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他掌控朝政,却嫌“医女出身”的我配不上正妃之位,要将我贬为妾。
我是萧倾雪,打赢百亿官司的顶尖律师。
再睁眼,成了南诏长公主萧祁凰。
原主为裴子琰扮医女、倾家荡产,他掌权后却要贬我为妾?
呵,我最恨背信弃义。
和离书甩他脸上,他的权势、他的虚伪,我全要撕得粉碎!
等着瞧,南诏的江山,该换个真正配得上的人来坐!
1
头痛欲裂时,我听见一个冷傲的男声。
“祁凰,念在你曾照顾我,侧妃之位,本王给你了。”
我猛地睁眼,入目是古色古香的雕花床顶。
一个身着紫色锦袍的男人站在床边,眉眼间满是施舍。
陌生的记忆瞬间涌入脑海——
我是南诏长公主萧祁凰,为助落魄王爷裴子琰夺权,扮了三年医女。
我掏光长公主府的银子,帮他买通朝臣、避开刺杀。
如今他掌控朝政,却嫌“医女出身”的我配不上正妃之位,要将我贬为妾。
“裴子琰?”我试着叫出这个名字,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
他挑眉,语气轻蔑:“看来你是想通了。安分做侧妃,本王还能护你周全。”
想通?我萧倾雪活了三十年,从没人敢这么对我说话。
作为顶尖律师,我最擅长的就是撕破虚伪的面具。
我撑着身子坐起来,目光扫过他:“侧妃?裴子琰,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他脸色微变:“你想说什么?”
“我给你的三百万两白银,帮你挡的七次暗杀,还有先帝亲赐、我转赠你的兵符半枚。”我一字一句,清晰有力,“这些,你打算怎么还?”
裴子琰的脸彻底沉了:“萧祁凰,你别得寸进尺!没有本王,你不过是个无权无势的公主!”
“是吗?”我掀开被子下床,走到他面前,“那我们不妨试试,没有我,你的权势能撑多久。”
他愣在原地,大概没见过这样的“萧祁凰”。
我看着铜镜里那张苍白却明艳的脸,心里冷笑。
裴子琰,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2
第二天一早,裴子琰派人送来侧妃的服饰。
大红的料子上绣着俗气的牡丹,一看就是妾室规格。
我让侍女把衣服扔出去,转头翻找原主的嫁妆箱。
果然,在最底层找到了一个紫檀木盒。
打开,里面是厚厚的账本和一枚青铜兵符。
账本上详细记录了我给裴子琰的每一笔钱,连他买通侍卫的五十两都记着。
兵符是先帝赐的,能调动长公主府的三千私兵。
原主痴恋裴子琰,把这些都当了筹码,可在我眼里,这是最有力的证据。
刚收好东西,太后派人来传召。
太后是原主的姨母,一直疼她,只是之前被裴子琰蒙蔽,以为我真的“甘愿”做侧妃。
到了慈宁宫,太后见我穿的还是公主朝服,疑惑道:“祁凰,你怎么没穿……”
“姨母,”我打断她,把账本递过去,“您看看这个,就知道裴子琰是怎么对我的。”
太后翻看账本,手越翻越抖:“三百万两?他竟然拿了你这么多钱!还敢贬你为侧妃?”
我垂眸,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他说,我是医女出身,配不上正妃。可他忘了,没有这些钱,没有我,他根本坐不上今天的位置。”
太后气得拍桌:“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姨母帮你!”
有了太后的支持,第一步,稳了。
离开慈宁宫时,我看到裴子琰的亲信在宫外徘徊。
看来,他已经开始盯着我了。
3
裴子琰很快知道了我找太后的事。
他亲自上门,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萧祁凰,你到底想干什么?”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我的骨头。
我忍着痛,冷笑:“我不想干什么,只想拿回属于我的东西。还有,和离书,我会让人送到你府上。”
“和离?”他像是听到了笑话,“你是南诏公主,和离会让皇室蒙羞!你敢?”
“我为什么不敢?”我用力甩开他的手,“比起蒙羞,我更怕留在你身边,被你这种忘恩负义的人弄脏了。”
他气得脸色铁青,转身就走:“你会后悔的!”
