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次是618前夕,通过朋友传话,得到的回复是“不是最佳时候”。另一次就是最近,王兴说自己正和滴滴的程维在巴西为外卖业务“打仗”,没空。
商界里,饭局历来是观察巨头关系最微妙的风向标。
9月16日,在京东与茅台联手举办的一场品酒会上,重回一线的刘强东亲自下场,挨桌敬酒,状态松弛。
刘强东透露,他曾两次尝试约见王兴。
一次是618前夕,通过朋友传话,得到的回复是“不是最佳时候”。另一次就是最近,王兴说自己正和滴滴的程维在巴西为外卖业务“打仗”,没空。
于是,刘强东退而求其次,说那让美团负责本地商业的王莆中来也行,结果对方表示“老板不去,他也不敢来”。
从刘强东的公开言论来看,他似乎在极力倡导一种“君子”般的竞争模式。
他称王兴为“兴哥”,赞赏美团高管王莆中,反复强调企业之间应该“简单点,不要想太多”,依靠战略、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来赢得市场,而不是把商业竞争搞成个人恩怨。
可刘强东选择在媒体和企业家云集的公开场合透露此事,本身就具备了极强的传播效应。此举瞬间将京东塑造成了开放、主动沟通的一方,同时也把“皮球”巧妙地踢给了美团。
无论王兴最终是否赴约,刘强东都已经占据了舆论的有利位置。
其实,在今年618前夕,刘强东在京东的内部会上,就已经对核心团队坦白,自己曾专门请王兴、姚劲波和程维吃饭,并当面告知:“兄弟,我要正式进入外卖了。”
而面对刘强东的数次“邀请”,王兴始终保持着距离,甚至其核心高管也“不敢”赴约。这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一种回避、被动,甚至是面对京东高调进攻时的“怯战”。
毕竟,与刘强东重返一线后频频露面、高谈阔论相比,王兴近年来的确显得异常低调。
就连在9 月 3 日他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时,照片中的他也是两鬓斑白,略显沧桑,官方的发文也把更多版面留给了美团骑手。
但王兴“不回应”本身,或许就是最强硬的回应,因为他的行事风格向来是“少说多做”。
他选择不参与这场由刘强东主导的公开对话,意味着他拒绝按照对手设定的剧本和节奏行事。
在今年5月的美团第二季度电话会上,王兴已经表态:“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这场竞争”。
他甚至直言,预计第三季度核心业务会出现重大亏损,也要捍卫市场地位。
这就表明,他已将全部精力聚焦于实际的商业部署和资源调配上,决心用市场结果而非口头言论来回应竞争。
不仅如此,在6月9日的美团股东周年大会上,王兴还明确表示“美团坚决反对内卷”,并指出,如果行业再来一轮“以大额促销、以低于成本价促销为特征的冲击”,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而正是在这种认知下,他认为与竞争发起者坐下来“谈笑风生”或许毫无意义。
八年前,在乌镇互联网大会后,刘强东和王兴还能一起张罗饭局,召集马化腾、雷军等一众大佬,组成著名的“东兴局”,把酒言欢。
如今,一顿饭却约得如此艰难。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八年前的“东兴局”,互联网巨头们更多是在各自的主航道上驰骋,彼此虽有业务交集,但核心腹地并未完全重叠,大家更多是盟友而非死敌。
根据美团历年财报数据,外卖、到店酒旅等组成的“核心本地商业”,长期以来贡献了公司约70%的收入,是其稳固的是“现金牛”和“护城河”。
其中到店酒旅是护城河之中的护城河,且比外卖更赚钱、壁垒更高。而此时京东的全面进入,就是对美团生存根基的直接挑战。
当竞争上升到如此你死我活的层面,任何表面的和谐都难以维系。因此,这场竞争无关个人恩怨,它是企业寻求新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