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清明小长假,咱也没闲着,跑去开封清明上河园凑了个热闹。可不是嘛,吉利第四代博越L全球首秀,这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叫一个热闹!我挤在举着手机、云台、自拍杆的网红主播堆里,差点儿把脚给踩掉。哎,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
话说清明小长假,咱也没闲着,跑去开封清明上河园凑了个热闹。可不是嘛,吉利第四代博越L全球首秀,这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叫一个热闹!我挤在举着手机、云台、自拍杆的网红主播堆里,差点儿把脚给踩掉。哎,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
正当我感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候,突然听见后排一位大爷,操着一口地道豫剧腔调喊:“乖乖!这车灯咋恁像《流浪地球》里的行星发动机?”哈哈,河南话就是这么带劲!我回头一看,可不是嘛!这贯穿式的前灯带,632颗LED灯珠闪闪发光,还真有点儿行星发动机那味儿!
四月的晚风,裹着开封灌汤包的香气,从我耳边呼啸而过,吹过那台悬浮在仿宋码头上的银色座驾,这画面,绝了!吉利工程师老张捧着保温杯站在我旁边,镜片反光里映着流光溢彩的LED灯带,突然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问我:“知道为啥选清明上河园吗?”我心想,这还用问?当然是蹭热点啊!老张嘿嘿一笑:“当年张择端画汴京车马,咱们现在造智能座舱,都是要留住人间烟火气。”哎,这话说的,还挺有文化!
说到这个“人间烟火气”,第四代博越L还真有点儿意思。日行灯展开足有6车道宽,照得汴河的微波都泛起了数字化的涟漪。穿汉服的小姐姐举着自拍杆从车头掠过,AR-HUD立刻在风挡玻璃上投射出《千里江山图》的动态导航路径——您还别说,这青绿山水配上出云青车漆,真有点儿“国潮科技”的混搭美学!
对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隔壁汽车博主小王突然怪叫:“这车机怕不是成精了?”原来,他用河南话指令“打开座椅按摩”,话音刚落,Nappa真皮座椅就涌起波浪形起伏。更绝的是,中控屏竟然弹出一个豫剧脸谱表情包:“恁要几档力度?”哈哈,这也太智能了吧!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反正我是第一次见!
说实话,吉利这回真是把“细节控”玩到极致了。蹲下来细看前格栅,32根镀铬饰条间距8.5毫米,比梳齿还齐,纳米抛光层亮得能当化妆镜!后保险杠上的导流鳍片,乍一看以为是装饰,实则是把气动升力削掉12%的黑科技!最绝的还是车漆,55微米的矿物微粒经过6道喷涂,阳光底下竟泛出汝窑天青釉的温润——这哪是造车,分明是搞现代珐琅彩!
说到细节,现场有位穿格子衫的极客老哥掏出分贝仪,120km/h风噪实测比手机振动还轻。他扶了扶眼镜,一脸认真地说:“116处NVH优化,这得把声学工程师逼成处女座吧?”哈哈,可不是嘛!这得有多强的毅力才能做到啊!
坐进驾驶舱,我才明白啥叫“移动精装房”。256色氛围灯在门板上流淌,15.4英寸大屏防眩光做得比kindle还柔和。销售顾问演示方言识别时,屏幕突然蹦出个熊猫头表情:“恁瞅啥?俺河南话十级!”全场哄笑中,7纳米龍鹰芯片正以16TOPS算力偷偷学习23种方言的语调特征。这学习能力,杠杠的!
试驾环节也爆了个冷门。当媒体老师还在研究AI数字底盘的时候,本地的出租车师傅老李一脚油门下去,方向盘竟自动微调了3.2度。“得劲!这车比我媳妇还懂走哪条道不颠!”他摸着CMA架构强化的悬架直咂嘴。哈哈,老司机就是老司机!
要说最颠覆认知的,还是吉利在燃油车上搞出了“新势力级”智能架构。GEEA 3.0把14个控制域捏成两个“大脑”,线束砍掉1.2公里,活像给汽车做了场神经外科手术。博世工程师私下透露:“这套电子架构的整合度,比特斯拉Model Y还多两成冗余设计。”厉害了,我的哥!
发布会后茶歇时间,我撞见三位西装革履的友商代表围着车转圈。某新势力产品总监摸着隐藏式排气直摇头:“92号油喝着,算力比我们8155芯片还猛,这是要革电车的命?”哎,这竞争,真是越来越激烈了!
这车最狠的杀招藏在价格牌里。11.57万起售的指导价,愣是把AR-HUD和头枕音响做成标配。就像突然有人把米其林三星做成路边摊价格,同行们怕是要连夜改配置表。返程路上刷朋友圈,果然看见某新势力销售经理发动态:“家人们谁懂啊,现在卖车得跟燃油车拼OTA升级速度了!”
路过郑州高架时,车载系统突然预警前方三公里有事故。导航屏跳出个包公动画:“前方道路拥堵,建议绕行郑开大道,本府已为您备好《七侠五义》评书。”好家伙,连车载娱乐都玩起开封府IP了!这创意,我给满分!
夜色渐深,车机自动切换夜视模式,仪表盘泛起《清明上河图》夜景模式的光晕。后座媒体老师突然发问:“你们搞这么强智能,不怕抢了自家银河系列风头?”吉利产品经理老赵嘿嘿一笑:“知道为啥用7纳米芯片吗?等48V轻混版上市,这套系统能直接移植到混动车型——现在埋的彩蛋,都是给未来铺路。”
回酒店翻看产品手册,发现个隐藏细节:车架用的1500MPa热成型钢,强度足够扛住五辆Model Y叠罗汉。这哪是造车,分明是在钢铁丛林里筑起移动堡垒!
躺在床上刷微博,热搜#燃油车智商天花板#已经爆了。知名车评人大V“备胎说车”发长文:“当传统车企用42个月研发周期死磕0.3毫米窗框涂层,当7DCT变速箱学会方言交互,汽车工业的进化树正在分出新枝。”而评论区00后网友的留言更犀利:“所以到底是买带电的智能,还是买智能的电车?”
次日早餐时遇见退休老工程师陈工,他端着胡辣汤感慨:“我们那年代改个底盘要三个月,现在AI十毫秒就能调悬架。要说这时代变得,比博越L的零百加速还快。”
离开发布会现场前,我又看了眼停在虹桥上的展车。晨光穿透云梦蓝车漆,在柏油路面投下流动的光斑。或许正如那位穿汉服直播的姑娘所说:“能在《清明上河图》实景里发布智能汽车,就像给千年古城装了颗科技心脏。”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强大的燃油车,你还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吗?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浪潮下,汽车行业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uid183737289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