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幼儿园工作这些年,见过不少因为积木引发的小意外。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玩积木时,不小心把小颗粒积木塞进嘴里,差点噎住,可把老师和家长吓坏了。其实啊,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积木时,都没太留意其中的安全隐患,大约90%的家长都不清楚不合适的积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我在幼儿园工作这些年,见过不少因为积木引发的小意外。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玩积木时,不小心把小颗粒积木塞进嘴里,差点噎住,可把老师和家长吓坏了。其实啊,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积木时,都没太留意其中的安全隐患,大约90%的家长都不清楚不合适的积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了解了这些安全隐患,接下来就有必要从儿童发展规律的角度,看看1 - 6岁孩子玩大颗粒积木的分阶段能力培养情况。1 - 2岁的孩子,手部精细动作还在慢慢发展,他们拿到积木可能就是敲敲打打,或者简单垒高一两块。在幼儿园里,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抓着积木扔来扔去,感受手的力量。到了2 - 3岁,孩子开始有了点空间意识,能垒高好几块积木,还会试着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拼在一起。我就见过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有成就感地向老师展示自己搭的“小塔”。3 - 4岁时,孩子的想象力开始丰富起来,会用积木搭建一些简单的物体,像小房子、小汽车。4 - 5岁,他们能进行更复杂的搭建,会考虑结构的稳定性,还会和小伙伴合作搭建。5 - 6岁,创造力完全被激发出来,能搭建出主题丰富的作品,还能给作品编故事。
知道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玩积木的特点,那怎么识别伪大颗粒积木呢?这里有三招。第一招,看大小。真正的大颗粒积木要足够大,孩子抓在手里不会有吞咽的风险。我之前就看到过一些号称大颗粒的积木,其实还是有点小,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招,摸材质。好的积木材质光滑,没有毛刺,不会划伤孩子的手。我曾经摸过一些劣质积木,边缘很粗糙,感觉很不放心。第三招,闻气味。如果积木有刺鼻的气味,那肯定不能买,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我遇到过有家长买了有怪味的积木,孩子玩了之后咳嗽,最后只能扔掉。
了解了如何挑选合适的大颗粒积木,再来说说它在日常游戏场景中的教育价值。从垒高开始,孩子慢慢学会控制手部力量和平衡感。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一开始垒积木,总是很容易倒,但经过一次次尝试,就能垒得又高又稳。接着,孩子会进入创意搭建阶段。在客厅里,孩子可以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城市,有高楼大厦、马路、停车场。在户外,孩子可以用积木和大自然结合,搭建一个小花园。在厨房,孩子可以用积木模拟做饭的场景,把积木当成各种食材。这些场景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搭建,引导孩子思考和想象。
既然大颗粒积木这么好,那怎么做好长效规划呢?市面上有些大颗粒积木有可扩展套装。选购时要考虑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对于低龄孩子,可以选择基础款,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能满足孩子最初的探索欲望。等孩子大一些,可以选择有更多配件的套装,像小人偶、小家具等,让孩子的搭建更丰富。不同材质的积木适用周期也不同。ABS材质的积木比较耐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TPE材质比较柔软,适合低龄孩子啃咬,但可能没有ABS那么耐用。榉木材质的积木有天然的质感,但要注意表面的油漆是否安全,一般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
来源:贝因美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