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派遣军(除进攻四川的兵力以外,由15个师团为基干编成)由华北方面军、第9军、第13军、第23军及中国派遣军直属部队编成,在确保现占据地区的同时,对主要方向之敌,进行牵制,以利于向四川的进攻。
日军现占据地区部队编成及任务如下:
1、中国派遣军(除进攻四川的兵力以外,由15个师团为基干编成)由华北方面军、第9军、第13军、第23军及中国派遣军直属部队编成,在确保现占据地区的同时,对主要方向之敌,进行牵制,以利于向四川的进攻。
2、华北方面军由驻蒙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为基干)、第18军(一个师团为基干)、第12军(3个师团为基干)及华北方面军直属部队(一个师团为基干)编成,在确保现占据地域的同时,第12军对郑州方向进行作战,以牵制敌军,利于对四川的进攻。
3、华中方向
第9军(5个师团为基干)在继承第11军任务的同时,一部向老河口方向出击,以利于向四川进攻的部队作战,第13军(4个师团为基干)继续执行现任务。
4、华南方向
第23军(一个师团为基干)仍执行现任务。
第一期作战要领规定如下:
第5方面军
1、首先在山西省南部及新乡地区集中,于极度保守军事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作战准备。
此时,根据情况或由华北方面军先以一部占领潼关附近地区,确保黄河渡河点,以利于尔后作战。
2、昭和十八年(1943年)春季以后开始进攻,以第1、第7军并列渡过黄河,首先捕捉、歼灭敌之河防兵团。
3、继前项之作战,捕捉、歼灭西安附近之敌,攻占西安。
为此,应以第1军主力大致沿渭河地区、第7军主力在其以北的近侧,加强联系向前突进。两军各以一部对白水、同官 方向及蓝田 方向进行迂回,以利于主力作战。
4、在西安附近会战期间,以一机械化兵团,向西安以西的远方挺进,占领宝鸡附近地区,使整个作战得以顺利进展。
5、为使在西安平地作战得以快速进行,应预先作好各方面的周到准备,尽量利用汽车,发挥兵团机动力,迅速打消敌抵抗念头,并须留意在敌破坏之前,即不失时机的占领铁路。
6、随着第5方面军向西安以西平原推进,宝鸡以东地域作战迅速由第7军担任,第1军则继续向前推进。形成上述作战态势之时机,大致预定在渡过黄河后的一个月。
7、第1军占领宝鸡后,只要情况许可,应迅速前进,主力由宝鸡、凤县向汉中迂回,一部(步兵两到3个大队)由扶风、郿县经留坝江口镇 、城固小河口向汉中迂回,随时歼灭沿途的敌军,并横越秦岭攻占汉中。
为此,在占领西安的平原地区后,继续以有力之装甲部队向前挺进,使敌来不及据险抵抗,努力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
8、第1军在占领和确保汉中的同时,迅速沿着汉中至广元的道路,依照突破秦岭的作战方法,横越巴山山脉之险,占领广元。
形成以上作战态势的时机,大致预定在宝鸡附近出发后的一个月。
9、第1军在前两项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前进至文县、徽县附近,为迅速构筑作战道路创造条件,另以一部占领至南江附近地区(如有可能并占领巴中),以利于尔后之作战。
10、以前各项所载之第一期作战中,在所要时间内为达到隐蔽企图、欺骗对方和牵制敌人的目的,华北方面军应以12军主力,发动对郑州方向的作战。
11、根据情况,在第5方面军作战开始之前,第28军从郑州经老河口沿汉水攻向汉中附近地区,以利于方面军主力进攻,特别是易于突破秦岭。
12、第3飞行团一部位于运城附近,但随着战线的前推,须移至西安及汉中等基地,以协同第5方面军作战。
第11军作战
1、第11军在武汉集中期间,根据情况以一部占领岳阳、宜昌间之长江南岸地区,打开这一区间的长江水道,以利于尔后作战。
2、第11军在昭和十八年春季以后,开始攻击前进,歼灭宜昌方向第六战区主力后,军之主力继续前进至长江沿岸地区的万县、黔江附近一线。
若歼灭常德方向第九战区主力,军主力则由常德经沅陵公路,到达万县、秀山一线附近地区。
以上各兵团作战细节,另行计划。
第二期作战要领规定如下:
1、第1军在广元西南地区,第28军在广元东南地区集中。
第11军大致在万县、梁山地区及恩施、黔江、郁山镇地区,根据情况至秀山地区集中。
2、集中期间,预计敌将对广元地区发动攻势。在此场合下,各军应将集中之兵团,逐次投入战斗,争取在集中地区附近,捕捉、歼灭敌人。
3、攻向重庆、成都作战概要
第1军沿广元、成都公路及其两侧地区攻向成都,迅速歼灭敌军占领成都。
第11军一部沿长江、主力由黔江经郁山镇至重庆之公路,歼灭敌军占领重庆。
第28军大致沿着嘉陵江之东岸地区前进,策应第11军攻占重庆。根据情况亦可先策应第1军攻占成都后,再转向重庆地区。
4、攻占重庆、成都后,为确保四川各要域,确定如下作战概要:
第1军占领成都后,在确保该地周围要域的同时,扫荡残敌占领乐山、、自流井、遂宁等各要地。
第11军攻占重庆后,以一部确保该地附近的同时,控制重庆下游之长江,阻止敌向南方撤退,并对嘉陵江东岸各要域之残敌,进行扫荡。
第28军在攻占重庆后,迅速占领泸县、叙州等长江沿岸各要地,同时大致控制重庆至叙州的长江上游水路,以阻止敌军向南方撤退,并勘定长江沿岸地区。
