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不是简单的“老年病”,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影响深远的慢性疾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年版)显示,全国已有超过2.45亿人患有高血压,占成年人口的27.5%。
在医学界,钟南山院士不仅以其卓越的呼吸疾病研究享誉全国,更因其长期保持健康体魄与稳定血压而广受关注。
年逾八旬,他依旧精神矍铄,工作如常,令人惊叹的是,他曾患高血压超过20年,却始终将血压控制得极为理想。
这一事实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讨论:高血压,真能如此被“驯服”?钟南山是如何做到的?
高血压不是简单的“老年病”,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影响深远的慢性疾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年版)显示,全国已有超过2.45亿人患有高血压,占成年人口的27.5%。
更严峻的是,约有一半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毫无察觉,或者未能接受有效治疗。而高血压若控制不当,极易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
钟南山院士的血压控制经验为许多患者提供了现实范本。他所坚持的5条“降压经”,并非神秘偏方,而是建立在长期医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健康策略。
通过系统梳理这些做法,并结合中西医理论进行剖析,可以帮助公众更科学地认知、管理与预防高血压。
第一条“降压经”:规律运动,非一日之功。钟南山院士坚持每日适量运动,慢跑、游泳、骑行是他常用的锻炼方式。
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早有充分证据支持。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收缩压平均降低5~8mmHg。
运动不仅改善心肺功能,更通过增强血管弹性、减少交感神经兴奋,从根源上降低血压。
中医亦强调“动则生阳”,适度运动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但运动必须因人而异,过度反而伤身。
第二条“降压经”:科学饮食,远离高盐陷阱。高钠摄入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钠摄入应低于2克(相当于5克食盐)。钟南山院士在饮食上极为克制,坚持低盐、低脂、高钾、高纤维饮食模式,基本接近DASH饮食方案。
DASH饮食强调多摄入蔬果、全谷、坚果、脱脂乳制品,限制红肉与加工食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饮食过咸、重口难免助火生风,久而伤肝肾,进一步加重血压失衡。
因此,饮食调理是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环节之一。
第三条“降压经”:情绪调控,稳定如一。血压并非单一生理指标,它极易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焦虑、愤怒、紧张等负面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瞬间飙升。
钟南山院士长期保持平和心态,面对压力处变不惊,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血压稳定的关键保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冥想、太极、瑜伽等放松方式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进而降低血压。中医更是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认为情志调养是“治未病”的根本。
情绪管理,正是防控高血压的隐形利器。
第四条“降压经”:规范用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钟南山院士从不讳言自己服用降压药物,且严格遵循医嘱,不擅自增减剂量。
现代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多个国际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提高控制率并减少不良反应。
但现实中,患者依从性差、乱停药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中医在此方面提出“标本兼治”,通过辨证施治、补肝肾、调阴阳,配合西药治疗,强化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药合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
第五条“降压经”:定期监测,数据说话。钟南山院士强调,血压管理不能靠“感觉”,而是要靠“数字”说话。
他坚持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记录在册,必要时调整生活或用药策略。
家庭血压监测已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列为重要管理手段,尤其对于老年人及高风险人群,定期监测血压可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中医讲“未病先防”,正是借助现代工具,提升健康主动权。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饮食、情绪、代谢等多因素。其核心病理为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容量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常属“眩晕”“头痛”等病范畴,多因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阻络所致。中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强调系统性干预与个体化治疗。
目前主流治疗方向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调节、疾病教育等多维度管理手段。中医治疗则通过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方式,调节体内阴阳,缓解症状,改善体质。
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尤其在改善睡眠、情绪、缓解慢性疲劳等方面,中医显示出独特优势。但必须指出,中医治疗高血压多为辅助,不能取代西药治疗,特别是在高危患者中。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常见到以下现象:患者初诊时血压偏高,但因无明显症状而忽视,待发展至并发症阶段才引起重视,往往为时已晚。
因此,强调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核心原则。值得特别提醒的是,“无症状”从不是“无风险”,而是“潜伏期”。
从科学研究角度看,高血压的“沉默杀手”特征决定了必须依赖规范管理才能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
2019年《柳叶刀》发布的一项覆盖195个国家的大型研究指出,高血压是全球可防死亡的第一大危险因素,控制每10mmHg收缩压下降,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0%。
医疗工作者在日常诊疗中应更多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整体健康管理,而非单一血压数值。例如,应定期评估其心功能、肾功能、眼底血管、脑血流状态等并发状况,确保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是提高依从性的有效路径。
钟南山院士的5条“降压经”并非神奇法宝,而是长期坚持科学生活方式、规范医学管理的结果。其成功经验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在慢病防治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树立了典范。
高血压不是无法战胜的敌人。
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真正面对它,是否愿意持续管理它,是否愿意科学对待它。正如钟南山多年坚持的那样,健康从来不是偶然,而是科学与自律的结果。
参考文献与资料来源: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年)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两性生殖健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