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9月18日,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庄严时刻。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不仅是为了追忆那段充满苦难的岁月,更在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史为鉴,警醒世人居安思危,珍惜和维护当下的和平发展环境。同时,这份历史的悲愤也被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以辉
每年的9月18日,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庄严时刻。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不仅是为了追忆那段充满苦难的岁月,更在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史为鉴,警醒世人居安思危,珍惜和维护当下的和平发展环境。同时,这份历史的悲愤也被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以辉煌的成就告慰先辈与历史。正因为如此,我国高度重视每年的九一八纪念日,今年更是有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聚焦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在全国范围内上映。这部电影一经推出便获得广泛好评,并创下中国影史单日总场次冠军的佳绩。
然而,中方正当且庄重的纪念活动,却引起了日方的过度反应。九一八前夕,日本驻华大使馆突然发布声明,要求在华日侨“提高安全警觉”,特别提醒“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纪念场所”。不仅如此,日方还协调上海、广州等地的在华日本学校,在九一八当天停课,部分学校甚至提前一天让学生居家,并加强保安巡逻,表现出一种“防范风险”的姿态。
事实上,中国在九一八纪念期间从未发生过针对普通日本侨民的事件。每年的此时,各地纪念活动都庄严肃穆,充满敬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观者向历史照片鞠躬致意;当街头响起防空警报时,民众会驻足默哀,无人将对历史的愤怒宣泄于无辜的外国人身上。去年,中国警方还主动加强了对日侨聚居区的巡逻,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
日方在特殊时刻的这些操作,本质上是刻意营造“中国民众对日本人有敌意”以及“在华日人处境危险”的错觉。更深层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国际上构建一种“双方均有顾虑”的虚假叙事,将自己塑造成“潜在受害者”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为淡化日本当年的侵略罪行、推卸加害责任铺路,也是为国内那些不愿承认历史的势力扫除障碍。
不仅如此,日方的这种举动还意在分散国际舆论的注意力。每年九一八,国内外舆论本应聚焦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东北沦陷的苦难、同胞牺牲的悲痛以及历史对当下的警示。但日方通过炒作“日侨安全”话题,使得不少媒体的关注点被转移,反思日本罪行、传播历史真相的声音也因此被冲淡。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国内始终存在一些不愿正视、拒绝反省侵略历史的势力:今年日本高中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模糊改为“南京事件”,刻意隐去遇难人数;有日本议员公开称“慰安妇是当时正常职业”;日本首相在战败纪念日讲话中,仅泛泛提及“反思过去”,却绝口不提日本的加害责任。这些势力还常借炒作历史议题与“外部威胁”,凝聚国内民众注意力,为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寻找借口。日方此次对九一八纪念的反应,也与其国内政治算计紧密相关。
中国纪念九一八,始终以守护和平为出发点,从未煽动仇恨。日方若真心想翻过历史一页,不该是提醒侨民“提高警觉”,而应秉持诚实勇敢的态度正视历史、深刻反省,以实际行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这既符合中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不容改写。唯有共同坚守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警钟长鸣,让和平深植人心。
来源:锦沐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