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90后零点之后入睡,多少熬夜的人又在搬家时崩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21:01 1

摘要:上个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在对近50000人进行调查后,研究者发现,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达48.5%的人存在睡眠困扰。

睡不着的中国人

最近,很多蓝犀牛搬家的师傅在中午上门服务时,会发现,大家都顶着一头杂乱的头发和两个黑眼圈来开门。

实际上,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上个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在对近50000人进行调查后,研究者发现,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达48.5%的人存在睡眠困扰。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中国人入睡普遍非常晚,而且越是年轻人睡觉越晚。80后人群有71.7%在23点之后入睡,37.5%在0点之后入睡;90后人群在23点和0点之后入睡的比例更高,分别是80.2%和49.4%;最年轻的00后,23点之后入睡的比例高达83%,57%的人0点之后入睡,凌晨2点之后入睡的也达到了12%。

这其中有客观的因素,比如喝酒、喝咖啡、缺乏运动。但还有很多人,是主动选择了在深夜努力撑开疲惫的双眼,倔强地不睡觉,“总觉得忙了一天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必须在晚上争取回来”。

于是,在万籁俱寂的凌晨,那些努力保持清醒的人们,默默点亮屏幕,沉浸在白天无暇顾及的剧集里,或是一遍遍刷新着购物软件的页面。

尽管大脑早已混沌,思维开始迟钝,但眼睛却像被磁铁吸住一般,不愿离开方寸之间的光亮。“如果晚上这点时间不刷手机,感觉这一天都白过了……”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虽然明知道明天会困得要命,但就是不想睡。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感觉自己还掌控着点什么,生活没有完全失控。”

熬夜的人把自己这样的行为叫做“报复性熬夜”,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夺回自己的生活。而心理学家会说,他们是患上了“晚睡强迫症”。2014年,荷兰心理学家招募志愿者进行观察,即使没有外界干扰,也会有超过40%的人,在一周内的3—4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说到底,无论是哪种标签,都指向同一种深层的渴望:在这个快节奏、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太想抓住点什么,证明自己还能掌控点什么了,哪怕代价是“燃烧”自己,以换取那一点点可怜的确定感。

生活保卫战!

这种对掌控感的执念,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

比如在互联网大厂上班的阿珂。加班是日常,回家基本都晚上9点后了。所以周一到周五,家里基本是“战损风”:脏衣服堆成山,地脏了也懒得扫,她宁愿瘫在乱糟糟中刷手机,仿佛那是对白天秩序的一种反叛。

但一到周末,她就像按了重启键。她会迅速用一个小时处理完积攒的衣物和废品,然后,用整整一天的时间,精心擦拭、摆弄客厅里那几十个花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一个都要擦得闪闪发亮,不留一丝灰尘。” 阿珂说,只有在全神贯注地打理这些花瓶时,她才真切地感觉到,生活的一部分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至少这些花瓶怎么摆,是我自己选的,是我说了算的。”

跟阿珂不一样,林涛到了周末,在房间里一秒钟也待不下去。工作日下班后,他会把所有零碎时间用来研究地图、规划路线,然后在周五晚上争分夺秒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手机设成免打扰模式,“像逃跑一样奔向野外”。

看似不同的行为,背后都指向同一种深层的渴望:在感觉自己像片叶子一样被生活洪流裹挟时,能抓住点什么,证明“我还在掌控着一部分生活”,“我还能说了算”。

赌一把!

不过,生活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系统重装”,不由分说地将好不容易建立的秩序和平衡打乱。用熬夜和高强度活动换来的掌控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精力透支,极其脆弱。

几乎每天下班都熬夜,周末还高强度运动的林涛很快就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先是精神越来越差,然后心脏会不时漏跳半拍,“我想起之前看美剧《西部世界》的一句台词: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收场”。

真正让他心态崩了的,是搬家。除了日常用品,他还有一大堆又重又占地方的户外装备——帐篷、睡袋、登山杖、炉具……打包到第三天,看着满屋子如同灾难现场般的狼藉,他彻底破防了,感觉不只是东西乱了,是整个生活,连带着好不容易维持的那点掌控感,都碎了一地。

在混乱中瘫了两天后,林涛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得动起来”。他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也没心思做攻略,“就在手机上随便划拉,看蓝犀牛搬家推荐的人挺多,就闭着眼下单了,赌一把呗”。

蓝犀牛的师傅和收纳师上门后,林涛反而异常安静。他啥也没交代,就想看看这些专业人士能把他这“烂摊子”收拾成啥样。后来实在太困,直接在沙发上睡着了,迷迷糊糊只听见打包搬运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被房间里的安静“吵”醒。睁眼一看,惊了。“我当时差点以为走错门了,” 他回忆,“那些乱七八糟的户外装备,都分门别类打包得整整齐齐,贴好了标签。房间也基本清空了,地面都扫干净了。真没想到,我的家能变得这么有序。”

不必独自硬扛

林涛的惊喜并非偶然。从“一地狼藉”到“井然有序”的转变背后,是蓝犀牛搬家在用专业和细节,在对抗混乱与失控。

搬家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与临时找朋友帮忙可能遇到的种种不确定性相比,专业搬家服务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团队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上。

蓝犀牛的师傅们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培训和考核。他们不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更能通过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清晰的沟通,让用户了解搬家的进展。正如一位用户评价的:“师傅们动作麻利又小心,一看就是专业的,完全不用我来操心,比我之前遇到的好太多了!” 这份专业,让用户能感受到“事情正在被稳妥地处理着”。

而效率,是专业服务最直观的体现之一。对于本就“电量不足”的人来说,时间就是精力,任何不必要的消耗都让人难以承受。仅仅是物品搬运环节,自己动手可能平均耗时约6个小时,而蓝犀牛专业师傅平均用时仅需约2.5个小时。

搬家后的整理复原,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自己动手,可能需要花费至少5—7天才能完全安顿。蓝犀牛团队平均只需要大约7个小时就能完成,让用户当天即可在新家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上午还在旧家一地鸡毛,晚上就能在新沙发上敷面膜了,那种迅速找回生活秩序的掌控感太棒了!”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专业服务并不意味着用户完全失去控制权。在蓝犀牛的服务中,用户的意愿仍然是核心——如何打包分类、新家物品如何摆放等,决定权依然在你的手里。“我有很多收藏的茶壶,特意交代了师傅,他们不仅打包得特别仔细,还按照我的要求在新家柜子里摆放好,损坏率为零,让我自己收拾,估计又要碎几件。”

搬家,是新生活的序幕,不应该以一场身心俱疲的“渡劫”作为开端。说到底,为专业、省心、可靠的服务买单,不是偷懒,也不是奢侈,反而是一种更聪明的自我关怀,一份在认清现实后,为守护自己宝贵精力和生活掌控力所做的理性投资。

来源:蓝犀牛搬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