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斯洛文尼亚人,让我们速战速决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04:54 1

摘要:让我们速战速决吧。作为一个斯洛文尼亚人,一个从卢卡进入NBA起就追踪报道他的记者,看到他打出如此特别的夜晚本应令人振奋。然而,整场观赛中,我内心涌动的更多是悲伤。

让我们速战速决吧。作为一个斯洛文尼亚人,一个从卢卡进入NBA起就追踪报道他的记者,看到他打出如此特别的夜晚本应令人振奋。然而,整场观赛中,我内心涌动的更多是悲伤。

赛前的致敬视频已经让卢卡落泪——这段视频反而让交易显得更加荒谬。全场“卢卡!卢卡!”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轰下45分后,观众起立鼓掌,随后又爆发出最响亮的“Fire Nico!”的怒吼。尼寇·哈里森整晚躲在球员通道里,帕特里克·杜蒙特也不见踪影。自交易后首次现身球馆的德克·诺维茨基,则再次向卢卡表达了坚定支持。

正如我昨日所写,这一切本不该发生。这是一个充满情绪的夜晚,但球馆内除了个别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本不该迎来这样的结局。

(我喜欢卢卡的这个夜晚。他本不该经历这些事,但达拉斯展现了其风范,他昨晚的一切都实至名归。每个人都在要求卢卡为这些事画上句号,但我认为是独行侠需要这样的句号。球迷和这座城市本不该得到这样的结局。我看了只觉得难过。唯一的结局只有重启。)

昨天我谈到“结局、结束”,我真心相信,对于到场的热忱球迷来说,某种形式的“重启”是必要的。在此前的交易分析中,我曾用“自我是敌人”来形容哈里森的动机。现在我依然坚持这一观点。如今,自我/自负——更确切地说,是拒绝低头认错的执念,成了阻碍管理层按下重启键的唯一障碍。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聚焦于篮球本身。尽管情绪汹涌,这场比赛仍充满看点。以下是针对真正关心比赛内容的观察:

1. 意料之中?或是基德的奇招:卢卡湖人生涯新的最佳比赛

赛前,我几乎确信贾森·基德会沿用两队首次在洛杉矶交手时的“卢卡法则”的策略:那场比赛中,独行侠几乎整晚都对卢卡实施双人甚至三人包夹。

然而这一次,基德选择了换防策略,让中锋德雷克·莱夫利二世和安东尼·戴维斯尝试单防卢卡。或许他认为东契奇在经历情绪如此跌宕起伏的夜晚之中无法保持状态。但卢卡做到了,他的教练J.J. 雷迪克将卢卡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冷静并打出统治级表现的能力称作“超人类”(Superhuman)。

当东契奇在莱夫利(他与勒布朗整晚都在折磨这位年轻人)和戴维斯头顶命中前几记三分时,独行侠的噩梦已注定开启。他们曾目睹卢卡六年半来如何摧毁对手的大个子,而他几天前刚在对阵全联盟防守最好的球队时复刻了这一表现。

最终,基德被迫放弃双塔阵容,下半场更多让戴维斯单独坐镇内线,在比分迫近时更是如此。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哈里森为追求体型与防守而交易走的球员,恰恰是可以施展个人能力把内线打到被迫下场、从而将这种“体型优势”彻底瓦解的存在。

2. 风格碰撞:内线与体型vs侧翼与组织

我的忠实读者应该知道,独行侠近期“超大阵容、让戴维斯打四号位”的策略转变是多么吸引我的关注。过去两个月我多次撰文分析两队策略对比,而这场对决再次清晰展现了这种打法与另一种风格的碰撞。

如果说卢卡以45分面对旧主打出湖人生涯新的最佳战役,那么戴维斯则在另一端陷入挣扎,13投5中仅得13分。公平地说,戴维斯与独行侠的双塔实验,还需要真正的组织者来为内线创造机会,然而同样讽刺的是,他们为走这条路而牺牲了联盟最顶级、甚至可能就是最好的那个组织者。

