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烽火戏诸侯”导致“吃碘盐防辐射”引发超市抢盐热潮,“5G基站传播病毒”酿成纵火闹剧,“黄山迎客松是塑料树”纯属无稽之谈……多少年来,网络谣言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烽火戏诸侯”导致“吃碘盐防辐射”引发超市抢盐热潮,“5G基站传播病毒”酿成纵火闹剧,“黄山迎客松是塑料树”纯属无稽之谈……多少年来,网络谣言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时代,一条AI换脸视频、一句“标题党”话术,0.1秒就能跨越大江南北,搅得全网真假难辨。这背后藏着三重症结:有人为蹭流量踩碎责任底线,海量的信息让网民难辨真假,更有谣言秒传全网而澄清总慢半拍的现实困境。
如何破解“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治理困境?
技术“抢跑”筑墙。过去,真相总是追着谣言跑,如今技术让治理节点得以前置,通过多部门数据互通,AI能够精准识别“换地名编谣”“拼接视频造假”等套路。曾经“青岛即墨楼房倒塌”谣言刚露头,系统就通过“视频背景与当地建筑不符”“无官方应急记录”等数据比对,在传播初期将其锁定,为真相守住了时间窗口。
法治“亮剑”立规。近几年来,我国针对网络乱象治理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对遏制网络谣言等发挥了很好作用。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只有举起法律利剑,让造谣者、传谣者付出沉痛代价,才能有效打消他们侥幸心理。江西曹某某在胡鑫宇事件中编造“尸体造假”谣言被刑拘,抖音博主“两个小段”编造胖东来内裤掉色致敏谣言,被判赔偿40万元并公开道歉30天。这种“处罚+警示”组合拳,既惩治了违法者,又唤醒了围观者,更夯实了公众对执法部门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信任。
平台“守关”控源。平台是信息传播的“闸门”,责任缺失则谣言泛滥。唯有平台将“真实”置于“流量”之上,才能从源头控谣。不妨建立“先审后发”的内容把关机制,开通“一键查谣” 的便民通道,让流量成为真实内容的“奖励”,而非虚假信息的“温床”。就像胖东来面对“玉石质量问题”谣言时,靠官方回应与法律维权迅速止损,若平台能同步拦截扩散,更能减少企业的无妄之灾。
文化“润心”培元。提升网络素养,不能靠简单说教,而要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找到情感共鸣。济南推出AI短片《秦小琼斩谣》,以动画为媒、文化为根,让辟谣知识“活”起来;青岛中学生创作的辨谣手抄报走红网络,借“代际传播”提醒大家管住敲击键盘的手,守住辨别信息的口。这样的方式,让文化为辨谣注入温度,也让理性慢慢内化为公众的自觉。
谣言治理是系统工程,需技术筑墙、法治亮剑、平台守关、文化润心,更需久久为功。唯有直面深层问题,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数字空间的“清朗”才不会是阶段性风景,而是时常陪伴我们的美丽画卷。当每个网民都练就“火眼金睛”,每个环节都守住“责任底线”,网络谣言将无处遁形,数字蓝天必将更加清朗澄澈。
评论员:马利
审核:杨晓明
编辑:王倩
校对:张雅雯
来源:泰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