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西游记》主题曲响彻街头巷尾时,鲜有人知晓那位圣僧,曾在现实世界里蹚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没有腾云驾雾的神通,没有降妖伏魔的法宝,真实的玄奘法师,是用双足丈量丝绸之路的苦行者,是被帝王猜忌的取经人,更是用余生翻译佛典的囚徒。
当《西游记》主题曲响彻街头巷尾时,鲜有人知晓那位圣僧,曾在现实世界里蹚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没有腾云驾雾的神通,没有降妖伏魔的法宝,真实的玄奘法师,是用双足丈量丝绸之路的苦行者,是被帝王猜忌的取经人,更是用余生翻译佛典的囚徒。
公元602年,玄奘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那时隋朝大厦将倾,天下动荡不安。他的父亲虽曾任江陵县令,却始终清贫自守。幼年的玄奘跟随父母四处漂泊,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十三岁那年,玄奘毅然选择遁入空门。
二十一岁时,玄奘正式受戒出家。此时的唐朝初立,百业待兴。唐太宗李世民为巩固统治,大力推崇道教,宣称自己是老子后裔。佛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年轻的玄奘深感国内佛经残缺不全,决定西行求法。
为实现这个人生目标,玄奘便主动向政府陈情,愿能够去天竺求经,都被朝廷官员拒绝了。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那就是偷渡出境。
公元627年,玄奘悄然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这一路上,玄奘历经千难万险。他穿越茫茫戈壁,翻越巍峨雪山,多次命悬一线。
在凉州,他险些被守军抓获;在沙漠中,他几乎渴死;在高昌国,他拒绝了国王的挽留。整整十七年,五万里路,一百三十八个国家,玄奘用脚步丈量着信仰的深度。
公元645年,玄奘满载而归。他带回了大量佛经和佛像。长安百姓自发涌上街头,用最热烈的仪式欢迎这位求法高僧。这样的场面,让唐太宗李世民都感到意外。
玄奘的归来让朝廷陷入两难。一方面,他私自出境确实违抗了皇命;另一方面,他的成就又确实令人钦佩。最终,李世民允许他在弘福寺译经,但行动受到严格限制。这看似优待的安排,实则是变相的软禁。
唐太宗去世后,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对佛教态度更为严厉。玄奘被迁往玉华宫,行动受到更严密的监视。这位年迈的高僧,不得不在重重限制下继续他的译经事业。
晚年的玄奘身体每况愈下,他白天讲经,夜晚译经,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在一次意外摔伤后,没过过久便与世长辞。消息传出,百万民众自发为他送行,场面之盛大,前所未有。
玄奘一生翻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古代中亚和印度的重要史料。
更可贵的是,玄奘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他那种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遗产。正如他告诫弟子的那样:“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来源:趣墨史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