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介石从1916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72年,整整坚持了56年。不管多忙,他每天都会写点东西,这些日记记录了他大半辈子的生活。蒋介石特别看重这个习惯,就算生病住院,也会在日记里写上"今天生病了,没法写太多"这样的话。
【前言】
蒋介石怎么看待周恩来这个老对手?很多人都想知道。
【蒋介石日记中骂宋美龄】
蒋介石堪称20世纪最爱写日记的政治人物。纵观全球政要,没人像他这样痴迷于记录日常。
蒋介石从1916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72年,整整坚持了56年。不管多忙,他每天都会写点东西,这些日记记录了他大半辈子的生活。蒋介石特别看重这个习惯,就算生病住院,也会在日记里写上"今天生病了,没法写太多"这样的话。
不少人觉得,蒋介石写日记主要是为了检讨自己,他的日记里也确实能找到这样的记录。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贪恋女色",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点。他在日记里就坦白承认过:
1920年代初期,风月场所中的男女关系被一针见血地指出:欢场女子对客人的态度完全取决于钱财多寡。这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一旦被看透,男女之间的情爱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他在日记里反复写要"戒掉女色",可没过多久又重蹈覆辙,就这样来回折腾。这种自我较劲的状态维持了很多年,直到1926年前后,他当上国民党高官后,日记里就再没提过这档子事了。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蒋介石的日记本其实相当于他的"黑名单"。翻看这些日记就会发现,他几乎把身边所有人都骂了个遍,连自己老婆宋美龄都没放过。但奇怪的是,唯独对周总理,他始终保持着基本的尊重。
蒋介石评价孙科时,说他不成器,就像怎么帮都没用的废物。
蒋介石对宋子文这个妹夫评价很差,说他像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为人傲慢专横,坚决不能重用。
就连自家亲戚孔祥熙,他也照样痛斥对方厚颜无耻。
蒋介石对身边最亲近的妻子宋美龄同样毫不留情,只是手段稍微温和些。1972年生病期间,他连续多日在纸上反复写着同一句古语:"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
但有个人很特殊,蒋介石对他格外照顾,日记里从没说过他半句坏话。这个人就是大家尊敬的周总理。
尼克松这样形容周总理和蒋介石的交往:他俩的关系就跟游乐场的过山车似的,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周总理和蒋介石的关系后来怎么样了?他们最初其实有过共同理想,但最终却分道扬镳了。
【周恩来意识到自己和蒋介石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大】
1924年,黄埔军校正式成立,由蒋介石担任校长。为了办好这所学校,培养优秀军事人才,蒋介石四处招揽师资。在国共首次合作期间,经党组织同意,周恩来被推荐到黄埔军校任教,担任政治教官一职,负责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
11月,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到任后,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部迅速步入正轨,整个军校焕发出新的面貌。
周恩来还琢磨出个宣传革命的新点子。在他的推动下,军校里的进步青年成立了"血花剧社",专门排演新式话剧来传播革命思想。蒋介石听说这事后连连称赞,直夸周恩来是"搞宣传的一把好手"。
很快,广州附近局势急转直下。黄埔军校的学生们被迫中断学业,纷纷加入战斗。周恩来更是积极行动,在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动员和指挥作用。
蒋介石曾高度评价周恩来,称他是黄埔军校中最能干的左右手之一,与邓演达齐名。当时周恩来对蒋介石也相当敬重,工作上全力支持配合。
可随着实力增强,蒋介石开始暴露出他反对共产党的真实立场。
1926年,蒋介石觉得实力够强了,开始跟革命对着干。他搞出"中山舰事件",就是明摆着告诉共产党:咱们彻底翻脸了。
事情刚发生,周总理得知后马上赶过去,结果被关在广州铸币厂关了一天。后来,他憋着一肚子火在铸币厂给蒋介石打电话。蒋介石接到电话时吓得不轻,连拿电话的手都在打颤:"周主任,您找我有什么事?"
电话接通后,周恩来的语气变得沉稳:"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现在有人故意破坏两党关系,散布谣言,还非法拘禁了我们40多位党员同志。希望你能公正处理这个情况。"
蒋介石一开始就矢口否认,坚称这绝对是有人从中作梗搞破坏,他压根儿不认为共产党能干出这种事。
周恩来冷静地分析道:"之前处理廖仲恺案件时,国共两党合作得很好,一起清除了不少反动分子。怎么现在又闹内讧了?听说你还派兵把苏联顾问的住处给围了?"
"这些全是瞎编的假消息!"