湖人几乎在戴维斯每次接球时都实施绕前或夹击,使他无法获得轻松的出手机会,也无法做出有效贡献。除了发挥出色的纳吉·马绍尔,独行侠无人能在戴维斯靠近篮筐时送出精准的空接。缺乏真正控卫的弊端,在独行侠全场19次失误中暴露无遗,而这最终成为他们的最大的败因。

当戴维斯被包夹时,独行侠缺少在4打3局面下惩罚防守的持球与决策能力。第四节关键时刻的连续数回合攻防更是如此,与卢卡被包夹时湖人的灵活应对形成了鲜明对比。

戴维斯并非卢卡那样的传球手,因此指望他找到底角空位的凯莱布·马丁实在是强人所难。即使他能传出,戴维斯与莱夫利同时缩在内线的阵型,也极大地压缩了空间,让湖人的轮转补防变得更加轻松。反观湖人,当卢卡吸引包夹后,奥斯汀·里夫斯与勒布朗这两位持球手在4打3中如入无人之境。

3. 进攻浪潮依旧,但搭档已换新人

不过也必须承认,独行侠的换防策略确实迫使湖人陷入更多停滞的单打模式,这正是凯尔特人在总决赛使用的战术。尽管卢卡依然高效得分,但湖人的进攻流畅度相较近期比赛有所下降。

然而东契奇挑起大梁,上半场独揽湖人60分中的31分、提前开启暴走模式的场景,对独行侠球迷而言再熟悉不过:前期扛起进攻大旗,而他的巨星搭档保存体力,等到比赛后期再掀起第二波攻势。

这支湖人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拥有三位能像昔日卢卡与欧文般掀起进攻浪潮的球员。本场完成接力的是勒布朗,他在就像东欧搭档时的欧文一样,化身“末节之王”独取27分中的13分,主要通过冲击防守空档或针对换防后的加福德与莱夫利,屡屡完成终结。

4. 卢卡与DFS:不一样的球衣,一样的默契

见证东契奇与多里安·芬尼·史密斯重聚,堪称这笔交易最动人的支线剧情,甚至没有之一。仅从他们的互动方式,你就能感受到那份未曾褪色的羁绊。

交易发生后我也曾撰文指出,DFS(Doe Doe)始终是卢卡最信赖的战友,是与其共同出战各类阵容时间最长的队友。无论是防守端的并肩作战还是进攻端的默契配合,他们的化学反应始终真实存在。

我们看惯了卢卡为DFS创造空位的故事,但本场DFS用戈塔特掩护为卢卡送上两次轻松上篮机会,完成了投桃报李。

5. 独行侠的进攻趋势令人担忧

(自AD复出以来,独行侠还未找到稳定的得分方式)

独行侠的大个子们固然难以跟上东契奇与詹姆斯的脚步,但正如前文所述,他们的防守表现已足够将悬念维持到最后一刻。

更令人忧虑的是进攻端的趋势——面对又一支西部劲旅时,独行侠似乎彻底陷入战术枯竭。这种状态对即将征战附加赛的球队绝非吉兆。

随着戴维斯加盟,独行侠转型为中距离为主、三分出手锐减的球队,这一趋势我在多篇文章中都反复提及,而本场的情况甚至进一步恶化:马绍尔顶替丁威迪首发,基德大量使用马绍尔、PJ·华盛顿与凯莱布·马丁等偏爱中投的侧翼球员。

(自AD复出以来,独行侠的投篮分布)

丹特·埃克萨姆据说可能复出,以及布兰登·威廉姆斯在双向合同转正后的可以重新上场(独行侠会将其转为两年的标准NBA合同),或许都能为附加赛提供助力。但这些调整终归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体系性的顽疾。

如果有机会的话,独行侠管理层需要在休赛期解决根本问题。当然,这得建立在他们没有大规模推倒“重启”的前提之下。

来源:骏东体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