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的土默特蒙古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土默特在归化城,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清代称之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东部土默特在今辽宁省境内。东部土默特蒙古又分为两部分:土默特左翼旗,驻牧地大致相当于今阜新蒙古自治县一带;土默特右翼旗,牧地在今朝阳县、北票县一带。
一、东土默特蒙古之由来及其与清廷的关系
清代的土默特蒙古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土默特在归化城,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清代称之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东部土默特在今辽宁省境内。东部土默特蒙古又分为两部分:土默特左翼旗,驻牧地大致相当于今阜新蒙古自治县一带;土默特右翼旗,牧地在今朝阳县、北票县一带。
这两旗蒙古,其领主血缘不同。左翼旗为乌浪海氏,与喀喇沁部三旗领主为同一祖先,都是济拉玛的后裔。右翼旗领主乃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后裔,博尔济吉特氏,与西部的归化城土默特蒙古出于同一宗支。这一宗支的同祖,便是明隆庆年间被明朝封为"顺义王"的俺答汗(即阿勒坦汗),他是成吉思汗的17世孙(或作16世孙,大约是对达延汗的世数计算不同之故)。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驻帐归化城的俺答汗,将所部蒙古发展为威震漠南、漠西的强大部落。后来,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称雄漠南,欺凌邻部。天聪元年,土默特蒙古领主俄木布楚虎尔(俺答汗曾孙),参与喀喇沁部等攻击察哈尔蒙古的赵城之役,不久率部依附后金。天聪九年二月,后金将喀喇沁、土默特蒙古部众壮丁组编成旗,其中由俄木布楚虎尔任固山额真的一旗,便是后来的土默特右翼旗,耿格尔、善巴同为固山额真的一旗,则为土默特左翼旗,崇德二年十月耿格尔获罪被革①,由善巴独领。
①《清太宗实录》卷39,第1页,崇德二年十月庚子条。《外藩传·土默特部总传》叙该部天聪九年设三旗(扎萨克)有误,应为两旗。
入关前该部曾多次出兵随后金(清)进关征明。崇德元年,左翼旗的善巴被清封为达尔汉镇国公,许世袭罔替。顺治十四年善巴卒。康熙元年,清朝追叙善巴在开国时期的功劳,将其子卓里克图所袭公爵晋为多罗贝勒,仍世袭罔替。右翼旗的俄木布楚虎尔卒于崇德四年,其子固穆继领该旗,为扎萨克,顺治五年受封镇国公,康熙二年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十三年,固穆卒,其子衮济斯扎布袭扎萨克固山贝子。次年,察哈尔蒙古布尔尼叛乱,派人联合衮济斯扎布起事,衮济斯扎布未从,秘遣护卫报告清廷,后又出兵随清军平叛。事后,康熙帝令将原附察哈尔之喀尔喀台吉、托音等四佐领人改隶衮济斯扎布。
该地区蒙古流传有清初土默特贝子反清、被人告发而处死的逸闻,民国年间撰写的《朝阳县志》记某寺庙之条下还把这一传闻收入,编述如下:"该庙建于清初,相传土默特贝子某欲叛清独立,此系建修金銮殿。钜该贝子福晋系清室亲王女,知其逆谋,婉转托人上书告变。事为该贝子所知,恐被讨伐,遂急塑神像,改为庙宇,以掩其迹。嗣经清廷专员来查,见改为庙院,亦未深究,立将该贝子调进北京,暗行鸩死。"①对此,扎拉嘎先生已作考辨,认为并无其事,并对这种传说的背景作了分析②。本书认为,这一传闻中关于清初该部领主贝子谋反被人告发之事,与清初察哈尔蒙古领主、亦为皇家王女额驸之布尔尼叛清独立、被皇家女之家人入京告发一事极为相似(详见第七章第二节所述),清代蒙古也仅发生此一件反清事件,该部旗又与当时反叛之察哈尔蒙所在之义州邻接。而该部旗又有旗主之子亦娶皇家王女之额驸纳逊特古斯因所谓谋害皇家王女案而被宣入北京判死之事(详见第十九章第四节)。所以这一传闻,很可能是这两件均与清廷严重矛盾之事,因长期辗转传说、演义,而合传所致,与客观史实大相径庭。
