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强国有我 | 点赞!2024年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俊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18:55 1

摘要:何为最美?是引领,是热爱,是价值。他们用行动照亮学子的前行之路,用真心守护每一个青春的梦想。他们牢记铸魂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知心人、筑梦人。他们的名字是——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省教育厅官微推出“点赞!龙江最美高校辅导

引言

何为最美?是引领,是热爱,是价值。他们用行动照亮学子的前行之路,用真心守护每一个青春的梦想。他们牢记铸魂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知心人、筑梦人。他们的名字是——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省教育厅官微推出“点赞!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专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故事。

王俊珲,2017年3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

王俊珲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用奋进诠释着一名高校辅导员责任和担当。为汲取红色精神力量,他构建“党建+”实施路径,不断拓展东北抗联精神育人内涵,成立“红色我们”党支部,先后带领支部党员对牡丹江市“镜泊湖南湖头东北抗联遗址”及周边地区等20多个红色遗迹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深挖东北抗联文化,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行中一步步完成思想的升华,56名毕业生通过省委选调生考试,扎根龙江、建设龙江;支部教师先后获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他带领支部协助牡丹江市小朱家村注册了“中国冰村”品牌,打造了“莲花泡战役”红色旅游线路。为做好党建引领团建工作,他带领学院团总支连续13年获得学校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从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到绥芬河市阜宁小学再到林口县建堂中心小学,他连续7年带队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事迹被中国青年网、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牡丹江日报、林口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2022年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荣获“优秀视频团队”称号。为全面践行铸魂育人使命,他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生协助学院组建“文旅产业学院”,鼓励学生扎根龙江,在黑土地上挥洒青春,他们中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优秀毕业生“村官”,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有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百余项的青年榜样们……他们微光成炬,在高校校园里续写着催人奋进的感人故事。

王俊珲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情怀诠释北疆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他时刻关爱每一个他和她,无论性别。他是学生学习中的“小爱同学”,是生活中的“秒回存在”,是情感中的“心灵鸡汤”,他为5届,48个班级,1590名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璀璨星空。而他,在家中更是双职辅导员的丈夫,是两个学龄前孩子的父亲。当有人问他“辅导员幸福感在哪?”他感怀于家人的支持与坚守,他的回答坚定而简单“因为热爱”。每当学生因心理原因无法控制情绪而不分时间发泄时,他不记得多少个深夜凌晨第一时间给予陪伴;当学生发生意外或突发疾病时,他毅然在手术单上签字并垫付医疗费,守护到家长赶来;在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困惑的眼眸里,总会闪现出他温暖的身影,奔走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第一线。他注重培养每一个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他以“百词斩”打卡计划、“研究生”领航计划、“选调生”传承计划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开拓学生的就业视野。他促进了“老带新”“高带低”联合立项制,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先后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比赛一等奖。他组织开展“初心晚自习”,每周抽出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14个学期1400多个夜晚的陪伴,换来了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肯定。三届毕业生外语过级率均超过全校平均值,初次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率始终名列全校前茅。他用爱承载每一个他和她。刚入职初期,他就成立了学院第一支田径训练队,晨曦伴着启明星,清晨6:00的田径场上总能看到他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挥汗如雨的训练,一同走过春华秋实,一同品味风雨兼程的1170天,因为热爱,才能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奔跑在青春的赛道上。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的田径队蝉联了校田径运动会五连冠;校五四火炬接力赛三连冠;培养出了2名全国冠军、10名全省冠军;16名运动员考取体育专业研究生。

王俊珲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初心,用赤诚诠释着一线辅导员的“双向奔赴”。他所带学生中遍布19个民族,18个省份,其中有26名西藏籍学生。作为校级“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他通过“石榴籽”讲堂、“石榴籽”有雁、“石榴籽”圆桌会议、“石榴籽”之声等活动推动学生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品鉴中加深信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学生心中。“学生遇到困惑或者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我,这是作为辅导员最大的幸福。”七年来,王俊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是学生信任的王老师,一名学生因患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学生家长因路途遥远无法及时赶到身边,为了让心急如焚的家长安心,他垫付了万余元医药费,守候在手术室门口四个多小时,当学生家长用激动而蹩脚的普通话说到“谢谢您王老师……”时,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他是学生喜爱的王老师,学生因不适应北方的生活学习环境,导致上课听不懂,成绩跟不上,心理压力大,为了打消他学业上的自卑感,王俊珲以理解为药引,以关爱为主药,以信任为辅药,帮助他重拾信心成长为“磐石青年”并带着快乐加入学院的田径队中奔跑在梦想的赛道上,当学生把历经5233公里、3天零11小时,把从家乡带来的洁白的哈达送给他时,他的内心更加执着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牡师院的7年里,因为热爱,他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陪伴学生演绎出了一个个破茧成蝶的故事,成为学生青春纪念册里最难忘的人。

他以永远无愧的誓言,践行“北疆红烛”精神,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自己。八年来,他先后荣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省级荣誉3项;牡丹江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等校级荣誉10项;主持参与厅局级、校级课题8项,发表期刊8篇,著作2部;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比赛获奖百余项,组织相关活动事迹多次被中国青年网、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辅之以情,导之以礼,圆之以梦。不管严寒还是酷暑,王俊珲始终秉持奋进的姿态与学生在奔跑的赛道上同频共振,用热心服务学生,用关心打动学生,用真心凝聚学生,努力在平凡的辅导员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