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夹金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4:45 1

摘要:夹金山,藏语谓“甲几”,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小金川、青衣江上游之间,属后龙门山地槽褶皱带与康滇地轴北段,北部由金汤弧褶皱带和宝兴背斜构成,南部属南北向构造褶皱断裂带。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邛峡山南部有名的高山,狮子山海拔 5338米,是夹金山的最高峰。宝兴

夹金山

夹金山,藏语谓“甲几”,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小金川、青衣江上游之间,属后龙门山地槽褶皱带与康滇地轴北段,北部由金汤弧褶皱带和宝兴背斜构成,南部属南北向构造褶皱断裂带。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邛峡山南部有名的高山,狮子山海拔 5338米,是夹金山的最高峰。宝兴县与小金县交界处的王母寨垭口海拔4114米。山势巍峨挺拔,雪峰耸峙,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神秘莫测的夹金山被藏族同胞视为神山,在当地流传着“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也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民谣。夹金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为海拔差异和气温变化,夹金山形成了完整的从亚热带阔叶林到寒温带针叶林的植物带谱。2000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成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夹金山森林公园品牌由小金县和宝兴县共同享有和使用,公园面积大、景点多,其中宝兴县域面积达到65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东拉山、神木垒、蚂蟥沟等景区。该公园是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

夹金山(宝兴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供图)

由硗碛新寨子出发,从山脚下菩萨岗“之”字拐上筲箕窝,其间有阔叶林、原始针叶林和大片的草甸。春夏是夹金山南麓最美的季节,山坡上的雪莲花、格桑花、杜鹃花竞相绽放,云豹、雪豹、白唇鹿、扭角羚、林麝、绿尾虹雉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当地群众放养的牦牛、羊群在山坳湖边吃草,多处高山湖泊如镜映蓝天,景色绚丽。

登上五道拐、鸡翅膀,俯视两边沟壑,公路如玉带时隐时现。绕过大雪塘,可见北面的西岭雪山、西南的贡嘎山、西北的四姑娘山。最难攀登的是九坳十三坡,终年积雪,时阴时晴,时雨时雪。经过九坳十三坡到达王母寨垭口。驻足垭口,仿佛伸手就可触摸到天幕,脚下云海茫茫,阳光在云海中穿梭,或滚滚如潮,或云蒸霞蔚,神奇莫测。娅口处的王母寨、磨盘石是宝兴与小金两县的分界处,垭口旁建有一座王母庙。传说旧时凡能翻过山的人,都是托了菩萨的保佑。因此南来北往的人,能平安到达垭口的,都要到王母庙烧香叩头,或放上一些钱,以求保佑平安过山。

王母寨垭口(宝兴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供图)

夹金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清乾隆十三年(1748)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朝廷发兵平金川之乱时,经硗碛从南坡翻越夹金山进军和运送粮草。当时,穆坪土司因支持战事有功获得乾隆皇帝嘉奖,治地得以扩大。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中央红军第一次从宝兴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从小金翻越夹金山,在雅安活动长达半年多。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继续北上。

红军长征时翻越的雪山—夹金山(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

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长征精神,宝兴县在夹金山下硗碛湖畔立了一座用红色花岗石做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夹金山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2019年,夹金山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建设规划。

宝兴县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柴玮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20世纪80年代,修筑夹金山公路,通行等级为省道,编号210。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都江堰方向往灾区的通道全部瘫痪,夹金山公路一时间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通道”,大量的救灾人员、物资和装备经雅安、宝兴过夹金山运往汶川,夹金山公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2013年,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省道210线芦山至宝兴段受损断道,经抢通再次成为救援通道。在随后的灾后恢复重建中,雅安境内的省道210线被纳入国道351线统一规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2021年底,夹金山隧道开工建设。建成后,驾车翻越夹金山将从现在的1小时缩短至10分钟,通途再变坦途。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