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冷战打赢苏联,美国简直就是天选之子——全球灯塔、唯一超级大国、好莱坞电影里的人类希望。按正常剧本,接下来就该整合世界、带领全球冲向星际时代了对不对?
这国家真的让人看不懂。
当年冷战打赢苏联,美国简直就是天选之子——全球灯塔、唯一超级大国、好莱坞电影里的人类希望。按正常剧本,接下来就该整合世界、带领全球冲向星际时代了对不对?
结果它偏不。
它不仅没推动世界融合,反而亲手踩了刹车。
明明英语都快成世界语言了,美元也已是事实上的全球货币,偏偏在最关键的打造全球一体化(美国核心主导下)上,美国突然摆手不干了。
美国在冷战结束的那一刻,站上了历史巅峰。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不仅是军事和经济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更是意识形态的绝对赢家。
福山甚至抛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已经彻底定调——自由民主+资本主义就是终点。
照这个节奏,美国接下来说什么?
整合欧洲、拉拢俄罗斯、吸纳亚洲,用一套完整的系统把全球纳入麾下,就像当年秦汉统一中国那样,“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英语已经是事实上的世界语,美元是全球硬通货,美军驻扎在每一个大洲——这明明就是“球级帝国”的雏型。
可美国偏偏不干。
它没有选择去做一个“经营型帝国”,反而转身当起了“收租型婆罗门”。
它不想带全世界玩,它只想高高在上。
美国是怎么操作的呢?
美国把全世界最聪明、最野心的精英都吸了过去。
但这些人去了之后,并没有被安排去搞星际殖民、能源革命或者全球基建——而是大批大批送进华尔街、硅谷和咨询公司,开始极致内卷。
搞金融的,不再服务实体经济,而是玩起了衍生品、做空、杠杆收购;
搞科技的,不再专注基础科学突破,而是拼命搞生态闭环、用户锁定、数据垄断;
搞法律的,忙着设计跨国避税架构;
搞媒体的,专注制造对立和情绪传播。
这不是发展,这是“精英的浪费”。他们本来可以改变人类命运,结果却在系统内耗中自我消解。
在科技方面,美国从开放创新到封闭垄断
美国曾是科技创新的象征——互联网、航天计划、医药突破……都是开放合作的产物。
但如今呢?
它越来越倾向于“技术民族主义”。
芯片法案,限制高端芯片出口;
清洁能源补贴,只限美国本土制造;
TikTok 禁令、微信封锁、华为制裁……
一套组合拳下来,别人看明白了:你不是要创新,你是要不让别人创新。
这根本不是帝国思维,真正的帝国会输出标准、技术、体系,让你离不开它。
而美国现在做的,是怕你赶上它。
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
它的伟大正在于持续吸纳全球人才、文化、资本,然后重新融合、爆发活力。
但现在的美国,却在移民问题上极度精神分裂:
一方面,科技公司靠印度、中国工程师撑起半边天;
另一方面,社会层面移民冲突愈演愈烈,红蓝对立、边境危机、H1B签证动荡不停……
一个本该最懂“融合”的国家,却越来越走向“分裂”。
它没有利用好移民这股活水,反而让移民问题成了国内政治的引爆点。
这不是战略失误,这是战略放弃。
洛杉矶移民驱逐引发骚乱
很多人说美国是帝国主义。
但其实——它可能连帝国主义都不配。
真正的帝国主义是要付出成本的:
要经营势力范围:帮助建厂、修路、给贷款、搞建设;
要输出秩序:法律、制度、文化、语言;
要拉拢本地精英,给予上升通道,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你做事。
你看大英帝国殖民印度的时候,还修铁路、建大学、推行司法系统;
你看中国如今在“一带一路”上做的事——架桥、发电、培训官员、输出发展模式。
而美国呢?
它只想收保护费、割优质资产、撬别人市场,却不想承担任何治理成本。
这不是帝国主义,这是“霸权投机主义”。
这一系列短视操作下来:
全球发展进程被打断:全球化停滞,甚至倒退;
多极世界加速到来:中国、印度、东盟、非洲……纷纷自主崛起;
美国内部身份焦虑:阶层撕裂、政治极化和种族矛盾愈演愈烈;
国家信誉持续下滑:从阿富汗撤军、俄乌冲突中的双重标准、对以政策的反复,都在透支信任。
美国明明握着一手王炸,却打得像在扔废牌。
它离“人类文明代言人”曾经只差最后一步,却自己走歪了。
富二代刺杀保险大亨,震动美国
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美国已被金融资本绑架,而资本只看三年财报、五年退出——谁管你三十年后的世界?
两党恶斗、社会撕裂,导致任何长期战略都无法延续。总统换人,政策翻盘。
你说,这到底算不算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如果美国选择的是合作而非压制、开放而非封闭、引领而非剥削——今天的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来源:远方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