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老汉捡到弃婴抚养成人 女孩考上大学后寻亲 认亲的竟是镇长夫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09:48 1

摘要:不是普通的雨,是那种山里人都不愿意出门的雨。雨水顺着山路往下流,冲刷出一道道浅沟。老杨拄着他那根开了裂的拐杖,一步一滑地往回走。

老杨在山里捡到小囡囡那天,正下着雨。

不是普通的雨,是那种山里人都不愿意出门的雨。雨水顺着山路往下流,冲刷出一道道浅沟。老杨拄着他那根开了裂的拐杖,一步一滑地往回走。

“娃娃哭了。”老杨后来跟村里人说,“一开始我以为是山里的什么动物。”

娃娃裹在一条印着蓝色小花的被单里,湿透了,被塞在一个泡沫箱子里,箱子上面放了块木板,勉强挡着雨。

老杨犹豫了一下,抱起箱子。

“这么小的娃娃,放着不管,怕是要出人命。”

他把拐杖别在腰带上,双手抱着箱子往家里走。走到半路,脚下一滑,差点摔个跟头。老杨脚踝扭了一下,疼得呲牙咧嘴,可又不敢放下箱子。

泡沫箱子一角沾了泥,老杨哆哆嗦嗦地翻出一个信封,里面有张纸条和一个红绳编的小手链。纸条被雨水浸湿,字迹模糊,只看得清”囡囡”两个字。

老杨当时六十出头,老伴去世三年了,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一两次。屋子里堆着各种杂物,炉子旁边是半袋发了霉的米,窗台上摆着几个空酒瓶,里面插着几根枯萎的野花。

“娃娃饿了吧?”老杨翻箱倒柜,找出一罐过期两个月的奶粉。他看了半天说明,舀了两勺,用凉水冲开。

娃娃喝了两口就吐了。

老杨急得直搓手,“这可怎么办?”

他终于想起邻居王婶家有个小孙子,连忙抱着娃娃去敲门。

王婶看见老杨抱着个娃娃,惊得瞪大了眼睛,“哪来的?”

“山上捡的。”

王婶二话不说,接过娃娃,三两下换了尿布,又热了奶。老杨在一旁手足无措地看着。

“警察局怎么走?”老杨问。

王婶看了他一眼,“你知道那孩子送去福利院是什么日子吗?”

老杨闷着头不说话。

“今晚先在你那住一晚,明天再说。”王婶叹了口气。

一晚变成了两晚,两晚变成了一周。老杨去了趟镇上的派出所,填了张表,警察说会留意有没有人来找孩子。

“万一没人来找呢?”

“那就送福利院呗。”警察头也不抬地说。

老杨回去的路上,在供销社买了三罐奶粉,又买了几块尿布和一件小衣服。售货员问他是不是有了孙子,老杨含糊地应了一声。

一个月过去了,没人来认领娃娃。

老杨去了镇上的福利院看了一圈。院子里有十几个孩子,三五成群地坐在地上玩,几个阿姨在一旁打毛衣,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角落里有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在吵架,没人去管。

“我能不能……”老杨犹豫着开口。

“想领养?”福利院的阿姨问,“手续挺麻烦的,而且你这个年纪,恐怕不行。”

老杨回去的路上,路过镇政府。他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终于壮着胆子进去,问能不能给孩子上户口。

“证明材料呢?出生证明?婴儿父母的身份证?”工作人员问。

老杨摇摇头。

“那不行,没有材料怎么上户口?”

老杨又在山路上磨蹭了半天,才慢吞吞地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囡囡躺在用木箱子改的小床上,正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见他进来,冲他笑了一下。

那一刻,老杨心里的什么东西软了一下。

“囡囡,爷爷回来了。”

就这样,老杨留下了囡囡。

日子一天天过去,囡囡从会爬到会走,从咿呀学语到能叫爷爷。

老杨的儿子老李回来了一趟,看见囡囡,大吃一惊,“这是谁家的孩子?”

老杨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爸,你这是犯法的!”老李急了,“这叫拐卖儿童!”

“我哪有拐卖?”老杨急了,“我就是在山上捡到的,报过警的。”

“那也不行啊,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带孩子?”

“我带得动。”

“上学怎么办?”

“到时候再说。”

“户口呢?”

