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67溢我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15:10 3

摘要: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诗经267-1溢我押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ng+o+i

附注:

1、本诗押韵不规则,主体是前后句押韵,也即,AA。

2、存在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3、前两句看似不押韵,但这是因为后面的末字「之」不视为韵脚所致。若将「之」字视为韵脚,则已-之押韵i,命-王押韵ng,形成交叉押韵,也即,ABAB。

要想看清这个交叉押韵,最好将中间的「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几句作为插入语。

4、在编写《周音》时,我考虑到末字「之」不作为韵脚,认为「已」字不押韵。现在改正。

5、本诗原标题《维天之命》,取自首句。我认为太长,现在修改为《溢我》,突出主题,且在诗经中没有重复,若改成《惠我》,则有几次重复。

诗经267-2溢我注释1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ng+o+i

附注:

1、溢我-惠我:形成类比,应为近义。均为动宾结构。

①溢:=益。通假字。增益、帮助。

也可以理解为:溢流,形容文王德盛,如滔滔江河,将我淹没。

甲骨文益从水,画的是水溢满器皿。因此,益=溢的本字。两者几乎无差别。

假以溢我=假以之益我=假设把文王的纯德倒满我这个空杯子,帮助我。

其中,假=假设。

②惠:恩惠、惠泽。名词动词化。

骏惠我:快快惠泽我。

其中,骏=像骏马一样快速而直接。

2、笃:磕头响声。引申为磕头。名词动词化。

诗人作为现任周天子,自感德薄,于是在文王塑像面前磕头如捣蒜,希望文王的盛德分给自己一点,也好让自己这个空杯子溢满。

3、于乎:=呜呼。通假字。

呜呼不显=哎呀,我的名声不够显赫!

契合后文:文王您德盛,能不能借我点儿?晚辈给您磕头了!

4、于穆不已vs于乎不显:形成对比,应为近似结构。

可见,穆=周穆王。诗人应是周穆王之后的天子。

历史上周穆王东征西讨,武力值强,颇有文王之风。所以诗人感叹,周文王的遗风在周穆王那里还有留存,但到我这里没有丁点儿。

但这样理解的话,也许,乎=吾、我、予。通假字。乎-吾-我,古音co。予古音du,但发生了辅音零化之后,可以同音通假。

这样,于穆vs于我,形成对比,不已vs不显,形成对比。效果拉满。

5、曾孙:泛指后代,并非特指孙子的孙子。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可见,本诗为赞美诗。诗人盛赞文王纯德,穆王尚有继承,到自己这辈不咋样,于是磕头如捣蒜,祈求祖先分给自己一点。诗人为了盛赞文王,不惜贬低自己,这是少见的。

诗经267-3溢我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dui ding di bing, cu bo bui di. cu cu bui dong, bing cong di di di dong. do di dui co, co ci do di. dong dui co bing cong, dong dong du di.

□□□◆,□□□■。□□□◆,□□□□□◆。□□□●,□□●■。□□□□◆,□□●■。ng+o+i

附注:

1、益从水,古音dui。发生了d→sh辅音颚化。水存在i o二象性,以前分析过,见: 怀从泪(眔),泪从水,古音dui ; 昔从水,古音dui ;

2、收从丩、从手,古音do。丩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这里取古音do。

3、笃从竹,古音du。

4、假从叚,叚从石、从手,古音do。发生了d→j辅音颚化,o→ia元音裂化。

但不知甲骨文金文叚的造字本义为何?

根据字型演变逻辑,叚→碬,可能性极大,因为叚的石旁已经看不出来,所以后人再加石旁。这种后造字的逻辑多见。

只不过,由于年代太久,碬是何义已经失传,甚至古人认为碬=碫的讹字。

依我看,假有虚假之义,而陶瓷是新石器,也就是人造石,假石头,陶今音tao,古音do,与石同音。因此,我认为,叚=陶的本字,本义为假石头、人造石头、陶瓷器。

在编写《孔子音准》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叚从石,当时只是根据今音jia,推定古音co、cu。现在更正。

在做出上述分析时,我一度认为:叚从侯,因为侯的甲骨文金文的外框,很类似叚的外框。

但侯从石,也是作为声符。以前分析过,侯的本义是箭靶。见: 臬=的=侯通假考 ;

综合来看,叚从石,既是声符,也是义符。 在义符方面尤其突出的是,石旁多了两点,表示重复。这在青铜器铭文上很常见,表达重复,例如,子子孙孙,常常写为:子﹦孙﹦。

诗经267-4溢我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天之命,于穆不已。呜呼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之。

□□□◆,□□□■。□□□◆,□□□□□◆。□□□●,□□●■。□□□□◆,□□●■。ng+o+i

附注:

1、于乎→呜呼。通假字。

也可能,乎→我。通假字、错别字。诗人自称。

2、维→系、是。通假字。

3、溢→益。通假字、古今字。帮助、溢出。可以不改,因为甲骨文益=溢的本字。只不过,在现代汉语中,益字的义项更丰富,容易混淆。

4、笃→磕、叩。磕头嘭嘭响之声。由于前人多误解,不如改之,以免后人继续误解。

以上只考虑古今字、通假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5、我-收-叩(笃)。现代不押韵,需要修改。

①收→接。近义。接受。

②笃→叩→磕。近义。磕头。我-接-磕,现代押韵e,因为wo=ue。

6、命-显-纯-王。现代不押韵,需要修改。由于文王是固定称呼,不可改,需要其他照此修改。

①命→向、帮。近义。倾向、罩着、帮助。向-王,现代押韵ang。

②显→彰。近义。彰显。彰-王,现代押韵ang。

③纯→张。不同义。伸张、扩展。张-王,现代押韵ang。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12下午14:58

1.天之,于穆不已。呜呼,文王之德之。假以我,我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之。

来源:pluiepo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