第3飞行师团一部,以西安、汉中及四川北部之平地机场为基地,协同第1、第28军作战,主力则以宜昌及万县附近之机场为基地,协同第11军作战。
这次日军因须抽出较多的部队参加进攻四川作战,因而决定动员23万新兵入伍。
当时,日本陆军共为218万人,本土、台湾、朝鲜共53万人,我国东北70万人,关内战场为61万人,东南亚34万人。
但是,由南、北两路进攻四川,部队要在平原、高山、复杂地形进行作战,还要渡过黄河、渭水、汉水、长江、嘉凌江、涪江、黔江等较宽的河流,对此,日军的指挥机关和部队,都作了事前准备和相应的演练。
拟作为第5方面军指挥机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研究部队的进军路线时,对渡过黄河、翻越秦岭和大巴山,通过宝鸡至汉中的险道等地,均感到可用的兵要地志资料根本不足。
因而,明确要求凡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和官佐,都应到能去的道路、渡河点、隘口,进行实地侦察、绘图、记载、标示、摄影和进行计算。
至于渭水、秦岭、汉水、大巴山等地的渡河点、桥梁、道路、隘口的侦察,则乘陆军航空兵侦察飞机前往进行勘探。
日军侦察黄河渡口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6月29、30日,华北方面军作战参谋岛贯武治、情报参谋横山幸雄、第1军情报参谋笹井宽一、南京派遣军的作战参谋中吉孚四人,前往潼关黄河对岸的风凌渡,接着向北直至龙门、河津,沿黄河东岸进行了侦察,确定了若干渡河点、准备由这些地点进行强渡,突破西岸我国河防部队的重兵防守。
他们经地面侦察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归纳之后,于7月1日又乘飞机对黄河两岸的地形、道路、进行了系统的目视和照相侦察。
7月13、14两天,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与岛贯、中吉两名参谋、乘飞机对秦岭、大巴山的山系、水系、道路、森林、陡崖、隘口以及汉水、渭水的各渡河点、桥梁,还有西安、宝鸡、汉中、广元等广大地区,进行了空中侦察。
15日,安达二十三又从地面至郑州西北的霸王城黄河对岸侦察渡河点,研究如何组织部队强渡。
回到北平后,安达根据侦察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决强渡黄河的训练不致泄密,决定抽调所属各师团的工兵军官、骨干和部分部队,以一周的时间,在蚌埠附近的淮河上,选择与黄河近似条件的地形,进行渡河演练,并检验在大风浪中按战时装载、横渡黄河的可靠性。
日军设在蚌埠附近的淮河水上工兵演练场,除关内日军经常使用外,关东军为了解决保密和冬季东北江河封冻的问题,也经常来到这里作横渡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模拟演练。
担任这次作战主攻任务的敌第1军、第11军,均按计划作了研究和演练,还探讨了一些新的作战方法。
驻防太原的第1军进行的准备主要有:
一、侦察、搜集情报
由军高级参谋友近美晴大佐以下参谋人员,继续对关中平原、秦岭、大巴山进行空中侦察后,发现各地树木都较密茂,易于部队隐蔽。
因而提出:为了给横越秦岭的部队造成有利条件,应使用空降兵,事先占领山地的隘口、险道,以接应地面部队通过;
对从陕西、河南、大后方各地来的过路民众,进行盘问以了解这些地区的情况,特别是有关道路、交通情况。
二、探讨山地作战的有关问题
指定驻晋东南长治地区的第36师团,派出一个步兵大队,试验山地作战的部队编组、骡马化以后的装备使用、训练攀登与消灭陡崖上的火力点等山地作战方法。
进行空、地协同演练。在太原、运城机场附近,用携带的无线电台,给临空的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通报情况、指示目标;航空兵演练轮番出动,支援战场;临时听通知起飞,与地面部队按布板信号和发烟信号进行联系及空、地战斗协同等。
三、对应用战术进行研究和演练
关于悬崖的攀登,进入对方要点之侧后的方法,以迫击炮发射锚索,使铁锚勾住高岭上之石头、树木等之后,人员即缘绳悬攀,或向山上吊运装备、弹药;以迫击炮、高射炮、野炮,作消灭山上火力点的试验。
四、研究后勤供应
确定就地征集粮食与驮马;解决高山、低气压条件下的野炊;防止在高山地区的冻伤和进行治疗。
五、军司令部进行了野外训练
10月间,第1军司令部用了近10天的时间在太原体育场,以帐篷宿营,对司令部在组织战斗、保障指挥等方面作了业务演练。
六、以山地演习进行检验
11月末,第1军对这次作战经过具体研究、准备、训练之后,抽调各部以两周时间,进行了检验性的演习。
日军演习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演习地区选择与作战地带秦岭山系标高大致相同的晋东北五台山区。参加演习单位,以驻于阳泉煤矿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担任,由8月1日继岩松义雄中将任第1军司令官的吉本贞一中将指挥。