老杨沉默了。

老李拗不过父亲,只好帮着去打听有没有什么办法。最后,他找到了镇上的一个朋友,说是能帮忙把囡囡的户口上到老杨名下,但需要一笔钱。

老杨二话不说,把存了多年的钱拿了出来。

囡囡就这样有了户口,上了学。

学校里的孩子问她爸妈在哪里,她说她爸妈死了,只有爷爷。后来有人告诉她,她是老杨捡来的,她哭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还是叫老杨爷爷。

村里人都知道老杨捡了个娃娃,但谁也没去举报。毕竟,老杨把囡囡照顾得挺好,囡囡也懂事,放学路过供销社,总会帮老杨带点他爱吃的咸菜回来。

日子就这么一年年过去。老杨的背越来越驼,囡囡越长越高。

村里通了电,老杨给囡囡买了个二手电视机,晚上两人一起看。老杨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囡囡就轻手轻脚地关掉电视,给老杨盖上被子。

“囡囡,爷爷老了,以后可能照顾不了你了。”有一天,老杨突然说。

囡囡当时正在做作业,抬头看了老杨一眼,“爷爷,您别乱说。”

“不是乱说,”老杨咳嗽了两声,“爷爷这把老骨头,能撑多久还不知道。”

囡囡放下笔,走过去抱住老杨,“爷爷,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的。”

老杨眼睛有点湿,“囡囡,你要好好念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家,就不要管爷爷了。”

囡囡在学校里很用功,成绩总是班里前几名。

高三那年,老杨生了一场大病,住了院。囡囡每天放学后就往医院跑,有时候熬到很晚才回家。

“囡囡,你先回去吧,医院有护士呢。”老杨心疼地说。

“不行,我得看着您吃药。”囡囡倔强地说。

老杨叹了口气,“囡囡,你想不想知道你亲生父母是谁?”

囡囡愣了一下,“爷爷,您怎么突然问这个?”

“爷爷老了,怕以后没机会告诉你。”老杨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那条被雨水浸湿的破纸条和那个红绳手链,“这是当年跟你一起的。”

囡囡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看了半天,“上面只有’囡囡’两个字。”

“是啊,”老杨说,“当时下雨,字都模糊了。”

囡囡把手链戴在手上,看了看,“爷爷,这手链挺好看的。”

老杨笑了笑,“囡囡,你亲生父母肯定很爱你,只是有什么难处,才把你放在山上。”

囡囡眼圈红了,“爷爷,您才是我的亲人。”

高考那天,老杨非要送囡囡去考场。囡囡不让,怕他累着,但拗不过他。两人起了个大早,老杨颤颤巍巍地走到校门口,看着囡囡进去,才慢慢地往回走。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囡囡兴冲冲地跑回家,“爷爷,我考上了!”

老杨激动得手都抖了,“考上哪个大学了?”

“省城的大学!”囡囡把录取通知书递给老杨看。

老杨眼花,看不清上面的字,但他知道这是好事,高兴得直拍大腿,“好啊,好啊!”

这一年,老杨七十八岁,囡囡十八岁。

囡囡去省城上大学了,老杨一个人在家,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接到囡囡的电话。

“爷爷,我在学校挺好的,您别担心。”

“囡囡,你要好好吃饭,别饿着。”

“爷爷,您记得按时吃药。”

“囡囡,你要是想家了,就回来看看爷爷。”

大二那年,囡囡突然打电话回来,说她遇到了一个同学,那个同学家里好像知道她的身世。

老杨心里咯噔一下,“真的假的?”

“我也不确定,爷爷,我想去看看。”

老杨沉默了一会儿,“囡囡,你要是想知道,就去看看吧。”

过了一个星期,囡囡打电话回来,说她见到了那家人,那家人说她不是他们的孩子,但他们知道谁是她的亲生父母。

“是谁?”老杨问。

“镇长家。”囡囡说。

老杨愣住了,“哪个镇长?”

“就是咱们镇上的李镇长。”

老杨更懵了,“你确定吗?”

“那家人是这么说的,说当年李镇长家生了个女儿,但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养,就把孩子放在了山上。他们还说,李镇长夫妇一直在找这个孩子。”

老杨心里五味杂陈。李镇长他是知道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镇上很有威望,妻子是镇医院的医生。两人有个儿子,今年应该二十岁左右。

“囡囡,你……”老杨不知道该说什么。

“爷爷,我想去见见他们。”囡囡说。

老杨叹了口气,“囡囡,你想清楚了。”

“爷爷,我想知道为什么。”

老杨挂了电话,坐在院子里发了好久的呆。邻居王婶看见了,问他怎么了,他摇摇头,没说话。

囡囡放假回来了,说要去见李镇长夫妇。老杨陪她一起去了。

李镇长家是镇上最气派的房子之一,两层小洋楼,院子里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老杨和囡囡站在门口,有些踌躇。

“爷爷,我有点害怕。”囡囡低声说。

“别怕,爷爷在呢。”老杨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门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站在门口,看见囡囡,愣了一下,“你是……”

“阿姨好,我叫杨囡囡,我……”囡囡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你是不是……”女人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是老杨捡的孩子。”囡囡说。

女人的眼睛一下子湿了,“进来吧。”

李镇长不在家,是下午才回来的。他看见囡囡,脸色变了好几变,最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李镇长夫人抱着囡囡哭了好久,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