①民国《朝阳县志》卷8《寺观·下府达喇嘛庙》,1930年铅印本,第15页。
②见扎拉嘎《尹湛纳希年谱》,第292--295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二、土默特部两旗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清入关前,与土默特蒙古的联姻仅有一次,为天聪四年十月贝勒阿巴泰之女出嫁该部右翼的布尔哈图岱达尔汉①。60年后的康熙中期以后,才又建立通婚关系,而且是从左翼旗开始。以下分旗介绍。
左翼旗。康熙二十九年,安亲王岳乐第十五女(辅政大臣索尼之女所出)被指嫁与扎萨克多罗贝勒额尔德木图。额尔德木图是善巴的曾孙,康熙十四年袭扎萨克多罗贝勒,因所娶之女封县主,所以他被授以多罗额驸衔。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又将其孙女(废太子允礽第三女)嫁给额尔德木图之孙扎萨克多罗达尔汉贝勒阿拉布坦。阿拉布坦在雍正后期被任为该卓索图盟的盟长,卒于乾隆四年,由其孙索诺木巴勒珠尔承袭扎萨克贝勒。乾隆十六年,康熙帝的曾孙女(废太子允礽第六子辅国公弘曣之女)又被指嫁索诺木巴勒珠尔。以上两次婚姻,为姑侄女嫁祖孙二人。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原废太子允礽之孙辅国公永璥之女出嫁索诺木巴勒珠尔长子头等塔布囊根敦扎布。这两家可以说是数代结姻。乾隆四十三年十月,根敦扎布又继娶礼亲王永恩次女。索诺木巴勒珠尔次子贡楚克巴勒桑袭扎萨克贝勒。乾隆五十六年,贡楚克巴勒桑之子济克默特扎布娶贝子明韶(康熙帝皇弟恭亲王常宁之玄孙)之女。
右翼旗。清入关后与右翼旗的联姻始于乾隆中期。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皇叔諴亲王允祕第七女出嫁固穆曾孙扎萨克固山贝子哈穆噶巴雅斯护朗图之子纳逊特古斯。四十几年后,嘉庆帝选中纳逊特古斯之侄扎萨克固山贝子玛尼巴达喇,以其"人有出息",特将其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指嫁,授为固伦额驸,同时赏其双眼花翎,命在御前行走。嘉庆七年十一
①《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元月十六日,载《历史档案》2000年第4期。并见《清太宗实录》卷8第3页,天聪五年正月庚寅条。《玉牒》作天聪四年十月指嫁,天聪五年正月成婚。《外藩传》卷23将此人放于喀喇沁部述之,今暂依档案。
月,举行隆重婚礼。玛尼巴达喇与公主结婚后,便定居京城公主府,并于次年受命管理圆明园八旗兵。三年后,嘉庆帝皇弟庆郡王永璘长女又出嫁玛尼巴达喇之弟扎拉瓦多尔济②。庄静公主与嘉庆帝皇次子绵宁同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绵宁(道光帝)继位后,更视其妹夫玛尼巴达喇为亲近之人,自道光元年以后,先后命其担任八旗满洲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及御前大臣的显职,统领御前事务,代宣王言。自玛尼巴达喇居京后,其与公主的子孙们也长期生活在北京。道光十二年,怡亲王奕勋之女出聘玛尼巴达喇之子德勒克色楞。次年,德勒克色楞袭扎萨克固山贝子,任为御前行走。清末,德勒克色楞之孙扎萨克贝子棍布扎布又娶定王府的格格为妻②。自嘉庆年间以后至清末,玛尼巴达喇兄弟以下四代人,一尚公主,三尚近支宗室王公之女,是清后期显赫的皇家勋戚。
庄静公主坟遗址
转自《清朝满蒙联姻研究》
来源:中国阴山作家宣传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