我看着他的背影,拿出藏在袖中的录音笔——哦不,是原主留下的一支小巧的墨笔,笔杆里藏着能记录声音的机关。
刚才的对话,已经全都录了下来。
这是我为他准备的第一份“礼物”。
接下来,该找些帮手了。
根据原主的记忆,镇北将军李牧曾被裴子琰诬陷通敌,贬到了边境。
户部尚书张启因为不肯帮裴子琰贪污,被革了职,在家养病。
这两个人,都是裴子琰的死对头,也是我能争取的力量。
我让人备好厚礼,以探望老友的名义,去了张启府上。
张启见到我,很是惊讶:“长公主,您怎么来了?”
我开门见山:“张大人,我知道您是被裴子琰冤枉的。我想帮您平反,也想请您帮我一个忙。”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公主请讲。”
“我要扳倒裴子琰,还南诏一个清明。”我语气坚定,“您愿意跟我合作吗?”
4
张启答应得很爽快。
他给了我一份清单,上面记录着裴子琰贪污赋税、私吞军粮的证据。
“这些都是我当年暗中收集的,可惜没来得及上奏,就被他革了职。”张启叹了口气,“公主放心,我会帮您联系朝中的老臣,他们都对裴子琰不满。”
有了张启的帮助,事情进展得很顺利。
几天后,科举考试开始了。
裴子琰想通过科举安插亲信,这是他扩大势力的重要一步。
我怎么可能让他得逞?
我以“皇室监督科举”为由,向太后请旨,当了监考官。
考试当天,我带着侍卫,仔细检查每个考生的物品。
果然,在几个考生的笔杆里、砚台底,找到了夹带的小抄。
更巧的是,这几个考生,都是裴子琰举荐的人。
“把他们带下去!”我下令,声音传遍考场。
考生们议论纷纷,裴子琰派来的监考御史脸色发白,却不敢阻拦。
我拿着小抄,走到主考官面前:“这些人舞弊,按律该取消资格,永不录用。你说,对吗?”
主考官是个老臣,早就看不惯裴子琰,连忙点头:“公主说得对!就按律法办!”
处理完舞弊考生,我站在考场中央,高声道:“南诏科举,选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是靠关系、靠舞弊的小人!今后,只要我在,就绝不允许有人破坏科举公平!”
台下的寒门士子们激动地鼓掌,看向我的眼神满是敬佩。
我知道,我又赢了一步。
但我也清楚,裴子琰不会善罢甘休。
晚上回到公主府,我收到了一封密信。
是镇北将军李牧派人送来的,信上说,他愿意帮我,但需要我提供裴子琰勾结外敌的证据。
裴子琰勾结外敌?
这个消息,让我心里一沉。
看来,我要加快脚步了。
5
为了找到裴子琰勾结外敌的证据,我让张启暗中调查他的通商往来。
几天后,张启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
裴子琰通过一个叫“万宝行”的商铺,偷偷给北漠运送粮食和兵器。
“万宝行的老板是北漠的奸细,裴子琰每个月都会给他们送一批物资,换取北漠的支持。”张启把一份账本递给我,“这是万宝行的交易记录,我好不容易才拿到的。”
我翻看账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次运送的物资数量和时间。
这就是铁证!
我立刻让人把账本抄录一份,送往边境给李牧。
同时,我正式向裴子琰递上了和离书。
和离书里,我详细列出了他的罪状:忘恩负义、贪污腐败、意图操控科举。
我还把之前录下的对话,做成了拓本,附在和离书后。
裴子琰收到和离书的当天,就带人包围了长公主府。
他站在府门外,声音冰冷:“萧祁凰,你再不出来认罪,本王就下令冲进去!”
我站在二楼的窗边,看着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冷笑:“认罪?裴子琰,该认罪的是你!”
我让人把和离书和证据的副本,撒向府外的百姓。
百姓们捡起副本,议论纷纷。
“没想到裴王爷是这种人!”
“长公主太可怜了,帮了他这么多,他还想贬公主为妾!”
“这种人根本不配当王爷!”
裴子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我会把事情闹大。
“给我冲进去!”他终于忍不住下令。
府门被撞开,士兵们冲了进来。
我早有准备,让府中的三千私兵严阵以待。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6
私兵们都是原主精心训练的,个个英勇善战。
裴子琰带来的士兵虽然人多,但大多是临时拼凑的,根本不是对手。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裴子琰的人就被打退了。
他站在府门外,气得浑身发抖:“萧祁凰,你敢对抗本王?你这是谋反!”
