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两千块的手机,充电器里那颗绿豆大的美国芯片,两年里价格被砍到只剩四毛三,出货量反涨四成,国产厂家被逼到仓库里落灰。
一部两千块的手机,充电器里那颗绿豆大的美国芯片,两年里价格被砍到只剩四毛三,出货量反涨四成,国产厂家被逼到仓库里落灰。
这并非段子。
商务部9月13日的正是这类模拟芯片,负责把220伏交流电变成手机电池能咽下去的5伏直流电,没有它,再贵的旗舰机也只是一块砖头。
海关最新月报显示,2022年至今年8月,美国对华输出该类芯片数量提升37%,平均单价却从0.92美元掉到0.48美元,低于全球均价近一半。
更离谱的是,财报写得清清楚楚:Intel、TI、ADI三家去年拿到的美国联邦补贴合计121亿美元,相当于每卖出一颗芯片,美国先垫0.35美元。
补贴到账后,他们同步扩大对华低价出货量,高端型号却继续列入管制清单,一边压价抢市场,一边锁死国产厂商向上爬的梯子。
国产替代并非零基础。
深圳南芯、上海矽力杰的电源管理方案已打进荣耀、OPPO供应链,比亚迪半导体的车规级MCU返销欧洲,单价1.05美元,比德国竞品低18%,仍能保持28%毛利。
只是这些进展被低价浪潮掩盖,国内厂商开工率从去年四季度的78%滑到今年二季度的54%,库存周期拉长到九个月,资金断流的风险悬在头顶。
有人担心反倾销后芯片涨价,终端跟着掏腰包。
可以算笔细账:一台手机需要三到五颗电源管理芯片,按现价合计1.5美元,若恢复到合理价2美元,整机成本增加0.5美元,摊到零售价不到四块钱。
短期波动有限,但如果继续放任倾销,国产线被逼停,将来定价权完全旁落,涨多少就由别人说了算。
大豆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2004年国际粮商低价倾销,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从1.7亿亩缩到1亿亩,2008年外资突然抬价,豆油现货一个月飙涨46%,国内只能咬牙大量进口。
后来每年掏300亿美元外汇补缺口,自给率至今仍在20%左右徘徊。
芯片如果重蹈覆辙,代价会比大豆更沉重,毕竟粮食可以扩种,晶圆厂建一座要三年,错过窗口就是下一个十年。
商务部这次调查通常持续一年,初步裁定可能在明年二季度出炉。
消息公布当天,国产电源管理芯片板块整体拉升4.7%,资金已经用脚投票。
对普通人而言,支持国产不是口号,下一部手机、下一辆车如果能把国产芯片纳入考量,订单就会转化为产线的生命线。
贵几块钱和丢掉整条产业链,哪个更划算,每个人钱包里都有答案。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