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以腹泻、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等。肠道传染性病菌可以在病人体内进行繁殖,产生毒素进而引起发病,并且通过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再通过污染周围
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以腹泻、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等。肠道传染性病菌可以在病人体内进行繁殖,产生毒素进而引起发病,并且通过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再通过污染周围的水或者食物,传染给其他的健康人。常见类型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手足口病等。
1、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腹泻多为无痛性,且大便开始为泥浆样或者稀水样,后为米泔水样,伴随喷射性呕吐。病例多由于频繁性的腹泻和呕吐,或造成大量水和电解质丧失,进而出现失水和周围性循环衰竭,严重还会出现脱水甚至休克。
2、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因其污染的食物和水从外观上看不出明显变化,所以容易引起食源性爆发。
3、病毒性腹泻
最常见的病原主要包括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所占比例最大。诺如病毒是人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的一组病毒,常在学校、医院和孤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累及成人和儿童,是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
4、手足口
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何预防?
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口”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
1、注意清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打扫卫生之后洗手;最好是学会科学洗手法,使用流水清洗。
2、注意食品卫生。切不可购买变质的禽类、蛋类、肉类和水产品。饮用煮沸的饮用水,食物要蒸熟煮透。生蔬瓜果要清洗干净,生熟食品在清理烹饪时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感染。不去环境卫生差的街头小吃摊吃饭,在外少吃凉拌菜或者肉类烧烤食物等街边小吃。
3、提高自身免疫力。丰富营养,加强锻炼,缓解焦虑疲劳,保持充分休息,提高免疫力。
4、保持环境清洁。不乱扔垃圾,及时洒扫;室内经常开窗通风透气,减少室内细菌;积极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和环境整治工作。
5、及时就医。当自己或周边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要自己乱用药,遵从医嘱,并抓紧时间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洲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