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月,梅根与哈里王子突然宣布退出英国王室,这场被媒体戏称为“梅根脱英”(Megxit)的决裂,不仅让全球吃瓜群众惊掉下巴,更让英国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
2020年1月,梅根与哈里王子突然宣布退出英国王室,这场被媒体戏称为“梅根脱英”(Megxit)的决裂,不仅让全球吃瓜群众惊掉下巴,更让英国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
梅根在奥普拉专访中声泪俱下控诉“王室生活令人窒息”,直言“我要呼吸,我要自由”。
五年磨一剑,这位“叛逆王妃”彻底撕掉王室标签,摇身一变成为商界新贵。2025年4月2日,梅根推出个人生活方式品牌As Ever,首发产品包括覆盆子果酱、野生花蜂蜜、草本柠檬姜茶等。尽管定价高得离谱——一瓶280克蜂蜜售价28美元(约合人民币200元),是英国超市同类产品的3倍——但商品上线1小时便售罄,官网崩溃的页面如同现代版“王室加冕礼”,宣告梅根正式登顶“带货女王”宝座。
网友神评:“戴安娜卖眼泪,凯特卖优雅,梅根卖果酱——温莎家族的女人,终究逃不过被消费的命运。”
在如今的商业营销领域,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梅根团队所采用的一套商品促销玩法,其实对于熟悉商业营销的中国人来说,并非新鲜事物。
视频带货:王室美学“擦边球”
与Netflix合作的纪录片《With Love, Meghan》是品牌造势的核心武器。镜头中,梅根身着亚麻长裙,赤脚漫步在加州蒙特西托的私人庄园,亲手采摘薰衣草的画面被《Vogue》誉为“新贵族的田园诗”。
然而,细品商品细节,处处是王室符号的“高级碰瓷”:
蜂蜜瓶设计:仿照温莎家族婚礼请柬的烫金字体,火漆印章暗合女王御用纹章,瓶底一行小字“Handpicked with grace”(优雅采撷)更是王室官方辞令的翻版。
果酱文字游戏:坚持称果酱为“Spread”而非“Jam”,被语言学家解读为“刻意与平民词汇划清界限,营造王室专属感”。
茶包玄机:薰衣草茶包装印着“灵感源自巴尔莫勒尔堡的夏日”——此处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的避暑行宫,而梅根从未受邀入住。
梅根在纪录片中调侃“王室下午茶配方百年不变”,王室评论员罗伯特·乔布森犀利点评:“Netflix投资的不是果酱,而是一场21世纪版《甄嬛传》——梅根正在用流媒体重塑王室叙事权。”
梅根自创品牌官网
名人带货天团:好莱坞闺蜜团+王室边缘人打call
梅根深谙“社交裂变”的威力,组建了一支横跨欧美名流圈的带货军团:
首发内测造势:奥斯卡影后瑞茜·威瑟斯彭在Ins晒出梅根亲笔信+草莓果酱礼盒,配文“蒙特西托的甜蜜革命”;《丑闻》女主凯丽·华盛顿则发布短视频,用梅根牌蜂蜜调制“自由玛格丽特”鸡尾酒,播放量破千万。
职场情怀牌:前《金装律师》搭档帕特里克·J·亚当斯晒出片场旧照,写道“从律政佳人果酱女王”;御用摄影师米桑·哈里姆放出梅根孕期仍在策划品牌的幕后花絮,强化“拼命三娘”人设。
王室边缘人助攻:戴安娜王妃的侄女凯蒂·斯宾塞伯爵夫人点赞品牌推文,哈里王子的前女友克蕾西达·博纳斯转发购买链接,被网友戏称“梅根联盟对温莎家族的精准打击”。
数据说话:品牌官网上线首日,72%的流量来自明星社交账号导流,客单价高达45美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像极了小米雷布斯的饥饿营销玩法,再蹭一点婆婆黛安娜王妃的流量
梅根团队将“稀缺性”玩到极致: 限量1000份的“创始会员礼盒”:内含镀金果酱勺+梅根手写感谢卡,上线1分钟售罄,黄牛价炒至500美元,eBay出现“求购哭贴”。
邮件心理战:向350万订阅用户发送“来自梅根的厨房”系列邮件,用“薰衣草采摘时被蜜蜂蜇伤”等故事强化“匠心”标签,同时暗示“下一批产品需等待6-8周”。
王室伤痛营销:官网上线倒计时海报,背景音是戴安娜1995年访谈名言“我想成为人民心中的女王”,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包装为“对王室压迫的集体反抗”。
《经济学人》则犀利点评:“梅根卖的不是果酱,是参与历史事件的入场券。”
定价太贵
梅根的产品定价足以让普通主妇瞳孔地震:
覆盆子果酱(纪念包装):14美元(普通版9美元)
野生花蜂蜜(限量版):28美元(市面均价约10美元)
草本柠檬姜茶:12美元
花瓣装饰品:15美元(成本不足2美元的干花)
有网友指责这些商品定价太贵,几乎是市面价格的3倍,梅根则在播客《女性创业者的告白》中辩解:“这是献给普通女性的轻奢礼物。”《华尔街日报》紧接着点评:所谓“轻奢”不过是王室光环的溢价——商品拒绝公开产地与制造商,仅以“灵感源自蒙特西托的阳光”等暧昧文案包装,被消费者嘲讽为“空气税”。
商品详情页用诗化语言描述“原料沐浴着蒙特西托的晨露”,却拒绝公开合作农场。记者调查发现,蜂蜜实际产自加州中央谷地工业化蜂场,与梅根宣称的“野生采集”相差甚远。《华尔街日报》嘲讽:“阳光和空气都能标价,不愧是王室经济学。”
有网友则评论到:
“28美元的蜂蜜=1次星巴克+2小时瑜伽课,我为梅根的勇气买单!”
“她逃离王室是为了和我们一起挤地铁?不,是为了让我们付钱看她坐私人飞机!”
这场定价争议暴露了梅根无法摆脱的矛盾现实:她想成为“平民创业偶像”,但是带货之路上赚的每一分钱都离不开她的王室身份。
官网体现的1小时售罄,更像是一场数据迷雾
“As Ever”官网的“Sold Out”标签引发疯狂猜想:是真实的市场热情,还是饥饿营销的烟雾弹?《财富》杂志调查发现,首批产量可能不足千件,梅根却将此包装为“女性创业的奇迹”。这种虚实交织的叙事,恰似她的人生剧本——离开王室的“壮举”需要商业成功佐证,而商业成功又需依赖“叛逆王妃”的人设加持。
王室逃离者的人设标签不断强化
梅根深谙流量密码。
在社交平台发布童年卖饼干照片,配文“创业从娃娃抓起”
播客中邀请闺蜜CEO大谈“产后穿高跟鞋接受采访的勇气”,将王室女性的身体规训转化为职场妈妈共鸣点。
这些操作被《福布斯》评为“教科书级女性营销”,却也遭《卫报》质疑:“她在贩卖痛苦,却从不透露果酱工厂的工人是否享有产假。”
梅根在专访中强调:“我想证明,离开王室的女人也能创造价值。”
但当一罐果酱的价格超过普通家庭一日餐费,这份“价值”是否已背离初衷?
一位伦敦主妇的质问引发深思:“如果自由需要用奢侈品来证明,这和戴安娜被迫拍卖礼服还债有何区别?”
来源:北京青年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