“当年你爸爸刚刚提拔为镇长,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按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不能再生第二个孩子。如果被发现,你爸爸就会丢掉工作。我们不得已……”

囡囡听着,眼泪也流了下来。

“我们本来想着过几年局势宽松了,再把你接回来。但是等我们去找的时候,你已经不见了。”

老杨在一旁听着,心里不是滋味。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当年他能这么顺利地给囡囡上户口了。

“囡囡,你恨我们吗?”李镇长夫人哽咽着问。

囡囡摇摇头,“我不恨,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

李镇长终于从书房里出来了,他看了看囡囡,又看了看老杨,声音低沉,“老杨,这些年辛苦你了。”

老杨摆摆手,“囡囡是个好孩子,不辛苦。”

李镇长深深地叹了口气,“我们欠你的,欠囡囡的,太多了。”

“现在找回来就好。”李镇长夫人擦了擦眼泪,“囡囡,你愿意认我们吗?”

囡囡看了看老杨,又看了看李镇长夫妇,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囡囡,”老杨开口了,“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你应该认他们。”

“爷爷……”囡囡哭了出来。

“没事的,爷爷不会离开你的。”老杨拍了拍囡囡的手。

李镇长看了看老杨,又看了看囡囡,“囡囡,我们不会让你和老杨分开的。你可以经常去看他,或者让他搬到镇上来住。”

囡囡点点头,“那就好。”

回去的路上,囡囡一直很沉默。老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走着。

“爷爷,”囡囡突然开口,“您会不会觉得我不孝?”

老杨愣了一下,“怎么会呢?”

“我本来应该一直陪着您的。”囡囡低着头。

“囡囡,”老杨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囡囡,“爷爷养你这么多年,就希望你能有个好前程。现在你有亲生父母了,他们能给你更好的生活。爷爷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觉得你不孝呢?”

囡囡抱住了老杨,“爷爷,无论发生什么,您永远是我最亲的人。”

老杨点点头,眼睛湿润了,“囡囡,爷爷知道。”

第二天,李镇长夫妇来到了老杨家。他们看着这个简陋的小屋,看着墙上贴着的囡囡从小到大的照片,看着角落里那个用木箱子改的小床,都沉默了。

“老杨,谢谢你这么多年对囡囡的照顾。”李镇长说。

老杨摆摆手,“囡囡是个好孩子,照顾她不辛苦。”

“我们想请您搬到镇上去住,”李镇长夫人说,“那样囡囡回来的时候,也方便看望您。”

老杨想了想,“我在这住了一辈子了,不习惯搬家。”

李镇长和夫人对视了一眼,没再勉强。

“那我们经常来看您。”李镇长夫人说。

老杨笑了笑,“有空就来吧,囡囡回来的时候,多陪陪她。”

囡囡最终还是认了李镇长夫妇为养父母,但她坚持不改姓,还是姓杨。

“杨囡囡这个名字,我用了十八年,不想改了。”她倔强地说。

李镇长夫妇没有反对。

大学毕业后,囡囡找了份工作,定期往老杨卡里打钱。老杨不想用,就留着,等囡囡结婚的时候给她做嫁妆。

李镇长升职了,调到了市里。囡囡也跟着去了市里工作。他们经常回来看老杨,每次来都会带很多东西。

老杨还是住在那个小屋子里,冬天烧火炉,夏天纳凉。院子里种了几棵蔬菜,墙角放着几个空酒瓶,里面插着几根野花。

有次,囡囡的生日,李镇长夫妇特意来接老杨去市里。老杨穿上囡囡给他买的新衣服,戴上老花镜,坐上了李镇长的车。

“老杨,感谢您这些年对囡囡的照顾。”路上,李镇长又说了一遍。

李镇长和夫人对视了一眼,都笑了。

到了市里,囡囡已经在家里准备好了一桌子菜。看见老杨,她高兴地跑过来,“爷爷,您来啦!”

老杨笑着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绳手链,“囡囡,这是爷爷给你编的,和你小时候那个一样。”

囡囡接过来,戴在手上,“爷爷,太好看了!”

老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囡囡喜欢就好。”

吃饭的时候,囡囡说她交了个男朋友,想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李镇长夫妇连连点头,“好啊,好啊。”

老杨也笑了,“囡囡找的人,肯定不会差。”

囡囡看了看爷爷,又看了看养父母,眼睛亮亮的,“爷爷,爸,妈,谢谢你们。”

三个大人都笑了,李镇长举起酒杯,“来,为囡囡干杯!”

老杨也举起了杯子,“为囡囡干杯!”

那一刻,老杨觉得,这辈子,值了。

“囡囡,”老杨放下杯子,认真地说,“你长大了,爷爷很欣慰。”

囡囡点点头,眼睛有点湿,“爷爷,我永远是您的囡囡。”

老杨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山间的溪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来源:风云瞭望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