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河北省三河市多家商铺因招牌颜色问题引发关注。有网友称,当地多家商铺接到通知,要求更换招牌颜色,红色等底色被“禁用”。一张招牌变为绿色的蜜雪冰城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热议。4月8日至10日,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实地走访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
近日,河北省三河市多家商铺因招牌颜色问题引发关注。有网友称,当地多家商铺接到通知,要求更换招牌颜色,红色等底色被“禁用”。一张招牌变为绿色的蜜雪冰城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热议。4月8日至10日,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实地走访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图揭开这场“换色风波”背后的真相。
商铺招牌“变脸”,商户叫苦不迭
在央美大街路口的诺亚大厦,那家备受关注的绿色蜜雪冰城门店,4月8日店员还表示不清楚招牌换色的原因,然而到了10日,记者发现招牌又悄然换回了红色。对于再次更换的原因,店员依旧一头雾水,只是简单回应“不知道”。
沿着央美大街走访,记者发现多家商铺招牌都有换新的痕迹。有的商铺门头空空荡荡,门上贴着广告纸充当临时招牌。一位新开业但还未挂上招牌的商铺店主李明(化名)告诉记者,挂牌前需要请广告公司制作效果图、实景图等,并送去有关部门审批。“一开始做的橘色,有点偏红都不行,后来改成浅咖色才通过。”
除了颜色限制,招牌尺寸、亮灯等也有严格要求。商户王亮(化名)的招牌在3月中旬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拆除,原因仅仅是“比要求的一米二高出一小截”。在其他街道,也有商户反映接到招牌“整改”通知,但没有人上门拆除。有的商户已自主更换或刷漆,有的则处于观望状态。
口头通知,补贴未见,生意受影响
“不知道是政府还是物业的人,给我们这些商户打电话,口头通知明天要拆牌子,你们要配合,就完了。”商户刘萍(化名)在3月中旬接到“整改”通知后,第二天早上赶到店铺时,招牌已经被拆放在地上。对于“整改”的费用承担和损失补偿等问题,刘萍和其他商户一样,只听说过有补贴,但具体怎么计算、如何下发,均不清楚。
重制一块“符合要求”的招牌费用并不低。当地一家打印店店主介绍,招牌的宽高、字数、字体大小、是否亮灯等都影响制作价格。王亮的新招牌高一米二、长三米五,镶嵌四个字,花费近2000元,相当于他近半个月的房租。还有门面较大的商户,花费一万多元制作的招牌,刚使用不久,因为底色是红色,也被要求“整改”。
旧招牌摘下后,新招牌的制作、审批、安装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这一“空窗期”对商户而言也是一种消耗。刘萍明显感觉生意受到影响,“顾客一般都是开车过来。没有了(招牌)之后,人家找不到,因为黑压压的都长得一样。有的时候转上几圈找不到他就走了。”
政策依据何在?专家质疑合法性
这场“换色风波”的依据是什么?多名商户向记者提及一份《广告牌匾设计引导》。在办理招牌审批的北蔡村综合服务站,记者看到了这份放在前台的引导说明,上面列出了可选用的颜色,如浅咖色、浅灰色、玫瑰金、象牙白等。然而,对于明确不能用的颜色,工作人员只是含糊其词地回复“拿效果图来再说”。
查询发现,上述设计引导出自2024年底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除可选用的颜色外,《导则》还列出了“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但其附加说明显示,除明确禁止内容外,均为指导性意见。
《导则》究竟是何性质的文件?是否具有强制性?行政机关是否有权限定商铺招牌颜色?对此,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子告认为,《导则》并非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仅属于地方的一般规范性文件。三河市现有依法设置的招牌根据广告法等规定,履行了必要的行政许可手续,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若以一般规范性文件作为更换招牌的依据,存在违法、违规嫌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也表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有伤风化、伤风败俗等明显不应采用的招牌,政府部门可要求整改,但对底色提出“禁令”或在审批中变相禁止,既没有合理的依据,也无行政权限。
优化城市形象,边界何在?
三河市政府新闻办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导则》进行解读,明确其编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据报道,记者走访的央美大街前身为北蔡街,于去年底改名并启动改造提升工程。
然而,近年来多地在城市形象优化过程中,类似“走偏”的情况时有发生。2024年12月,河北省沧州站附近的一条街道招牌被统一更换为“黑底白字”样式,被网友戏称为“丧葬一条街”。面对争议,当地连夜拆除相关招牌,并在后续规划中引入了多种设计供商户选择。陕西省西安市、辽宁省沈阳市等地也被曝出过类似情况。
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优化城市形象,边界究竟何在?已有地方作出良好尝试。2021年实施的《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和2022年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均提及要为经营者自主设计牌匾标识提供创意空间,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同质化。
“设置颜色‘禁令’等做法,显示出当地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存在简单粗暴作风。”马亮认为,在商业街区打造方面,政府部门应更多以引导为主,而非强制干预。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的招牌拆下后仍摆放在路边。被问及原因,有商户无奈地说:“万一又能用上了呢?”这场“换色风波”不仅让商户们叫苦不迭,也引发了公众对城市治理边界的深思。
来源:沧海之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