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娃娃火遍亚洲!Lisa、Minnie都收藏,背后故事太好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1:51 1

摘要:前阵子刷到Lisa在INS发的开箱视频,拆开的不是啥奢侈品,竟是个带泪的小娃娃,Crybaby。

前阵子刷到Lisa在INS发的开箱视频,拆开的不是啥奢侈品,竟是个带泪的小娃娃,Crybaby。

视频刚发半天,评论区就炸了,好多粉丝跟着问在哪儿买。

说实话,这Crybaby现在火得有点离谱,不光Lisa,Minnie上综艺也晒过它,全亚洲的年轻人好像都在抢。

咱今天就聊聊,这哭唧唧的小娃娃,到底凭啥这么招人稀罕?

要懂Crybaby,得先认识它的设计师Molly,泰国姑娘,艺名叫NisaSrikumdee。

Molly原本是做婚庆平面设计的,每天琢磨怎么把婚礼的鲜花、礼服做得更有仪式感。

2016年泰国九世王逝世后,整个国家进入哀悼期,婚庆行业直接停摆了,她手里的活儿全断了。

无奈之下,Molly才把心思转到了手办设计上。

本来想随便画点可爱形象混日子,后来发现根本做不到,那阵子她正被焦虑情绪缠着呢,敏感到一点小事就忍不住难过。

她索性不装了,把自己的情绪画进了设计里,Crybaby就这么来了。

更让人心里一软的是,这娃娃的眼睛,是照着她家里逝去的黄金猎犬画的。

那双闪着泪光的眼睛,不是为了好看,是Molly在怀念狗狗,也是在跟自己的情绪和解。

我觉得这一点特厉害。

现在好多潮玩都在硬凹“可爱”“酷炫”,可Crybaby不一样,它的“脆弱”是真的。

你盯着它的眼睛看,会觉得它好像知道你昨天加班到半夜的委屈,知道你没跟人说的小难过。

这种把真实情绪揉进设计里的做法,可比单纯堆颜值管用多了,毕竟谁还没个需要被理解的时候呢?

Crybaby能火到到处都是,光有故事还不够,跟泡泡玛特的合作也得说道说道。

他们一起出了盲盒系列,每次开盒都跟开盲盒似的,你永远不知道拿到的是“委屈款”还是“治愈款”。

有人可能觉得,盲盒不就是靠抽奖勾人吗?但Crybaby不一样。

刷小红书的时候总能看到人晒,有个网友说,她每次压力大就开一个Crybaby盲盒,拿到娃娃的瞬间,好像心里的憋闷也跟着被“拆”出来了。

很显然,大家买的不是个塑料玩具,是找个能“接住”自己情绪的陪伴者。

我身边就有朋友,把Crybaby放在办公桌上当摆件,开会被老板说一顿,回头看一眼那带泪的小娃娃,居然就没那么气了。

泡泡玛特也懂怎么把这种“陪伴感”放大。

他们会定期出限定款,还办线下展。

去年曼谷那个Crybaby展,我朋友特意飞过去看,说现场全是拿着娃娃拍照的人,感觉不是在看展览,是在跟一群懂自己的人聚会。

这种把“收藏”变成“情绪社交”的操作,确实比单纯卖玩具高明多了。

好多人说Crybaby是靠明星带火的,这话不全对。

Lisa发开箱视频那回,确实让它一下子出圈了,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好多原本不了解潮玩的人,都跟着搜“Crybaby”。

Minnie在《IdolRoom》里晒收藏的时候,韩国平台上同款直接卖断货。

但说实话,明星带货只是个引子。

要是Crybaby本身没戳中人心,再多人晒也没用。

我发现不同地方的人喜欢它的理由还不一样:中国粉丝爱它的“陪伴感”,觉得它像个不说话的朋友,日本粉丝偏疼它的设计,说那泪光的细节特别有美感,东南亚的粉丝呢,因为Molly是泰国人,总觉得多了份亲切感。

如此看来,Crybaby爆红全亚洲,本质上是踩中了“情绪经济”的点。

现在年轻人节奏太快了,难过的时候没时间跟人细说,委屈的时候不想找人抱怨,Crybaby刚好成了那个“情绪出口”。

它不用说话,就凭那双带泪的眼睛,就能让人觉得“我被理解了”。

其实Crybaby的故事特简单:它没搞复杂的营销,没堆华丽的设计,就是把“真实的情绪”做进了娃娃里。

现在好多潮玩只顾着追求销量,忘了“打动人心”才是最关键的。

Crybaby刚好提醒我们,不管是玩具还是别的东西,只要藏着真感情,就一定能被人记住。

说到底,大家抢的不是Crybaby这个娃娃,是那个能接住自己脆弱的“小角落”。

这大概就是它能火遍全亚洲的真正原因吧。

来源:非常务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