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老师偷换概念难服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17:46 1

摘要:主持人裘老师在4月11日的最新视频中讲,过去人们对相声《福寿全》中打幡、摔盆坦然接受是因为在室外露天演出,现在有人不适应是因为变成了室内演出,还说是由于互联网而让禁忌并集了。

主持人裘老师在4月11日的最新视频中讲,过去人们对相声《福寿全》中打幡、摔盆坦然接受是因为在室外露天演出,现在有人不适应是因为变成了室内演出,还说是由于互联网而让禁忌并集了。

这些解释听着似乎有些道理,但细一琢磨又有偷换概念之嫌,说服力明显不足。因为:

一、过去与现在时代不同,如此类比不恰当。

恩绪演《福寿全》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当时社会动荡,流离失所乃是家常便饭,人们见惯了生离死别、出殡埋人,甚至有人自家性命都朝不保夕。当时艺人们表演的不过是身边场景而已,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还能从滑稽夸张的表演中寻找些许乐趣,自然大多数不会排斥了。

而如今咱们国家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公民生命权得到极大保障,已经很少见到死人出殡场景,自然就要尽量规避和忌讳类似情形了。

百年前与今天,无论时代背景、风俗习惯、市场需求都大不相同,根本没有类比性。

二、拿过去的个别相声作品与现在京剧舞台演出类比更不恰当,不但时代不同,艺术门类也不同。之前已经有过论证,此处不再赘述。另外,裘老师以魏碑书法来类比京剧舞台演出,同样也不恰当。

三、拿演出场地说事,仍旧是偷换概念。

公众们质疑的是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戴重孝跪观众和打白幡穿梭观众席是否合适,而不是想听避重就轻的事情成因。而且即便是室外露天的打幡摔盆表演,放在恩绪的年代也许没什么,但放在现在却未必合适。

裘老师不妨用事实说话,改天您找几个演员,就仿照戏曲《五凤朝阳》中那种重孝打扮,在商场门店或住宅小区门口跪拜行人、打幡穿行,也可以生动形象的表演恩绪版《福寿全》中打幡、摔盆情景,看看人们是围观叫好还是尽力避之,看看是否有人阻止或打电话报警呢?

四、至于您的“禁忌并集”说法也不客观。

事实证明,因为互联网的原因,并非许多禁忌都是并集叠加,有许多禁忌反而因网络讨论而削减了。比如,早些年很被看重的某日某日“忌出行”说法,现在因为工作分工和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网络讨论的热络,大多时候人们已经不去顾忌了。

因此假如演出中出现了所谓“禁忌并集”情况,那么演出团体就该自查自纠,重点查找剧目中不适场景,尽量规避剔除,或是以积极向上的场景来代替。

至于您说的人们因要考虑禁忌而太累了,还说考虑禁忌对艺术创作有害,本人实在不敢苟同。艺术创作中必要的禁忌必须得讲,否则艺术还能称之为艺术吗?

五、以现场观众是否接受、是否吉利来判断戏曲《五凤朝阳》中的“戴重孝跪观众”和“打幡穿梭观众席”的合理性,这还是偷换概念。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某社又是流量大户,演出中的争议片段会向亿万网友传播,实际受众远远多于现场观众,因此剧社更应该多加考虑公序良俗,更该严格规范公开演出的内容。

另外,裘老师,上次我经向您请教过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假如您就在当天现场观看演出,那么当戴重孝演员向您下跪、当扛白幡演员从您身旁经过并和您互动时,您是惬意接受还是反感不适呢?请教的第二件事是,某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扒马褂》时,脱得只剩下了背心和大花裤衩甚至露出了部分底裤,您觉得这种表演合适吗?是不是三俗表演?

但您最新的视频中并没有任何回应,您是没看到还是无法回应呢?

我想您肯定是没看到,应该不会是故意不回应的,所以才重新提一次。

本人才疏学浅,见识有限,以上言词若有不当之处,万望裘老师海涵。

来源:曲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