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作人才地图(Talent Mapping)是帮助企业系统化识别、分析和规划人才的重要工具,适用于内部人才管理或外部人才竞争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步骤指南和关键要点:
人才地图怎么做
制作人才地图(Talent Mapping)是帮助企业系统化识别、分析和规划人才的重要工具,适用于内部人才管理或外部人才竞争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步骤指南和关键要点:
一、明确目标与范围
1. 定义核心目的
内部人才地图:识别现有人才的能力、潜力、继任者,支撑晋升、培训或团队优化。
外部人才地图:分析竞争对手或行业人才分布,辅助招聘或战略布局。
常见场景:关键岗位继任计划、高潜人才发展、招聘策略优化、组织能力诊断等。
2. 划定范围
业务领域:聚焦核心部门(如研发、销售)或战略方向(如数字化转型)。
岗位层级:高管、中层管理者、关键技术人员等。
二、数据收集与整合
1. 内部数据来源
员工档案:绩效评估、技能证书、项目经验、晋升历史。
360度评估:上级、同事、下属的多维度反馈。
测评工具:性格测试(如MBTI)、领导力评估、专业技能测评。
2. 外部数据获取
公开渠道:LinkedIn、行业报告、学术论文、专利数据库。
竞对分析:通过猎头、行业论坛或访谈获取竞争对手人才结构。
市场调研:薪资水平、热门技能需求、人才流动趋势。
3. 工具辅助
HR系统(Workday、SAP SuccessFactors)、数据分析工具(Excel、Python)、爬虫工具(八爪鱼)等。
三、构建人才评估维度
1. 核心维度设计
能力评估:专业技能、领导力、创新能力等。
绩效表现:近2-3年绩效评级、目标达成率。
潜力评估:学习能力、适应力、职业抱负(常用“九宫格模型”定位高潜人才)。
风险指标:离职倾向(如年龄、晋升停滞期)、外部竞争力。
2. 标准化评分
设定等级(如1-5分)或标签(如“高潜”“需发展”),确保评估一致性。
四、可视化与人才分类
1. 九宫格模型
横轴为绩效,纵轴为潜力,将人才分为9类(如明星员工、待提升者)。
示例:
明星(高绩效+高潜力):优先晋升、重点培养。
问题员工(低绩效+低潜力):调整岗位或优化。
2. 分层地图
按层级展示:高管梯队、中层后备、基层高潜。
按职能展示:技术、销售、运营等条线的人才储备。
3. 动态更新机制
每季度/半年刷新数据,标记变动(如晋升、离职、技能提升)。
五、制定行动计划
1. 人才发展策略
培训:针对技能缺口设计课程(如AI技术培训)。
轮岗计划:为高潜人才提供跨部门经验。
导师制:高管配对辅导潜力员工。
2. 招聘与外部挖角
对标外部人才地图,锁定目标公司/岗位,制定挖角策略。
3. 风险应对
关键岗位设置1-2名继任者,降低离职影响。
六、工具推荐
1. 数据分析:Excel(基础)、Power BI(可视化)、Tableau(高级仪表盘)。
2. 测评工具:SHL、DDI、北森测评。
3. HR系统:SAP SuccessFactors、Workday、PeopleSoft。
4. 外部数据:LinkedIn Talent Insights、猎聘行业报告。
七、注意事项
1. 合规与隐私: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匿名化处理敏感数据。
2. 员工沟通:透明化评估标准,避免因“贴标签”引发抵触。
3. 灵活调整:业务战略变化时,及时更新人才标准(如从重经验转向重创新)。
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地图,企业能将抽象的人才信息转化为可执行的战略资源,支撑长期竞争力。关键在于持续迭代,而非一次性项目。
来源:博学多才的饭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