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不说话光垒石头,为啥还能吸引千万人围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9:01 1

摘要:要说最近娱乐圈最让人看不懂又莫名上头的热点,绝对是易烊千玺那场“沉默垒石头”的直播了。2025年9月16号晚上,这位顶流偶像在微博上开了场个人直播,没有唱歌跳舞,没有产品推销,甚至连话都没说几句,就安安静静地对着一堆石头摆了将近15分钟,结果愣是吸引了超过12

要说最近娱乐圈最让人看不懂又莫名上头的热点,绝对是易烊千玺那场“沉默垒石头”的直播了。2025年9月16号晚上,这位顶流偶像在微博上开了场个人直播,没有唱歌跳舞,没有产品推销,甚至连话都没说几句,就安安静静地对着一堆石头摆了将近15分钟,结果愣是吸引了超过1200万人实时围观,阅读量破亿,直接冲上热搜前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顶流效应”——哪怕他只是在垒石头,也有人愿意看。

这场直播从一开始就透着不一样的气息。易烊千玺简单打了个招呼“哈喽大家好,先垒十分钟石头”,然后就低头开始摆弄面前的石头。他先尝试用大石块,觉得“太丑”就推倒重来,转而用小石料慢慢垒,过程中偶尔自言自语“好无聊啊”,最后以一句“不搞了,就这样,拜拜”结束了直播。没有滤镜,没有背景音乐,没有带货链接,甚至连美颜都没开,镜头外偶尔还能听到潮汐声。这种极简风格在明星直播里简直是一股清流。

粉丝们的反应也是相当真实。一开始弹幕里全是“老公你说句话啊”的调侃,但随着时间推移,评论渐渐变成了“被治愈了”、“原来安静也可以这么有力量”。还有人刷起“堆石头也是陪伴”的金句,把这种沉默解读为一种无需言语的情感联结。看来在这场直播中,易烊千玺不仅垒起了石头,还垒起了一种新型的偶像-粉丝关系。

其实这场直播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跟他刚刚结束的“礐嶨”巡演密切相关。工作室后来解释,直播是巡演收官的“云端尾奏”,主题是“以一枚石子叩开山脉心扉”。“礐嶨”谐音“雀穴”,象征着粉丝和偶像互为精神巢穴。那些被反复调整的石块,成了替代语言的情感载体,垒石头的过程也被视为山体重塑的具象化。

业内人士看得更深入,认为易烊千玺此举打破了明星必须取悦粉丝的常规,展现了真实和无聊的稀缺性。在娱乐圈普遍追求高密度互动和强情绪刺激的背景下,他偏偏用15分钟的沉默完成了一场“反算法”的实践。通过剔除所有即时反馈元素,他证明了“真实无聊”比刻意讨好更具吸引力。

直播中的细节也值得玩味。从大到小的石块审美转变,被解读为呼应着他从童星到艺术家的淬炼历程;推翻自认“丑陋”的石堆,恰似对完美人设的主动打破;而“摆摊卖石头”的戏谑,则与8月演唱会中“粉丝摔倒吐出石头”的荒诞梦境形成叙事闭环。这些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都暗藏深意。

更妙的是这场直播引发的各种二创。有人把画面截成黑白壁纸,配文“山石有心,偶像无语”;有人把那三句台词剪成鬼畜视频,循环播放“好无聊啊”并踩点电子鼓;还有人发起“石头叠叠乐”挑战,模仿千玺的“老钱风”穿搭。品牌方也自发跟进,珠宝商晒出自家“堆叠”系列,地产项目打出“叠石观景”广告。连中国地质博物馆都趁机科普“平衡石”成因,收获百万阅读。一场沉默的直播居然衍生出这么多声音,也是很有意思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部分网友质疑这是“被迫营业”,觉得他直播中数次叹气、双手撑在椅背上低头不语的样子看起来“一点都不开心”。还有人创建了#易烊千玺直播冷暴力#的话题,调侃“十分钟不说话,最后只说拜拜,这就是顶流的待客之道?”。但这种争议反而让事件热度更高,最终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讨论态势。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场直播就像一场大型社会学实验。当千万人甘愿凝视沉默时,偶像已经用超越传统的方式重构了话语权。易烊千玺借此完成了从“文艺青年”到“艺术家”的人设跃迁,巩固了“内娱独特存在”的定位。而粉丝群体则通过集体解读,构建起“超越形式的共同体”。

回过头来看,易烊千玺的“垒石头效应”之所以能引爆全网,大概是因为它触碰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偶尔也需要一场安静的陪伴。不需要华丽的言辞,不需要刻意的表演,只是静静地做一件事,就能产生奇妙的连接感。这场17分钟的沉默,最终达成的是双向治愈:偶像获得了创作自由,观众收获了情感共鸣。正如粉丝所说:“在想你的人眼里,堆石头也是一种陪伴。”

来源:影视泡泡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