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深度融合,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拓宽科学思维,9月18日,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河源行)活动走进河源市东源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以《奇妙的有机半导体》为主题,用生活化的精妙比喻、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深度融合,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拓宽科学思维,9月18日,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河源行)活动走进河源市东源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以《奇妙的有机半导体》为主题,用生活化的精妙比喻、亲身经历的科研探索故事,为东源中学学子们层层揭开“塑料导电”背后的科学奥秘。
活动现场
马於光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体系结构(化学、集聚态、电子)、性能(发光、激光、载流子迁移)关系”,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材料体系,提出并论述利用荧光材料提高oled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荧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
讲座中,马於光分享了他的基础研究和个人经历,并探讨了基础教育的学习内容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他提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始终保持“基础教育自学什么?怎么学?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思考。接着,马於光从近期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入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半导体材料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向在座的同学们详细展示了半导体材料的科学历程,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马於光为东源中学学子讲课
“青年一代的作用就是要打破禁锢,让前辈们黯然失色。”讲座尾声,马於光以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对青年一代的深切期许,这句看似“犀利”的表达,实则饱含着对青年创造力的十足信任。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举手,氛围热烈。马於光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行业案例逐一细致解答,既有专业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其中,当被问及“如何面对科研中的失败”时,马於光分享了自己团队在某个项目上历经多次挫折仍坚持不懈的经历,并鼓励同学们:“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
现场提问环节
东源中学高二六班的黄诗雯同学参加完活动后表示:“马院士团队的众志成城和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也要像院士一样,把自己的梦想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现场
东源中学校长赖兆平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学校师生得以近距离接触学术前沿、聆听权威声音,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投身材料科学研究”的种子,有效激发了大家探索专业领域、助力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为学校人才培养与学术氛围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图丨袁文康 陈殷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