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回不去了,如果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成本可能飙升超90%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2 18:21 2

摘要:因为关税战,中美互相给对方加征了超过100%的关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极少量特殊商品外,其余商品已经不具备互通的条件了。

“对等关税”下,苹果可能回不到美国本土了。

因为关税战,中美互相给对方加征了超过100%的关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极少量特殊商品外,其余商品已经不具备互通的条件了。

数据显示,iPhone的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其中中国产能超过80%,印度产能约14%。

也就是说至少有80%的iPhone不具备流通至美国市场的条件了,即便是印度制造的iPhone卖到美国,也要加价30%—40%。

可以说,特朗普对等关税奇迹般的把苹果产品纳入了打击圈,意外的对苹果实现了“围剿”。

美国银行的分析指出,如果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其制造成本可能飙升超90%。

这一预测是基于iPhone的供应链、美国劳工成本以及全球手机竞争得出的结果。

iPhone供应链严重依赖中国供应商

一台iPhone包含包含上千个零部件,包括芯片、基带、屏幕、图像传感器、摄像头、WiFi、框架、玻璃盖板等等,这些零部件90%来自中国和亚洲供应商。

苹果每年公布其200大供应商名单,2024年缩表至187个,这些供应商拿走了98%的份额,是苹果最看重的,并且非常依赖的。

数据显示,187家核心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包含香港、澳门)企业数量为45家,占比24%,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台湾省达到了37家,占比20%,两岸合计82家,接近总数的一半。

此外,这些供应商有157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占比高达84%,仅有30家供应商未在中国设立工厂,这足以显现中国制造的强大。

根据苹果的财报,各大供应商在中国大陆设立了155座工厂,位居第一;第二为中国台湾工厂49座,第三是日本41座;东南亚112座(越南32座、泰国23座、新加坡各23座、马来西亚18座、菲律宾16座),印度13座。

美国本土仅为25座。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劳动资源、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iPhone等核心产品再次集中组装带来的物流效率提升。

例如:立讯精密通过垂直整模具、金属加工等技术,实现了高效生产。歌尔股份在智能制造中应用AI技术和柔性制造,自动化率高达85%。

深圳周边3小时车程内可完成从芯片到螺丝钉的全产业链配套,这是全球速度最快的;美国新建工厂需4-5年,而中国东莞的富士康园区能在45天内完成百万级产能调整。

iPhone组装业务严重依赖中国大陆

当供应商把零部件全部制造完毕后,剩下的组装业务更是要仰仗中国大陆。

全球约85%-90%的iPhone由中国大陆工厂组装,主要集中在富士康郑州园区(占全球iPhone产能50%)、和硕上海、昆山基地、立讯精密江苏工厂等。

其中富士康郑州园区高峰期员工达30万人,单日iPhone产量可达50万部。

以郑州为例,富士康工厂周边聚集了200多家苹果供应商,形成“3小时物料供应圈”,覆盖从芯片封装、屏幕模组到电池组件的全链条配套。

最重要的是中国工厂的良品率在98%以上,生产效率也非常高,新款iPhone爬坡周期仅需2周。远超海外组装工厂。

尽管苹果公司一直试图摆脱中国大陆的依赖,从2018年就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产业链,但是5年过去了,印度的iPhone产能产能勉强提升至了14%。

苹果计划在2025年将印度产能进一步提升至25%,为此引进了塔塔集团,但是塔塔集团的工厂良品率仅为50%,而且物流成本比中国高15%。

在越南,工厂主要承担AirPods和iPad组装,根本无法组装iPhone Pro以上的机型,因为缺少技术工人储备。

反观中国内地,电子产业熟练工人超4000万,是印度的8倍,更是远超越南等国家。

没有技术工人就意味着无法组装iPhone的新机型。苹果每一年的新款iPhone都先在郑州园区组装,然后再扩大至其他园区,印度工厂基本是做上一年的机型。

尽管2024年,印度工厂接了一部分新机型订单,但是出现了消费者退货现象,理由是“大肠杆菌超标”,可以想象工厂的环境有多差。

所以,即便是到了2025年,70%的iPhone也要在中国大陆组装。

如果苹果公司把iPhone的供应链搬到美国,单是供应商层面的本土化,就令成本激增40%-200%。

美国本土严重缺乏电子领域的配件,配套率不足15%。三星的OLED屏幕、中国的电池模组都需要从海外进口,

美国本土电子供应链配套率不足15%,音圈马达、电池模组、机壳框架等均需从中国进口,而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使这些组件成本上涨超过100%。

如果全部本土化,那么iPhone的成本将接近200%。此外,供应链迁移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据估算将超过5年,需要投入至少2000亿美元。

而这期间还不计算美国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地水电天然气等配套设施问题。

这还没有结束,产业链、代工厂搬回去之后,需要大量的技术熟练,工作负责的工人。

美国制造已经空心化多年,技术工人非常稀缺。

报告显示,到2023年美国半导体产业缺少70000—90000名技术工人,如果覆盖到电子元件生产、智能手机制造、设备检测等领域,缺口会更大。

也就是说,美国根本没有iPhone组装工人,这需要苹果支付高额的成本去培养。

此外,美国本土的教育注重金融、法律,工科类毕业生数量难以满足,并且每年有大量的工科类毕业生流向非技术行业。

即便苹果找到了组装工人,但是美国工人习惯了自由散漫,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吗?并且当前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约32美元,是中国工人的6倍以上,苹果真的要花大价钱去雇佣一些懒汉吗?

苹果在得克萨斯州拥有一家Mac组装工厂,被特朗普称为“标杆”。2019年,特朗普去视察工作,一位工人提前离岗,导致整个装配线停产。

更为奇葩的是,这样一家标杆工厂居然会因为电力中断,而被迫停工,而且频率是“经常”。

那么,我可以脑补,iPhone放在美国组装会是什么样子。

库克深知“自己人靠不住”,所以这么多年来美国没有组装过一台iPhone。

但是为了规避风险,苹果把产能向印度、越南等国家转移,但实际上并不乐观。

印度工厂良品率比中国低5%-8%,供应链配套率不足30%,并且当地政府经常审查中国配套企业,导致立讯精密等核心供应商无法扩产。

越南则因美国加征46%的关税丧失成本优势,即便苹果把产能转移过去,也要面临高额关税,从而丧失成本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凭借保税区政策及全产业链优势,本土组装的iPhone价格仅微涨7%-10%,反成 “避风港”。

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iPhone的成本已经开始大幅上升了。

以iPhone 16 Pro为例,关税前单机成本约为580美元,现在已经升高至850美元了,为了保持盈利,苹果计划涨价44%,iPhone 16 Pro顶配机型售价达到了2300美元。

美国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Dan Ives预测,如果将iPhone供应链搬到美国本土,那么iPhone 16 Pro的售价将上涨250%,达到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直接颠覆苹果的商业模式。

虽然苹果是智能手机的领导者,出货量全球第一,但是真的把售价提升250%,还会有多少消费者去购买呢?

三星、华为、小米、荣耀、OV等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磨刀霍霍、降价促销,就等着苹果空出市场。

所以精明的库克会把iPhone搬回美国去吗?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来源:科技铭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