“谋反?”我走到府门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我是南诏长公主,守护皇室是我的责任。你勾结外敌、意图篡权,才是真正的谋反!”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裴子琰脸色一变:“怎么回事?”
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王爷!不好了!镇北将军李牧,带着三万铁骑,正向京城赶来!他们还打着‘清君侧、护长公主’的旗号!”
“什么?”裴子琰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倒,“他怎么敢?”
我嘴角上扬,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李牧来了,我的援军到了。
“裴子琰,你以为你能一手遮天吗?”我声音洪亮,“你的恶行,天下人都知道了!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裴子琰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恐惧和不甘。
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但他还想挣扎,转身对身边的亲信说:“快,去调京中守军!一定要拦住李牧!”
亲信领命,匆匆离去。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冷笑。
裴子琰,你不知道的是,京中的守军,早就被我策反了。
7
裴子琰的亲信去了半个时辰,也没调来一兵一卒。
他越来越慌,不停地在府门外踱步。
我知道,京中守军的统领,是太后的旧部。
昨天,太后已经暗中传旨,让他不要听裴子琰的命令。
很快,马蹄声更近了。
尘土飞扬中,一支穿着黑色盔甲的军队出现在街头。
为首的将领,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正是镇北将军李牧。
“裴子琰!你勾结外敌,陷害忠良,今日,本将军就替天行道!”李牧的声音,响彻云霄。
裴子琰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要跑。
“抓住他!”我下令。
府中的私兵冲了出去,很快就把裴子琰和他的亲信团团围住。
裴子琰被按在地上,他抬头看着我,眼神怨毒:“萧祁凰,我不甘心!”
“不甘心也没用。”我走到他面前,“你做的那些事,早就该有今天的下场。”
李牧翻身下马,走到我面前,单膝跪地:“末将李牧,参见长公主!末将带来了十万铁骑,愿听公主调遣!”
十万铁骑?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肯定是沿途的将士们知道了裴子琰的恶行,纷纷倒戈,加入了李牧的队伍。
我扶起李牧:“李将军,辛苦你了。”
他站起身,目光坚定:“为公主效力,为南诏效力,是末将的荣幸。”
周围的百姓们欢呼起来,纷纷跪地:“请长公主主持大局!请长公主严惩裴子琰!”
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南诏的江山,需要一个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来守护。
而这个人,只能是我。
8
我让人把裴子琰关入大牢,等候发落。
随后,我和李牧、张启一起,前往皇宫拜见太后。
太后见到我们,很是激动:“祁凰,你终于成功了!”
“姨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我笑着说,“现在,裴子琰已经被擒,但朝中还有很多他的党羽,需要尽快清理。”
太后点头:“你说得对。哀家已经传旨,让朝中大臣都来皇宫议事,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跟他们说。”
议事时,大臣们分为两派。
一派支持我暂时摄政,稳定朝局。
另一派则觉得,南诏从未有过女子摄政的先例,反对我的提议。
“各位大人,”我开口,目光扫过众人,“我知道,女子摄政不合先例。但现在,裴子琰叛乱,皇室无其他成年子嗣,若不尽快稳定朝局,南诏就会陷入混乱。”
我拿出裴子琰勾结外敌的证据,还有他贪污、舞弊的账本,放在桌上:“这些,都是裴子琰的罪状。我若不管,谁来管?我若不摄政,谁能保证南诏的安宁?”
反对的大臣们看着证据,沉默了。
张启站出来,高声道:“长公主有勇有谋,又一心为南诏着想,她摄政,最合适不过!”
李牧也附和:“末将支持长公主摄政!十万铁骑,愿听长公主调遣!”
其他大臣们见此,也纷纷表态,支持我摄政。
太后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支持祁凰,那哀家就下旨,封祁凰为摄政长公主,总领朝政!”
我起身,向太后和大臣们行礼:“多谢姨母,多谢各位大人。我定不负众望,守护好南诏的江山!”