事已至此,赶紧补救吧,请你下令放人,把抓起来的同志都放了。
在周总理的威望面前,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放人,但心里并不情愿。经过这件事,周总理清楚地认识到,他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因此后来他选择不再返回黄埔军校任职。
【蒋介石紧急下令悬赏8万元缉拿周恩来】
第二年,国共双方达成一致要发动北伐战争,蒋介石被推举为国民革命军最高指挥官。就在部队即将出征之际,张治中提议由周恩来出任总政治部主任,认为这有助于促进两党协作。然而蒋介石得知后直接否决了这个建议:"不用了,如果你非要安排,就让他当财政委员会主任吧。"
邓演达后来也向蒋介石推荐周总理,他十分佩服周总理的才干,认为如果让周总理参与北伐,必定能大大增强实力。听到这个建议后,蒋介石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该重用周恩来。其实蒋介石心里很清楚,他打心底里欣赏周恩来,觉得国民党内无论是元老还是新人,都找不出能和周恩来比肩的人才。因此,能得到周恩来的协助,对他而言也是件好事。
蒋介石为了争取周恩来的支持,再次使出惯用的交际手段,特意设宴款待。饭桌上,他熟练地套近乎,强调自己与周恩来、恽代英是同乡,并表示所有曾与他共事、共同练兵作战的共产党人,他都视为自己人。此外,蒋介石还直接向周恩来提出共同北伐的提议。
蒋介石主动示好时,周总理明确表示:"这种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党中央集体讨论,我个人无权擅自做主。"
老蒋还是不肯放过任何可能,"你这人太死心眼了,本来想跟你敞开了聊聊,结果你支支吾吾的。算了,等打完北伐仗,你再回黄埔军校吧。"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周总理与蒋介石关系彻底破裂。同年8月1日,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蒋介石获悉后勃然大怒,立即发布通缉令,悬赏8万银元捉拿周总理,但始终未能得逞。
【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
1936年很快到来,蒋介石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继续推行"先平定内部再抵御外敌"的方针。为此他特意乘飞机赶到西安,当面催促张学良和杨虎城加快"围剿共产党"的进度。没想到这两位将军突然调转枪口,反而把蒋介石扣押在了西安。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和杨虎城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向中共中央征求意见。周恩来重新出面协调,推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在这之前,他仔细研究了国内局势,制定了"确保蒋介石安全"的策略。他给毛泽东和中央发电报说:"从策略考虑,可以承诺保证蒋介石的安全,这样能缓解蒋系军队的压力,让我们有时间集结力量,同时分化南京政府内部,扩大全国抗日声势。但要明确表态,如果南京方面发动内战,我们就无法保证蒋介石的安全。"
毛主席和党中央认可了他的建议。周总理也向张学良和杨虎城提出,目前杀掉蒋介石不是明智之举。
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宋美龄和宋子文陪同下见到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躺在床上,神情紧张。看到这样的场景,周恩来不禁感叹时光飞逝,对蒋介石说:"蒋先生,我们十年没见了,你看起来比以前老了不少。"
蒋介石听完叹了口气说:"恩来,你是我的人,得按我说的办。"周恩来直接回应:"只要您放弃先打内战的方针,跟我们联手抗日,不光我个人服从您指挥,整个红军都愿意听您调遣。"
见对方情绪逐渐稳定,周总理立刻严肃起来,直接发问:"让你们停战,为什么就是不肯?"
来西北找我吧。
我们来西北这边已经一年出头了。
听完这番话,蒋介石脸上挂不住了。周总理耐心细致地给他分析当前形势,经过反复劝说,老蒋总算松了口,当场表态说:"不再打共产党了,联合红军一起抗日,统一全国,都听他的。"没过多久,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就这样圆满收场了。
1937年3月底,周总理乘飞机抵达杭州与蒋介石会晤。会谈中,周总理明确表达了中共的态度: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愿意与蒋介石及国民党合作,但绝不接受任何投降或被收编的不实指责。中共不赞成各地反蒋分裂活动,同时希望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能够给予理解,增进对抗战民主理念的认同,最终达成真正的和平统一。
6月到8月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进行了两次重要会面。经过谈判,蒋介石正式认可了中共的合法身份,这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7月1日那天,蒋介石想到周总理这么有能力的人不但没跟着自己干,还站在对立面,心里特别堵得慌。他眼红周总理的才干,可又没办法改变现状,只能跟旁边的陈布雷叹气:"周恩来真是难得的人才!我们这边像他这样能干的人实在太少了!太遗憾了!就是没法让他为我效力。"
然而蒋介石表面谈和暗地备战,完全无视已达成的协议。战火再次燃起之际,1946年7月2日周总理与董必武专程赴南京与蒋介石会谈,但蒋仍固执己见,双方未能达成任何共识。这次会面成为两人最后一次相见,随着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势力撤至台湾。
【蒋介石若回大陆 给他什么职位】
周总理听到这个问题,脸上露出微笑,从容不迫地回应:"这个职位级别不够高。要是蒋中正愿意回来,我们给他的位置至少得和国务院总理平级。"
这是周总理头一回公开讲明欢迎蒋介石回大陆的态度。
几个月前,周总理就通过章士钊等爱国人士与台湾方面私下联系,明确表达了大陆对台湾回归的态度:"我们愿意等,也很有诚意。"
同时,他们也向蒋介石传达了期待他回来的想法,并建议国共两党"再次携手"。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除了外交事务要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其他像军队、人事这些权力都交给蒋介石管。
可以先不急着搞社会改革,等时机合适了再跟老蒋商量着来。
四、彼此不搞间谍活动,不干损害团结的事;
但这件事最终也没个结果,成了永远的遗憾。
来源:梦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