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31日,因不断有网友举报,艾芬及其关联账号被全网封禁,原因是其长期发布不实信息、造谣抹黑他人,且经法院多次判决败诉仍持续违规。
文丨余游
2025年3月31日,因不断有网友举报,艾芬及其关联账号被全网封禁,原因是其长期发布不实信息、造谣抹黑他人,且经法院多次判决败诉仍持续违规。
最近两天,被全网封禁的艾芬正通过第十二代转世账号“急诊向日葵艾芬12”借尸还魂,持续实施网络暴力。
对于艾芬医生的名字,相信很多网友并不陌生。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她曾在疫情期间勇敢发声,被网友称作是“发哨子的人”。如今因为不当维权而遭到全网封禁,如此局面着实令人唏嘘。
连日来,网红柴怼怼诋毁胖东来,成为讨论热点。跟柴怼怼相比,艾芬医生“走火入魔”式的维权,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起事件背后,折射出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舆论环境。如何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事情的起因,还要说回到2020年。当年4月,艾芬经熟人推荐,到武汉爱尔眼科治疗眼睛问题,手术顺利完成。2020年10月,艾芬突发右眼视网膜脱落,随后将责任指向王勇及其所属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此后,艾芬医生便和爱尔眼科展开了长达5年的纠纷,中途经历了多轮诉讼和舆论攻防,艾芬医生本身是名人,此事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起不算复杂的医疗纠纷,为何双方争执长达5年?
医疗纠纷有一定专业性,处理起来更为麻烦,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艾芬医生的维权道路,并没有选择专业的鉴定程序,而是在网上持续发声,让舆论场成了“第二法庭”,让问题复杂化。
根据公开报道,双方争议的核心在于,术前是否进行扩瞳眼底检查、白内障照片是否伪造等医学问题。
发生医患纠纷后,患者当然有权提出质疑,医疗机构也应当尽力配合调查处理。
不过,医学作为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诊疗行为的正当性,要结合病历资料、诊疗规范、鉴定意见等证据综合判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已经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法规,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制度框架。出现医患纠纷,患者可以申请专业的医学鉴定,在此基础上协商、调解,甚至诉诸法院。
然而,在和爱尔眼科的纠纷中,作为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员,艾芬医生却没有选择医疗纠纷处理的常规程序,不走医学鉴定,不走法律程序,而是通过社交媒体长期发声维权,包括发布一些针对爱尔眼科的不实信息。
拒绝专业的医学鉴定和法律程序,使得纠纷的核心问题,也即艾芬视网膜脱离是否与白内障手术存在直接关联,无法得到科学、准确的判定。
网络舆论具有复杂性、碎片化等特点,难以像司法程序那样严谨、公正、全面地还原事件真相。
更何况是医疗纠纷,涉及高度专业化的医学知识,普通网民难以判断是非曲直。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事实往往容易被曲解、夸大甚至篡改,导致公众认知出现偏差,从而形成片面且情绪化的舆论压力。
艾芬拒绝提取病历资料、不申请医疗鉴定、不接收卫健委调查回复的行为,实质上切断了通过专业程序查明真相的可能,转而将纠纷矛盾推向网络,导致公众在信息碎片中难以形成客观判断。
围绕医疗纠纷的具体细节,在舆论场上有理有据地维权,倒也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艾芬医生在网上持续输出,制造舆论热点,其中涉及不少不实信息,包括“爱尔眼科相关医院摘除患者眼球”等明显违背常识,且被法院判定不属实的指控。
此外,她甚至煽动网友,对爱尔眼科的员工,搞“株连式”的舆论袭击。甚至爱尔眼科个别员工出于义愤,自发在网上批评、斥责过她,反被她说成“网暴”而被起诉。
解决医患纠纷,理应依靠科学证据、专业鉴定和法律裁决,而不是在网络上进行无休止的争吵和抹黑。
艾芬医生绕开医学鉴定和法律程序,在网上利用舆论施压,说白了是想通过“闹大解决”的方式,形成维权优势,达到个人诉求。
事实上,这也导致二者的纠纷长达5年,迟迟无法画上句号。并且,双方的博弈,不是围绕医疗纠纷,而大多是名誉侵权的官司。
而截至目前,与她和铁粉相关的18起诉讼案件中,已有8起案件均终审判决艾芬败诉,其余10起案件也已经一审判决艾芬及其铁粉败诉。
爱尔眼科作为全国连锁医疗机构,旗下近1000家分支机构,每年2000多万门诊量、100多万例手术,任何一起纠纷经网络放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在和艾芬医生的纠纷中,这家民营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来应对,企业形象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企业声誉受损,也许还是小事,站在公共层面看,对民营企业发动舆论攻势,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还会造成两个危害后果。
一方面,它会加剧民营企业的弱势处境——当个体维权演变为对民营企业的“猎巫式讨伐”,不仅损害企业合法权益,更可能动摇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根基。
另一方面,当连专业医生都不相信专业途径时,当专业医生也选择舆论审判时,无疑会加剧人们对医疗机构、医疗体系的误解,加剧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
医患关系本就复杂且敏感,任何一方若不能理性对待矛盾,都可能导致问题激化,切忌让专业问题的解决变成道德审判。
如今,艾芬医生被全网封禁,她为她的不实言论,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封禁之后,她依然通过多个“转世”小号发声。至本文发出之时,艾芬已通过第十二代转世账号“急诊向日葵艾芬12”借尸还魂。这种放弃正规渠道的网络声讨,大可不必。
医疗纠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道德剧,而是需要专业判断、程序正义共同支撑的复杂命题。唯有让医疗纠纷回归专业轨道,回归法律轨道,才能定纷止争,避免更多医患双方陷入双输的泥潭。
来源:声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