演习部队与参观见学的单位及指挥机关,都由阳泉出发,向北沿着太行山系,一面对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演习内容的一部分),一面演习山地作战、攀登、夺取隘口、攻占制高点,摧毁高地火力点等各课目,并逐步推进。
各部在高高低低的山地,步行了约170公里,最后到达了标高为3020公尺的五台山顶,演习才告结束。
不过,此时重庆军委会已获知日军将进攻我国大后方四川等地这一战略情报,立即着手作战准备,令西安胡宗南第八战区,增强黄河河防及陕南防御;湖北老河口李宗仁第五战区,增强武当山以东地区守备,控制进入川、陕要道;湖北恩施陈诚第六战区,增强长江及其南北两岸要地的防卫,扼守川东门户。
实际上,国民政府早已作再西迁准备,为此而于1938年将率兵出川至鲁南抗战的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从前方调回,由其组织有关部门,至西康省进行新的建设,以备必要时将国民政府再行西迁。
但是,当敌华北方面军计划于1943年春季对我国大后方四川等地大规模进攻时,在太平洋战场上,却出现了对日军极为不利的局面。
首先是1942年5月7日,日海军井上成美中将的第4舰队,为进攻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在赤道以南的珊瑚海,遭到美国海军尼米兹上将太平洋舰队的有力反击。
“祥凤”号航空母舰于9时35分沉没。另外,还有驱逐舰一舰、特种船舰4艘亦被击沉,致使其陆军堀井富太郎少将的南海支队(3个步兵大队),进攻莫尔兹比港的计划被打破。
6月5日,日本以联合舰队主力进攻中途岛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又有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联合舰队被迫撤离战场,南云忠一的第1航空舰队因已无母舰,在7月14日被撤销番号。
更为严重的是日本陆军损失惨重。
8月7日,百武晴吉中将率第17军所属第2师团、第38师团和川口清健的35旅团、一木清直的第28联队,经所罗门群岛南部瓜达康纳尔岛进攻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岛和英属斐济、新西兰属萨摩亚。
结果,遭到美军4个师的登岛反击及海上舰队的严密封锁,在瓜达康纳尔岛上的日军,因作战与饥饿,几乎全军覆灭。由于战争场面特别残酷,不少人因此而神经失常。
第17军参谋长二见秋三郎少将、第35旅团长川口清健少将,因被吓成“恐战病”而被撤职。
在北平郊外制造“卢沟桥事变”的一木清直,也因战场情况严重,部队所剩无几而于8月25日自杀。
此后,日军大本营将驻中国广东中野英光第51师团,调入第17军。
日军行军途中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进入1942年秋,战局已对日本越来越为不利。到了冬季,日本侵略者所喧嚣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也因在太平洋上的中途岛、瓜达康纳尔岛失利,被砸开了缺口。
日军大本营认为,所罗门群岛战事如真正失利,将波及到在我国东北的对苏战备及关内战场,可以调出一定数量部队至太平洋地区,目前必须保持稳定,暂不能作其他使用。
12月10日,参谋总长杉山元为此上奏了裕仁天皇并得到批准,当日,日军大本营即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中止“五号作战”的指示。
为了传达这一命令,中国派遣军于17日在南京召开了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驻汉口的第11军司令官塚田攻、驻上海的第13军司令官下村定、驻广州的第23军司令官酒井隆参加的会议。
18日会议结束,与会人员先后离开南京,塚田攻中将当日与曾任过由缅甸侵入我国云南第56师团参谋长、现任11军高级参谋的藤原武大佐,乘“九七式”运输机由南京飞回汉口。可是,该机飞过安庆后,即与地面失去联络。
之后,敌11军与中国派遣军分别派出就近的第3师团、第40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各一部,分路进入大别山寻找。
12月25日,在安徽省太湖县西部的弥陀寺附近,第68师团发现了飞机的残骸及塚田攻等之尸体,从残存的飞机机体上,发现有被击穿的弹孔。
经分析判断,认为是通过安庆后因天阴而低飞,被地面抗日部队击中坠毁所致。此后,敌第11军司令官即由驻齐齐哈尔的第4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继任。
日本政府为表彰塚田攻在担任驻绥阳(绥芬河车站以西)对苏战备第8师团长、参谋次长、南方军总参谋长、驻武汉的第11军(攻击军)司令官时立下的功绩,按通常的做法,在他失事身死的那天,追授其为陆军大将军衔。
来源:子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