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施介派出所始终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贯穿警务工作各环节,将深厚的群众基础与警务机制创新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已有32名网逃在派出所辖区落网,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逾百万元。
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施介派出所始终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贯穿警务工作各环节,将深厚的群众基础与警务机制创新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已有32名网逃在派出所辖区落网,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逾百万元。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活攻坚动能
“追逃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群众的眼睛是最好的‘探照灯’。”施介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构建“支部联网格、党员联群众”的联动体系。在追逃工作中,党员民警带头深入社区网格,通过“板凳恳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讲清案情、征集线索,把追逃工作变成全民参与的“平安工程”。
今年7月,王某因参与涉案金额百余万元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被河北警方列为网逃。施介派出所研判王某可能潜逃进辖区。走访中,退休老党员李大爷反映情况:“逛早市时发现有个戴口罩的男子,身材跟你们说的人有点像,他好像特别怕跟人搭茬儿。”这条线索与专班排查方向高度契合,成为最终锁定王某的重要突破口。今年以来,群众提供的有效线索占追逃线索总量的53%,成为追逃工作的“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派出所构建“支部牵头抓总、所长靠前指挥、党员冲锋在前”的责任闭环,将党组织战斗堡垒建在攻坚最前沿。在王某案中,所长孙海彬带头研判案情、跟案作战,副所长包涵带领党员民警连续7天扎在监控室,逐帧分析画面。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党员民警主动请缨,以“不破不休”的斗志确保案件“有人管、管到底、管到位”。
科技赋能:数据与民力织就追逃天网
施介派出所打破“大海捞针”式传统摸排模式,将科技手段与“枫桥经验”中“就地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深度融合,为追逃工作装上“智慧引擎”。
派出所建立“每日动态梳理、每周集中研判”机制,通过常态化巡查在逃人员系统,整合多维度数据,同时精准对接群众提供的线索,为在逃人员构建立体“活动画像”。以王某案为例,其潜逃后刻意伪装,但民警通过数据筛查捕捉到信息,顺藤摸瓜锁定其活动区域;结合群众反映的信息,依托“两队一室”视频监控系统,从各种细节中反复甄别,最终在农贸市场锁定目标。为核实王某身份,民警进一步稳控观察,确认其身份,实现从“被动等线索”到“主动找踪迹”的转变。
当王某出现在早市时,布控民警迅速行动,仅用3分钟就完成抓捕。这种“科技+民力”的模式,让追逃工作精准高效,成为破解追逃难题的“金钥匙”。
机制闭环:全链条规范提升追逃质效
施介派出所将“服务不缺位”理念融入追逃各环节,构建“摸排—抓捕—追赃—回访”全流程闭环机制,让追逃工作成为密切警民关系的纽带。
摸排走访中,民警始终带着“民情日记”入户,既收集线索也倾听诉求;抓捕时提前规划路线,避免影响群众生活;案件告破后,及时向提供线索的群众反馈结果并送上感谢信。针对追逃中发现的防范漏洞,派出所联合社区开展案例宣讲会,用真实案例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实现“破案一件、教育一片、平安一方”。
同时,通过“精准摸排、立体布控、应急处置、追赃挽损”四项机制规范追逃工作。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为追逃行动打牢基础;将警力划分为蹲点、封控、突击三个组,确保“点上盯、外围防、核心击”;提前制定突发情况预案,兼顾执法安全与社会秩序。同时,将审讯攻坚与追赃挽损同步推进,通过法律政策宣讲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王某案中,开始其拒不认罪,民警出示证据、讲明政策,最终,王某交代出赃款藏匿地点,为群众挽回了大额损失,实现了“破案与追赃并重”的目标。
供稿单位:通辽市公安局
编 辑:张学俭 姜向锋
校 对:魏汉中 张佳良
来源:平安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