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由《公益时报》社主办的《2025公益时刻——企业家/企业捐赠趋势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活动以“弘毅笃行,起而行之”为主题,全景扫描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的公益实践。本次活动同步举办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之道”圆桌论坛,由《公益时报》社副社长
9月16日,由《公益时报》社主办的《2025公益时刻——企业家/企业捐赠趋势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活动以“弘毅笃行,起而行之”为主题,全景扫描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的公益实践。本次活动同步举办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之道”圆桌论坛,由《公益时报》社副社长张雪弢担任主持人,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司达,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陈红珊三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围绕企业履责路径、共享式发展反哺价值等核心议题,结合实践经验分享见解。
立足自身优势,精准回应社会需求
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多元社会需求对企业履责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张雪弢提出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对多元社会需求,企业该如何履行责任?”这一问题,宋婷婷结合快手实践率先回应,她强调“企业做公益需先深刻理解社会问题,再结合自身优势精准发力”。作为日活跃用户超4亿的短视频与直播平台,快手凭借“让普通人被看见”的技术特性,已从兴趣分享社区发展为兼具经济价值的平台,直接或间接带动大量用户增收。基于此,快手聚焦乡村女性及资源欠缺地区人群,发起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助力弥合数字鸿沟,“持续深耕聚焦领域、联合公益伙伴扩大影响,才能让公益更有效”。
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
司达则从科技企业视角提出“科技要有温度”的履责理念。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龙头企业,京东方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今年发布了以开放创新、环境永续、共赢生态、以人为本、正道经营、创益未来为六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品牌ONE(Open Next Earth)。在公益实践中,京东方“照亮成长路”公益项目已超过10年,在10个省市建成156所智慧教室,以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联动产业链伙伴参与公益。他表示,企业履行责任需要“以人为本”,找准需求人群做定制化服务,京东方在今年开展的“照亮成长路”项目中,还联合基金会带去应急急救服务,精准对接当地需求。
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司达
陈院长表示,据统计,2023年我国捐赠总量为1500亿元,仅占GDP的万分之二,在面对当前的气候问题、贫富差距、老龄化等挑战,这些捐赠显得微不足道。“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更多企业家成为慈善家。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率提升。为此我们专门为企业基金会、企业社会责任及ESG部门的管理人员开设了相关项目,旨在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公益专业管理能力,更高效地发挥企业的社会力量。随着国家共同富裕和双碳政策的推进,目前校友中约一半来自企业,校友之间资源互补,共创的角度诠释共同富裕,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与个人公益情怀的实现。”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陈红珊
共享式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双向赋能
围绕“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会责任的共享式发展对企业自身的反哺作用”,三位嘉宾进一步展开探讨。
陈红珊以学院校友生态为例,指出当前校友中一半为企业家、一半来自公益机构,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校友间的共创共建,从多角度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落地,是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司达将京东方的共享式发展分为“对内、对外、对社会”三个维度。对内,通过完善员工福利、搭建发展平台,激发员工参与“绿色行动”等公益项目的主动性,提升员工幸福感与企业凝聚力,为企业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对外,京东方拥有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其中包括1家“灯塔工厂”、2家“零碳工厂”,将相关经验通过智慧能源业务板块,为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提供碳咨询、零碳解决方案,既打造韧性供应链,又深化合作粘性;对社会,持续开展并升级京东方“照亮成长路”公益项目,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公益平台,从关注偏远地区儿童拓展至解决城市青少年近视问题,推出健康显示屏、护眼照明设备等,“社会责任更是一种能够在社会效益和长期商业价值中实现平衡的战略投入”。
宋婷婷用快手的发展历程诠释共享式发展的价值。成立14年的快手,从五道口民宅中的小企业成长为港股上市公司,离不开“平台与用户的双向奔赴”:用户通过平台获得快乐、价值与收入,平台则根据用户需求迭代产品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如今,快手每天有10多亿件农产品订单发往全国;产业链上带动4300多万个就业岗位,涵盖助播师、选品师、物流等领域,实现了用户、平台、社会的多赢。
论坛最后,张雪弢表示,本次对话是企业责任之道探索的起点,未来《公益时报》将继续携手机构、企业、基金会等伙伴,传播公益正能量,让更多企业站在公益舞台中央,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企业责任实践迈向新高度。
来源:公益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