洲地区都在关注电池储能系统,南非已经开始实施一些大规模的电池储能项目。”
大会组织了宁德市发展历程参观、宁德创新理念研学、宁德“海上光伏+储能”创新示范项目体验等多场特色活动,全方位呈现宁德市零碳发展创新成果与前景。参观结束后,维尔·尼尚·拉姆纳尔对宁德市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技术印象深刻,他表示,宁德企业与南非合作蕴藏着巨大机遇,期待能有更多合作机会。
为直观展示行业发展,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十四五”新型储能成果展,通过政策解读、数据发布与场景应用展示,全面呈现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成就与未来愿景。展览汇聚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央国企、3家世界500强、9家中国500强、23家上市企业、9家外资机构及跨国企业,形成“头部领航、创新驱动”的展商矩阵,凸显储能产业活力与多元生态。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认为:“储能大会把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技术种类的储能企业都聚集在宁德,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搭建了全球合作的桥梁。”
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同。大会让许多业内人士及时了解了行业最新前沿技术,还见到很多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大家交流感情、洽谈业务,收获颇丰。
“十四五”新型储能成果展参展商利欧集团泵业有限公司客户总监王小龙告诉记者:“参加这个展会主要是为了了解储能产业发展情况、产品价格和技术趋势,了解储能企业用的哪些液冷产品,帮助我们更好地推陈出新,适应市场。”
为进一步推动合作,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央国企绿色转型论坛暨供需对接会,推动合作落地,助力企业全面落实绿色低碳战略,共谋产业发展。据悉,筹备期间,宁德共对接产业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367亿元,涵盖制造、科研与科技创新等多领域,为新能源产业链注入了新动能。
“十五五” 再出发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新型储能产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本届大会特别设置前瞻论坛,邀请专家同台论道,全面梳理过往五年的发展脉络,预判“十五五”新型储能技术趋势、国际发展形势、要素保障及产业发展趋势,为储能行业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同时,还分别从“技术安全”“生态价值”“市场应用”三个维度设置分论坛,展现储能行业“高可靠”“高价值”“全场景”的内在发展要求。
对于储能产业的前景,与会专家学者均表示看好。他们认为,未来几年新型储能发展速度将会大幅提升,储能产业将成为我国能源领域“十五五”建设期间的重要看点。
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柳新岩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该报告提出初步判断: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预计超过1.8亿千瓦;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全面成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2.4亿千瓦;203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3亿千瓦。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储能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能力大幅增强,新型储能项目带动直接投资不断提高,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指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重要构成,其规模决定“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质量,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同时关系着消费侧用能质量和经济性。“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进一步融合,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消纳,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等方面发挥比“十四五”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作用。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致辞时表示,近5年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很多储能政策相继出台,推动我国储能产业从小范围的科研示范走向规模产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尽管储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着安全隐患、价格竞争激烈、产品参数虚标、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行业无序扩张等一系列挑战。
要实现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曾毓群呼吁,行业需守牢安全底线,加快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零碳”业务场景,共同推动储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应用。
李俊峰认为,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全球能源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行业未来大有可为。他特别肯定了宁德的产业地位,认为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当地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产业生态构建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望持续引领全球储能产业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为宁德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宁德应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做强新一代动力电池产业,做大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产业,开拓新型储能电池产业。面向新兴产业领域,在AI推动的全面电动化趋势下,应围绕装备电动化、消费智能化、能源绿色化等3条主线,打造以电池为底座、AI为增益、场景为牵引的产业生态,持续把单点优势放大为产业集群。”
从首届大会凝聚储能产业新动能,到第二届共谱储能安全新篇章,再到本届开启储能发展新纪元,世界储能大会已经成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务实合作与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
继往开来谱新篇,请缨提旅再出发。依托产业根基与全球视野,宁德将以“星火燎原”之势,马不停蹄奔赴零碳新未来。(记者 黄楚妍/文 郑霄/图)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