摄政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裴子琰的党羽。
我让人按照张启提供的名单,一一调查。
凡是参与过裴子琰谋反、贪污、舞弊的大臣,全部革职查办。
对于那些被冤枉的忠良,我则恢复他们的官职,还他们清白。
朝局很快就稳定下来。
但我知道,这还不够。
南诏的百姓,还过着穷苦的日子。
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9
我开始着手整顿朝政。
首先是吏治。
我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官员的政绩和品行。
凡是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
其次是经济。
我让张启重新制定赋税制度,减免贫困地区的赋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同时,我还开放了边境贸易,促进南诏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
短短几个月,南诏的经济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我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这天,我正在批阅奏折,李牧突然来见我。
他手里拿着一份密报,脸色凝重:“公主,北漠知道裴子琰被擒后,很是不满,已经派了使者来京城,要求我们释放裴子琰,否则就派兵攻打南诏。”
北漠?我皱起眉头。
裴子琰勾结的就是北漠,他们现在跳出来,肯定没安好心。
“使者什么时候到?”我问。
“明天就到。”李牧回答。
我沉思片刻,说:“好,我亲自去见使者。我倒要看看,他们能耍什么花样。”
第二天,北漠使者来到皇宫。
他见到我,态度傲慢:“摄政长公主,我们大汗说了,立即释放裴王爷,否则,北漠的铁骑,很快就会踏平南诏!”
我冷笑:“裴子琰是南诏的罪人,勾结外敌,意图谋反,按律当斩。你们想让我释放他,简直是白日做梦!”
使者脸色一变:“你就不怕北漠的大军?”
“怕?”我站起身,走到他面前,“南诏的将士,从来不怕外敌入侵。你们若敢来,我们就敢打!我倒要看看,你们北漠的铁骑,能不能踏过南诏的边境!”
使者被我的气势震慑,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看着他,语气坚定:“回去告诉你们大汗,想要裴子琰,不可能!若想开战,我们奉陪到底!”
10
北漠使者脸色铁青,甩袖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张启有些担忧:“公主,北漠真要开战,我们能应付吗?”
我拿起桌上的军报,递给他们:“李将军已经加固了边境防线,还联合了周边的部落。北漠若敢来,只会吃大亏。”
李牧接过军报,看后点头:“公主放心,末将早已做好准备。只要北漠敢越界,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解决了北漠的威胁,我又把精力放在了律法修订上。
作为曾经的律师,我太清楚律法的重要性。
南诏的旧律有很多漏洞,不少贪官污吏就是钻了律法的空子。
我召集朝中的法学大臣,一起修订律法。
新律法里,我加重了对贪污、叛国的惩罚,也增加了保护百姓权益的条款。
比如,地主不能随意欺压佃农,商人不能哄抬物价,官员若欺压百姓,百姓可直接上告。
新律法颁布那天,百姓们敲锣打鼓,在皇宫外欢呼。
看着宫外热闹的景象,太后欣慰地说:“祁凰,你比哀家想象中做得还好。南诏有你,是百姓的福气。”
我笑了笑:“姨母,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太监匆匆来报:“公主,不好了!大牢里的裴子琰不见了!”
“什么?”我猛地站起来,“怎么会不见了?看守的侍卫呢?”
太监慌张地说:“侍卫都被打晕了,牢门是被人用钥匙打开的。”
裴子琰跑了?
我立刻下令:“关闭京城所有城门,全城搜捕裴子琰!李将军,你带一队人马,重点搜查城外的密道!”
李牧领命,匆匆离去。
张启皱眉:“公主,会不会是北漠的人救走了他?”
“很有可能。”我沉思道,“裴子琰对南诏的情况很熟悉,他若投靠北漠,会是很大的麻烦。”
我让人去查北漠使者的行踪,发现他们还没离开京城。
“看来,他们是早就计划好的。”我冷声道,“传我的命令,把北漠使者抓起来,严加审问!”
侍卫们很快就把北漠使者抓了回来。
在我的审问下,使者终于招了。
是他偷偷给大牢里的内应传了消息,用假钥匙救走了裴子琰,现在他们正准备从城外的密道逃走。
我立刻让人把消息传给李牧。
半个时辰后,李牧派人来报:“公主,我们在密道里追上了裴子琰和北漠的人!裴子琰拒捕,已经被末将斩杀!”
