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好“丰”光|宣汉千重稻浪醉金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0:05 1

摘要:金秋时节,四川宣汉大地稻浪翻滚,遍野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秋分前后,州河两岸稻穗飘香,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农民笑容满面,全县迎来又一个粮食生产丰收年。

金秋时节,四川宣汉大地稻浪翻滚,遍野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秋分前后,州河两岸稻穗飘香,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农民笑容满面,全县迎来又一个粮食生产丰收年。

近日,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举行2025年“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实收测产现场活动。经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等专家组成员测定,示范田亩产874.26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向森林喜上眉梢:“这全靠农技专家全程指导,我种了170多亩水稻,预估总产能达14万余斤!”

宣汉县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全力开展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155万亩,总产量约62万吨;油菜种植面积约48万亩,总产近10万吨。

机械装备链

铁牛驰骋 颗粒归仓

宣汉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为应对大面积水稻集中成熟的收割压力,全县采取“本地农机为主、跨区作业为辅”的模式,共投入各类收割机械500余台,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到80%以上。

在君塘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引进的低温烘干设备正全天候运转,日加工能力200吨,实现了从收割、烘干到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为农户每吨稻谷增值300元。目前,宣汉已累计建成宜机化农田70万亩以上,打造了5个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农机服务网络覆盖全域。

科技创新链

良田良技 点土成金

在峰城镇龙泉村玉米百亩攻关田,实测亩产高达1201.1公斤,一举刷新全省山地玉米高产试验田单产纪录,再次彰显了“峰城经验”在西南山地玉米高产领域的卓越成效。

这一成果源于“良种、早育、密植、肥调、综防”五大核心技术的集成推广,并通过“千名农技人员蹲点包片”行动覆盖全县37个乡镇(街道),使玉米平均单产从1995年的238公斤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540公斤。今年该技术首次从山地成功推广至平坝地区(天生镇新芽村),通过实割实测亩产达到909.5公斤。

产业价值链

提质增效 农企共赢

丰收不止于“颗粒归仓”,更在于“提质增效”。

宣汉创新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多元托管模式,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目前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45万亩,带动小农户4.2万户。

在宣汉粮油产业园,一批批“巴山食荟”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正在装车发往成渝地区。“我们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今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预计突破5亿元。

“宣汉县通过科技创新、机械赋能、服务升级三链融合,实现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评价,“为盆地丘陵地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夕阳西下,收割机仍在田间欢歌,金黄的稻粒如瀑布般倾泻入仓。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正在结出硕果,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达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