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在高原的秋风中,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达玛节暨首届江孜青稞美食汇以一场满载民族风情与文化力量的盛大庆典落下帷幕。自9月6日开幕以来,这场为期6天的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江孜人民的传统民俗与体育竞技,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呈现出一幅文化自信与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房雅楠
9月11日,在高原的秋风中,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达玛节暨首届江孜青稞美食汇以一场满载民族风情与文化力量的盛大庆典落下帷幕。自9月6日开幕以来,这场为期6天的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江孜人民的传统民俗与体育竞技,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呈现出一幅文化自信与区域发展的融合图景。
江孜古城的赛马场上人潮涌动、歌声回荡,来自各乡镇的群众身着盛装,与远道而来的游客一同沉浸在节庆氛围中。达玛节再一次让这座“英雄城”成为高原的文化焦点。
达玛节,藏语意为“跑马射箭”,已有600余年历史,如今已发展为江孜当地一年一度的盛会。跑马射箭、赛牦牛、歌舞表演等传统项目,不仅是对先贤的缅怀,更是对勇气、智慧与团结精神的礼赞。
“每年达玛节,我们全家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带上酥油茶和糌粑,早早赶到赛场。”来自江孜县的观众扎西顿珠笑着说,今年他还特意带上孩子,让他们感受祖辈的传统。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玛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在今年的赛马活动中,少年骑手身着彩衣策马奔腾,瞬间点燃全场热情。卡堆藏戏也在舞台上亮相,悠扬的唱腔、跌宕的剧情和绚丽的服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第一次来到江孜参加达玛节,看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歌舞、赛马、笑声交织,让我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王先生感慨。达玛节不仅延续了民俗,更成为增强民族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今年的达玛节以“千年名城·英雄江孜”为主题,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同频共振。在赛马、射箭、赛牦牛等传统项目之外,融入了诸多新元素,让古老节日焕发出新光彩。
在首届江孜青稞美食汇上,游客络绎不绝。作为西藏的“生命粮”,青稞是江孜的重要特产。现场展出了3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从青稞面包到青稞爆米花,让游客耳目一新。来自吉林的游客裴女士说:“没想到青稞能做出这么多新食品,口感独特,还有淡淡麦香。”
数据显示,2024年江孜青稞加工产值达1.48亿元,较上年增长66%。产品不仅销往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节庆活动推动青稞全产业链持续发展,为当地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新动力。
赛马与赛牦牛仍是节日的视觉焦点。赛牦牛现场热闹非凡,30头牦牛在场地上角逐奔腾,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对外地游客而言,这样的比赛极具高原特色。赛马场上,骑手身着民族盛装策马飞驰,引得观众阵阵欢呼。在9月11日举行的江孜达玛节赛马比赛决赛中,年仅14岁的女骑手加央卓嘎以精湛骑术摘得桂冠,惊艳全场。“我会继续好好读书、好好骑马。今后,我将参加更多的赛事,让西藏的马站在更宽的赛道上。”加央卓嘎说。
近年来,江孜达玛节在“守传统”与“谋创新”之间不断探索,在保留藏戏、赛马等经典项目的同时,还引入啤酒音乐会等现代元素。据统计,本届达玛节6天共吸引游客约5.2万人次,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文创等相关产业全面增长。
达玛节不仅是一场民俗盛会,更是展示社会进步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它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意义深远。
“我们努力在当下呈现更鲜活的传统元素,通过赛事与展演全方位展示江孜魅力。在新媒体时代,节日既要保留传统味道,又要贴近现代传播,让观众舒适参与、深度体验。”江孜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副主任平措扎西说。
青稞产业的兴起就是最直观的例证。依托达玛节,江孜县正在推动青稞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展,使这一传统农作物进一步走向市场。与此同时,节庆旅游效应显著,游客不仅带动酒店、餐饮和交通的发展,还促进了手工艺品和农特产品的销售。一位在现场摆摊的村民告诉记者,短短几天,她的青稞饼和藏式饰品销售额就超过了平时一个月的收入。
江孜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喻梅表示:“未来,我们将引入更多现代元素与传统节目相结合,以科技和创新手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单纯的观赏体验转化为‘能参与、能带走’的文化财富。”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