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里的枫桥”|156名农民工的“薪”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19:57 1

摘要:吉林省法院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中奋楫笃行,其中,有成绩突出的集体勇挑重担,凝聚团队力量化解纠纷;也有优秀个人坚守一线,用专业与温情践行司法为民。“人民法庭里的枫桥”栏目将对2024年全省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个人事迹进行展播 ,分

“人民法庭里的枫桥”

集安市人民法院

榆林人民法庭

吉林省法院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中奋楫笃行,其中,有成绩突出的集体勇挑重担,凝聚团队力量化解纠纷;也有优秀个人坚守一线,用专业与温情践行司法为民。“人民法庭里的枫桥”栏目将对2024年全省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个人事迹进行展播 ,分享宝贵经验。

2025年1月2日,元旦刚过,集安法院榆林法庭门口已挤满焦急的村民。寒风凛冽,却挡不住他们紧攥欠条的手和期盼的眼神。20余名村民手持皱巴巴的工作记录,无奈地向法官诉苦:“蓝莓都摘完了,工钱却一分没见!”

原来,榆林镇地沟村的一块蓝莓地承包给了山东的柏某。从2024年4月开始,柏某雇佣了156名农民工在蓝莓地里辛勤劳作。蓝莓采摘结束后,柏某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迟迟未支付共计50余万元的薪资。

“去法院吧,不能让我们的血汗钱打水漂啊!”农民工们多次讨要无果,无奈之下,推选了20余名代表来到榆林法庭求助。

面对这起涉及156名农民工的群体性欠薪案件,榆林法庭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办案法官周加历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仔细倾听他们的诉求。

“法官,柏某不是坏人,他就是暂时没钱,我们也不想闹得太僵,但大家都要养家糊口啊!”一位村民代表说道。

通过村民的口述,周法官了解到,柏某并非恶意欠薪,而是因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支付薪资。更关键的是,柏某与本地某公司老板有业务合作,而这位老板对柏某的公司情况较为熟悉。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周法官迅速联系了本地公司老板,进一步核实柏某的情况,并通过电话与柏某进行了沟通。

“不是我不想给钱,是真没有啊,实在是资金周转困难。目前有多家客户尚未结清货款,一旦回款到账,我定当优先筹措资金,第一时间把大伙儿的钱还上。”周法官听完后心里有了底。

随后,榆林法庭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调解会。在榆林镇地沟村民委员会的会议厅内,20余名村民代表、柏某的蓝莓地管事人员以及法官围坐在一起。周法官逐一核实了每位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工作时长、薪资标准等关键信息,并固定了柏某欠薪的证据。经过耐心调解,柏某当场承诺:于2025年1月20日前先支付20万元工资,让大家过个安心年,剩余36万余元在2025年2月28日前全部付清。

“口头承诺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确保薪资按时到位。”周法官并没有松懈,为此,他定期与柏某沟通,跟进案件进展,并对农民工进行回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156名农民工的56万余元薪资终于全部到账。

“法官,真的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们这钱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拿到工资的村民们激动地说道。

然而,榆林法庭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周法官说:“许多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面对欠薪时往往手足无措。必须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榆林法庭趁热打铁,为村民们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普法讲座,详细讲解了签订劳务合同、保留工作证据、及时维权等关键事项,帮助大家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再遭遇类似困境。

“以后干活一定要签合同,保留好证据,遇到问题及时找法庭帮忙!”一位村民感慨道。

这起欠薪纠纷的圆满解决,犹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照亮了榆林法庭高效便民的司法实践,也映照出基层法院在捍卫农民工权益、织就社会和谐画卷中的坚定身影。近年来,榆林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百姓诉求。榆林法庭改变了以往“没有诉状不受理、没有案件不办理”的工作模式,以实际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采取“口头请示当即办理”的便捷服务方式,深入推进矛盾纠纷的诉前实质化解工作。

“虽然这次纠纷得到了解决,但我们的使命并未止步。”周法官微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接下来,榆林法庭将继续深入乡村,开展普法宣传,帮助更多的乡亲们掌握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初春的寒风依旧凛冽,榆林法庭的门口却透着一丝暖意。村民们手中紧握着刚刚到手的工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这场因欠薪引发的风波,在榆林法庭法官的悉心调解下,不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让村民们深切体会到了司法的温暖与力量。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平安吉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