听到这个消息,我松了口气。
裴子琰这个隐患,终于彻底解决了。
11
裴子琰的死讯传开,京中百姓拍手称快。
有人自发在街头挂起红灯笼,说是“除了一害,南诏能安”。
我看着奏报上的描述,指尖轻轻敲击桌案。
这不是结束,是真正的开始。
第二天早朝,户部尚书张启上奏:“公主,新律法推行一月,各地贪官污吏少了七成,佃农们也敢主动向官府申诉不公了。”
我点头:“做得好。但不能松懈,要派御史去各地巡查,防止有人阳奉阴违。”
“臣遵旨。”张启躬身应下。
镇北将军李牧接着出列:“公主,北漠自裴子琰死后,边境安静了不少。只是他们还扣着我们三名商队成员,臣请求派人去交涉。”
我沉吟片刻:“派使者去,态度要强硬。告诉北漠大汗,若不放人,我们就断绝与他们的所有贸易。”
南诏的茶叶、丝绸是北漠的必需品,断了贸易,他们必然妥协。
李牧眼中闪过赞许:“公主英明。”
散朝后,太后留我在慈宁宫吃饭。
她给我夹了一筷子青菜,轻声道:“祁凰,最近朝中对你的评价越来越好。有大臣提议,让你登基为帝。”
我夹菜的手顿了顿。
登基为帝?这个念头我不是没想过,但总觉得还没到时候。
“姨母,现在朝局刚稳,百姓还在恢复生计,登基的事,再等等吧。”我说道。
太后叹了口气:“你总是考虑太多。不过也好,稳重些,才能走得更远。”
吃完饭,我回到摄政殿,刚坐下,侍女就送来一封密信。
信是从江南送来的,落款是“苏文”。
苏文是原主的旧部,一直在江南打理长公主府的产业。
信里说,江南遭遇水灾,堤坝决口,百姓们流离失所,而当地官员却克扣赈灾粮款,不肯开仓放粮。
我看完信,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百姓受灾,官员却只顾自己享乐,这种事,我绝不允许。
我立刻让人传召李牧和张启。
半个时辰后,两人赶到。
我把密信递给他们,沉声道:“江南水灾,官员克扣赈灾粮。李将军,你带五千兵马,随我去江南。张大人,你负责调拨粮草,务必在三日内送到江南。”
张启一愣:“公主,您要亲自去?江南路途遥远,而且灾情复杂,太危险了。”
“正因为危险,我才要去。”我语气坚定,“我是摄政长公主,百姓有难,我不能坐视不管。”
李牧眼中满是敬佩:“末将愿随公主前往江南!”
我看着他们,心里清楚,这一趟江南之行,不仅是救灾,更是要敲打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让他们知道,南诏的天,已经变了。
12
三日后,我和李牧带着五千兵马,还有张启调拨的十万石粮草,启程前往江南。
一路上,我们看到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甚至饿晕在路边。
我让人停下马车,给百姓们分发粮食。
一个老婆婆接过馒头,跪在地上磕头:“多谢公主殿下!多谢公主殿下!”
我赶紧扶起她:“老人家,快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
看着百姓们感激的眼神,我心里更不是滋味。
这些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视百姓的性命如草芥。
经过十几天的赶路,我们终于抵达江南的临江府。
临江府知府周大人听说我来了,带着一群官员出城迎接。
他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公主殿下驾临,临江府蓬荜生辉啊!”
我看着他油光满面的脸,再想想路上看到的百姓,心里冷笑。
“周大人,”我语气冰冷,“本公主在路上看到不少百姓饿肚子,你的赈灾粮呢?”
周大人的笑容僵在脸上,支支吾吾地说:“这……这粮草还在调拨中,马上就到了。”
“是吗?”我看向李牧,“李将军,带一队人马,去府衙的粮仓看看。”
李牧领命,很快就带着人回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个空的粮袋,递给我:“公主,粮仓里只有一些陈粮,还不够一千人吃一天。而且,我们在粮仓后面发现了一个密室,里面藏着不少新粮,还有金银珠宝。”
周大人的脸瞬间惨白,“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公主饶命!臣……臣只是暂时保管,不是故意克扣的!”
“暂时保管?”我蹲下身,看着他,“百姓们快饿死了,你却把粮食藏起来,还敢说只是暂时保管?”
我站起身,厉声下令:“把周大人和他的亲信都抓起来,关进大牢!等候发落!”
