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来了!正是走进自然的好机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4:42 1

摘要: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笔者认为,这不只是一项假期安排上的调整,更是推动生态环境教育深入实践的重要契机。

转自:中国环境网

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笔者认为,这不只是一项假期安排上的调整,更是推动生态环境教育深入实践的重要契机。

春秋两季蕴藏着大自然丰富的教学资源。春天草木萌动、鸟类北归,揭示着生命循环的奥秘;秋天硕果累累、落叶纷飞,传递着自然规律的智慧。然而,传统的寒暑假因气候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系统开展户外生态实践。

而春秋假期时段适中、气候宜人,恰恰适合开展短期、高频的自然体验活动。想像一下:春季,孩子们亲手播下一粒种子,观察它破土、展叶的全过程,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生命成长;秋季,他们走入森林,辨别各类树木、收集落叶,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生态循环意义。这种沉浸式的自然经历,比课本知识更加生动深刻,能够在孩子心中种下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的种子。

要实现春秋假在生态教育方面的功能,需依靠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九部门文件中所提出的“延长文博场馆开放时间”“开发馆藏资源”等措施,可进一步拓展至自然教育场景。科技馆可策划季节性自然观察项目,农业基地可开设农耕实践课程,保护区可开发自然解说路线,聘请专业人员带领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这些社会资源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能够使春秋假摆脱“纯休闲”的标签,转变为有主题、有深度的教育实践。

此外,学校与家长也需转变观念。学校应主动设计生态主题的假期任务,如植物生长记录、社区环保调查等,在假期开设自然课堂。家长则应陪伴孩子走进公园、郊野,观察一草一木,在看似“无用”的时光里,培养起孩子对自然的热爱。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生态教育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真实世界。春秋假提供了一个契机,让生态知识从书本回归到自然之中。唯有在体验中建立认知、在认知中形成认同,孩子们才会主动成为地球的守护者。

因此,推行春秋假不仅关乎假期结构调整,更是构建完整生态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步。让我们借此打破教室与自然的壁垒,帮助孩子在季节流转中感知生态之美,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成长为有生态素养、有责任意识的公民。这既是对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我们共同未来的守护。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