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要有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12:59 1

摘要:“我不希望那些受到我帮助的人记住我,更不希望他们惦记着如何报答我,我只是在做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公德奖后,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货币金银科主任科员李纤对《金融时报》记者吐露心声。多年以来,上班时间,李纤是忙于工作、为民服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干部;

“我不希望那些受到我帮助的人记住我,更不希望他们惦记着如何报答我,我只是在做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公德奖后,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货币金银科主任科员李纤对《金融时报》记者吐露心声。多年以来,上班时间,李纤是忙于工作、为民服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下班后,她是坚持日行一善、在城市各个角落热心公益的李大姐。

从看不下去到伸出援手

1993年参加工作,李纤把青春献给了央行事业,在多个条线工作过。如今,她奋战在货币金银科,为群众兑换残损币,有机会面对面为群众服务。正因为如此,一些场景深深刺痛着她。

某个住宅发生了火灾,一位老人省吃俭用积攒的所有现金,在火舌侵蚀下化作了灰烬。被烧成一团焦炭的纸币送到货币金银科时,焦糊味冲击着房间的每个角落,但与这股味道一同侵入人心的,是这场不幸遭遇对心灵的撞击。有那么一瞬,李纤仿佛与满眼悲伤与期盼的老人目光相撞,心里顿时五味杂陈。“太可怜了,当时我心里老不得劲了!”

“我们要尽可能多挽回一点损失。”她和同事们,在残损币的灰烬中,尽量搜寻鉴别达到兑换标准的纸币,不放过任何一片残片、任何一个角落,恨不得要在这团焦炭中“抠”出最后一丝希望。“货币金银管理工作,联系着千家万户,这些钱或许不多,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救命的钱。”

“还得做点什么。”能为受困群众再多做些什么,是李纤脑海里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见到前来鉴定纸币的群众因财产损失而陷入困难,她就施以援手,有时是带他们去吃一顿饭,或者偷偷往他们口袋里塞上一点钱。

渐渐地,她不仅尽己所能帮助工作中遇到的群众,也开始主动寻找她在工作之余还能为其提供帮助的人。

有时是通过报纸广播,有时是通过道听途说,一旦知道谁家有困难,李纤就想尽办法找到当事人的地址。“什么米、面、油、饺子啥的,我就直接送过去,但我不见他本人,把东西放在他家楼下就走。”这是她帮助别人的特有方式。

后来,当李纤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爱心团队,就第一时间加入进去。2016年,她加入了“爱在行动”志愿者协会和“海洋之家”志愿者队伍,和无数同道中人走进共同的行列里。

我就是做了我想做的事

一天傍晚,李纤走在松原市的大街上,她看到东北深秋的朔风里,交警在南来北往的车流中连续执勤了几个小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他们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万家灯火的夜晚,他们还要伫立在冷风里守护城市平稳运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自此,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上街看望执勤的交警,给他们送上一口热饭。

为了把警察为民服务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从2016年开始,李纤以报纸、电视、互联网为载体,采写了大量有关民警工作的报道,4800余篇讲述警察执法、爱民的感人故事,被刊发在松原市各家媒体上。

李纤自己也开设了一个自媒体账号。翻看她的账号,松原市最新的交通路况、风土人情、好人好事、美食信息、安全知识应有尽有,哪里修路不通车、哪里发生了新鲜事,市民都能在她的账号里看到。坐拥5万余粉丝,在松原这座不大的小城里,算得上是小有名气的网红了。

“我一开始是为了表现警察同志的艰辛,后来发了很多松原当地的社会民生信息:哪里的下水井盖丢了,哪里的红绿灯被树叶遮挡了,哪处修路让大家绕行啦,谁家发生什么困难了……朋友说,你的账号都这么火了,可以带货了呀。”李纤直率地说:“那不能,人一旦跟金钱沾上了边儿,可就不那么纯洁了。”在李纤看来,从中获得的,是“做了最想做的事”的快乐。

李纤是个从来不吝惜金钱的人。通过当地媒体,她结识了当地一户困难家庭,女主人王红(化名)一家,4位老人有3位都瘫痪在床,两个孩子也有一个身有残疾,收入并不丰厚的一家人陷入了困难。“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寻思得帮帮她。”

起初,李纤给王红送去米面粮油、衣服被褥。渐渐地,她发现要让这个小家自己站起来。她看王红做小买卖骑的自行车太旧了,蹬起来太费劲,她就和同伴们集资给王红带来一辆崭新的电动车。为了给王红一家打气,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出去见见世面,李纤还经常带着王红一家外出旅行……

李纤给记者分享她和王红一家的旅游合影,照片中,李纤仿佛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李纤骄傲地说:“你看,他家的精气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李纤的帮助下,王红一家最大的变化就是精神振奋,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李纤就真的成了这家人的大姐,孩子们都管她叫大姨。

2022年,李纤(右二)给一线交警送去慰问物资。

如果说为了什么

“你觉得你喜欢什么,你觉得什么更值得,那就去做,只要你觉得高兴就好。”李纤为公益事业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不论何时,她背后总有一只大手,轻轻地扶着她,仿佛能给予她无尽的力量。

李纤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对女儿所做的事给予最大的肯定和支持:“你为百姓做点实事,爸爸挺欣慰的。”

仅仅是帮助王红一家,李纤就拿出了好几万元。为了做公益事业,李纤的投入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李纤的慷慨,有自己的原则:“献爱心绝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果扔下10万块钱,但没有任何同情心,那种捐款就像生意一样,不是真正的爱心。所以我一直坚持:有钱咱就多献点,没钱咱就出把力。”

“不要别人来感恩”也是李纤坚持的“原则”。“我所做的事,是发自内心的,尽管看不得别人受苦,但我也是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别人,有时候,自己只是少吃一口、少去一趟饭店而已,千万不能让人家感恩戴德,这样做公益,心理负担会很重。”

有人问李纤:“你做这么多好事,就没点什么想法?”李纤说:“有。”

“我想给子女做个样子,就像我爸给我的那样,将来他们指定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纤反复对记者说这样一句话:“在我眼里,看到的所有人都非常美,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好人好事,总能看到这个世界上的阳光。”李纤的善良,让阳光洒进了很多人的内心。或许,这是因为她心里本就装着一个小太阳,掩盖不住光芒照进生活的每个地方。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安仁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来源:金融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