士兵们上前,把周大人等人押了下去。
其他官员吓得瑟瑟发抖,不敢说话。
我看向他们:“你们当中,谁参与了克扣赈灾粮,主动认罪,本公主可以从轻发落。若是被查出来,后果自负!”
话音刚落,就有三个官员站出来,跪在地上认罪。
我让人把他们也押下去,然后对剩下的官员说:“从现在起,打开所有粮仓,给百姓们分发粮食。同时,组织人手修复堤坝。谁要是敢偷懒,别怪本公主不客气!”
官员们连忙应下,不敢有丝毫懈怠。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每天都在灾区巡查。
看着百姓们有饭吃,堤坝也在一点点修复,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
这天,我正在堤坝上查看工程进度,一个士兵匆匆跑来:“公主,不好了!周大人的儿子带了一群家丁,在城外闹事,还说要救周大人!”
13
我眉头一皱,周大人的儿子竟敢在这个时候闹事?
“李将军,你带五十人去看看,把人抓回来,别伤了百姓。”我下令。
李牧领命,很快就带着人马出发。
我继续在堤坝上监督,心里却没闲着。
周大人在临江府任职多年,肯定有不少党羽。
他儿子敢闹事,说不定是有人在背后撑腰。
半个时辰后,李牧回来了,还押着一个穿着锦袍的年轻男子。
那男子一脸不服气,见到我就大喊:“你凭什么抓我爹?我爹是知府,你不过是个女子,凭什么管我们临江府的事!”
“凭什么?”我冷笑一声,“凭我是南诏摄政长公主,凭你爹克扣赈灾粮、害百姓受苦!”
我让人把他带到粮仓的密室前,指着里面的粮食和珠宝:“这些,都是你爹从百姓嘴里抢来的。你说,我该不该抓他?”
周公子看着密室里的东西,脸色瞬间变了,但还是嘴硬:“那是我爹的私产,跟赈灾粮没关系!”
“私产?”我拿出账本,扔在他面前,“这是粮仓的出入记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上个月有十万石粮食入库,现在粮仓里只剩不到一千石。这些粮食,去哪了?”
周公子看着账本,说不出话来。
周围的百姓们也围了过来,纷纷指责他:“原来是你们父子俩把粮食藏起来了!我们差点饿死,你们却在这里享福!”
“杀了他们!为我们死去的亲人报仇!”
周公子吓得腿都软了,瘫坐在地上。
我看着他,语气冰冷:“你爹贪赃枉法,按律当斩。你参与其中,也难逃罪责。把他押下去,和他爹关在一起!”
士兵们把周公子押走,百姓们欢呼起来。
解决了周家人,我又让人彻查临江府的官员。
凡是和周大人有勾结的,全部革职查办。
同时,我提拔了几个清廉能干的小官,让他们负责赈灾和堤坝修复的事。
临江府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
这天,我正在批阅奏折,张启派人送来一封密信。
信里说,朝中有人不满我在江南的做法,说我“太过严苛,失了官员颜面”,还联名上书,请求太后罢免我的摄政之位。
我看完信,笑了笑。
这些人,就是见不得我整顿吏治,见不得百姓过得好。
我提笔,给张启回了一封信,让他把那些官员联名上书的名单抄一份给我,再暗中调查他们的贪腐证据。
做完这些,我走出帐篷,看着远处正在修复的堤坝。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堤坝上,也洒在百姓们忙碌的身影上。
我知道,这条路不会好走,还会有很多人反对我、算计我。
但我不会退缩。
只要能让南诏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能让南诏变得强大,就算得罪再多的人,我也不在乎。
14
半个月后,江南的灾情基本稳定。
堤坝修复完成,百姓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我决定返回京城。
离开那天,百姓们自发在路边送行,手里拿着鸡蛋、馒头,往我们的马车上塞。
“公主殿下,您一定要再来啊!”
“公主殿下,您要保重身体!”
我掀开车帘,朝他们挥手:“大家放心,我会常来看你们的。以后有困难,随时可以派人去京城找我。”
马车缓缓驶离,百姓们的声音渐渐远去。
李牧骑马走在马车旁,感慨道:“公主,百姓们是真的爱戴您。”
我笑了笑:“只要真心为他们做事,他们自然会记在心里。”
经过十几天的赶路,我们终于回到了京城。
刚进皇宫,太后就派人来传召我。
慈宁宫里,太后坐在椅子上,脸色有些凝重。
“祁凰,你回来了。”她说,“朝中的事,你知道了吧?”
我点头:“张大人已经告诉我了。有官员联名上书,请求罢免我的摄政之位。”
“你打算怎么办?”太后问。
我拿出张启抄录的名单,还有调查到的贪腐证据,递给太后:“姨母,您看看这些。这些联名上书的官员,个个都有贪腐行为。他们不是觉得我严苛,是怕我查到他们头上。”
太后翻看了几页,气得拍桌:“这些蛀虫!竟然还敢联名反对你!哀家这就下旨,把他们都抓起来!”
“姨母,别急。”我拦住她,“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们联名上书,就是想逼我让步。我若现在抓了他们,会让人觉得我容不下不同意见。”
“那你想怎么做?”太后疑惑地问。
“我要在朝堂上,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把他们的罪证摆出来。”我语气坚定,“让大家看看,他们到底是为了‘官员颜面’,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太后明白了我的意思,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做。哀家支持你。”
第二天早朝,那些联名上书的官员果然站了出来。
为首的是礼部尚书王大人,他躬身道:“公主,您在江南对官员太过严苛,伤了百官的心。臣等请求公主辞去摄政之位,还朝堂一个安宁。”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请公主辞去摄政之位!”
我看着他们,冷笑一声:“辞去摄政之位可以。但在这之前,我想问问各位大人,你们的‘安宁’,是让你们继续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安宁吗?”
我拿出证据,一一摆在桌上:“王大人,你去年贪污了国库十万两白银,用来修建自己的府邸。李大人,你收了商人的贿赂,让他垄断了京城的盐市。还有你,张大人……”
我一个个念出他们的罪状,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那些官员的脸色越来越白,最后纷纷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公主饶命!臣知罪!臣知罪!”
其他大臣们也都惊呆了,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这么贪腐。
我看着他们,语气冰冷:“你们身为朝廷官员,不为百姓做事,反而中饱私囊。这样的人,留着何用?来人,把他们都抓起来,关进大牢,等候发落!”
士兵们上前,把那些官员押了下去。
朝堂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我,眼神里满是敬畏。
我清了清嗓子,高声道:“从今往后,凡是贪腐、欺压百姓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谁要是还敢以身试法,就别怪我不客气!”
15
处理了联名上书的官员,朝中再没人敢反对我。
接下来的几个月,南诏发展得越来越好。
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一片安宁。
这天,早朝结束后,李牧、张启等几位大臣拦住了我。
“公主,”李牧躬身道,“如今南诏国泰民安,您又深得百姓爱戴。臣等恳请您登基为帝,主持南诏大局!”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请公主登基为帝!”
我愣了一下,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心里百感交集。
从穿越过来,被裴子琰逼迫做侧妃,到现在得到百官和百姓的支持,这一路,我走得不容易。
“各位大人,”我开口,“登基为帝,不是小事。容我再想想。”
回到摄政殿,我翻开原主的日记。
日记里,原主最大的愿望就是守护南诏,让南诏变得强大。
现在,我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晚上,太后来找我。
她坐在我身边,轻声道:“祁凰,哀家知道你在犹豫。但你要知道,南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而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看着太后,点了点头:“姨母,我想通了。我愿意登基为帝,守护南诏,守护百姓。”
太后欣慰地笑了:“好!好!哀家这就让人准备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定在一个月后。
这一个月里,京城上下一片热闹。
百姓们忙着挂红灯笼,官员们忙着准备大典的各项事宜。
登基大典那天,我穿着华丽的龙袍,一步步走上皇宫的大殿。
文武百官跪在地上,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耳欲聋,传遍了整个京城。
我接过太监递来的玉玺,高高举起:“众卿平身!从今往后,孤定当励精图治,守护南诏疆土,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南诏永享太平!”
百官再次跪拜:“吾皇英明!”
站在大殿之上,看着下方的百官,想着宫外欢呼的百姓,我心里充满了力量。
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作为南诏的第一位女帝,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开创一个属于南诏的盛世。
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
我会让南诏的名字,响彻整个天下。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