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格在文章中说,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海上竞争。长期以来,海外兵力投送一直是美国军事存在的先决条件,在美国空中和海上的军事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确保区域兵力投送的问题已不再困扰美军。但现在美军突然发现,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可能
此前,印度第二大报纸《欧亚时报》的发表了印度军事专家辛格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想要战胜中国,至少需要再网购买两百架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
辛格在文章中说,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海上竞争。长期以来,海外兵力投送一直是美国军事存在的先决条件,在美国空中和海上的军事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确保区域兵力投送的问题已不再困扰美军。但现在美军突然发现,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可能将对美国海外设施和水面舰艇构成巨大威胁。
一、
由于未来几乎所有与美国有关的大规模战争都将发生在西半球以外,美军需要穿越大西洋或者太平洋投送兵力。因此,进入和拒止的问题对于美军攻防计划制定者而言是较为核心的问题。
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发展了一系列远程打击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敌方进入中国外围的陆地、海洋和空域。 这些能力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隐形战机、反卫星武器等。 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突破第一岛链的反导屏障,对西太平洋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和前哨基地形成威慑或进行打击,以迫使美军退出西太平洋地区,从而慑止美军的干涉意图——而这就是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对于中国的这个战略,美国兰德智库早就在《深入龙潭——中国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影响》一文中向美国提出过警告:“中国有能力迟滞美军及其盟友进入战区的行动,包括剥夺美军在战区内特定地域的行动权,或者迫使美军从远离冲突中心的地方发起打击”。
兰德智库还指出,美国空军正在失去“决定性优势”,尤其是在解放军积极发展远程打击力量之后,美军尽显颓势。解放军已装备有歼-20战斗机和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不仅可以在拦截美国各种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还能够打击在第一岛链之外的美军航母。
二、
《欧亚时报》评论说,美军现在过度依赖于安全地向战区部署,以及获取和维持制空、制天、制海权的能力。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大国,已显现出强壮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用以瓦解美国向西太平洋的力量投射。为此,美国必须将反介入/区域拒止作为一种新的战争手段,消除军事目标和手段之间的任何不平衡。
如今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大国,早已显现出强壮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包括一支强大的弹道导弹部队,区域拒止能力则由先进的对海和对空系统组成,能随时摧毁关键的移动目标,格外适用于在对台作战中对抗美军。
现代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已经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这些先进系统会对美军的行动自由构成显著挑战。
中国已经对美军研究了数十年,并对美军当年的“沙漠风暴”进行过无数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军获胜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在几乎不受敌军干涉的情况下将部队投入战区。因此中国在对美作战中,必须将美军的部署进程瓦解或无效化,阻止美军向西太平洋部署,尤其是在台湾或南海的附近海域。
如果发生战争,中国的对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将威胁美国在冲绳和关岛的所有基地。在和中国的冲突中,美军如果这两个基地被摧毁,其作战行动将因战线过长和后勤方面的限制,作战行动将惊人地困难。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很强的对海作战能力,拥有可以从空中、陆地或海上发射的各种反舰导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国的DF-21D反舰弹道导弹据有着超过1400公里的射程,在它面前,美国的航空母舰只能呆在安全的距离以外,从而大幅度降低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
就算美军成功地突破了中国的反介入屏障,中国的S-300,也将会防止美军取得制空权。虽然美国拥有第五代F-22A歼击机和B-2A轰炸机,但在面对这些防空系统时也不能彻底免疫威胁,更严重的问题是,美国这类战机数量十分有限。
除了五代机外,美国空军目前的大部分歼击机、轰炸机在中国那些先进地对空导弹面前都极其脆弱,比如F-15、F-16和FIA-18,几乎无法突破中国的防御系统。再加上中国基本都是背靠本土作战,这也会增加中国在面对美军时的优势。
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军的航母已经不再是可以秒杀一切的“万能杀器”。2024年2月,也门胡塞武装便发表声明,称在红海袭击了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并“成功达成目标”。美方虽然否认航母遭袭受损,但却出人意料地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撤离了红海。
虽然之后美国中央司令部坚称,近期有关胡塞武装成功袭击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说法“毫无真实性可言”。胡塞武装虽然从其控制区向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发射了3枚反舰弹道导弹,但均未能击中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美国中央司令部话音还没落地,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便发表声明说,该组织使用导弹在红海袭击了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并强调“成功达成目标”。
对于双方的“嘴皮官司”,路透社评论说,尽管胡塞武装不太可能拥有击沉美国航母的火力,但其导弹或无人机确有可能击中航母,完成攻击使命,进而赢得宣传上的胜利。中东“观察”新闻网则用“美国海军的威慑力受到挑战”来评价这一事件,并讽刺说,未来也门胡塞武装很可能会对华盛顿在中东地区的安全计划保持一定的“否决权”。
如果连胡塞武装都可以如此欺负美军航母,那么美军航母的真实战力就可想而知。就算没有在胡塞武装的攻击中受到损失,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胡塞武装吓跑,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
美国空军退役上校马克指出,现在的美军,在亚丁湾连一个小小的胡塞武装都搞不定,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战胜强大的解放军?要知道美国和中国的突出地点是在西太平洋,那是解放军的“主场”,解放军拥有力量投射距离更近,反应时间更快,后勤供应线更短的优势。
2023年的时候,美国智库搞了几次兵器推演,认为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等技术的兴起,已令美国的航空母舰在反舰导弹的导弹下非常脆弱,并建议美军的航空母舰与中国海岸线至少保持1800-2700公里左右的距离,以回避危险。航母上的舰载机也只能用于防御作战,无法发挥了威胁作用。
四、
对于这个问题,《欧亚时报》向美国支了个招:想要战胜中国,需要至少再增加200架B-21轰炸机。
也许是看到了《欧亚时报》的支招,美国国防部在2025财年预算计划中,也重申了采购B-21轰炸机的重要性,计划将采购数量增至200架,以巩固空军战力优势。这批 B-21预计在2026年到2028年装备部队,一旦台海有事,它们将会被部署至西太平洋对抗解放军。
B-21轰炸机是2022年底,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为美国空军研发的第六代隐身轰炸机,被视为美国空军新一代轰炸机研制的里程碑。它携带了美国开发的人工智能增强型自主协作平台(ACP),具有运载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双重能力,在实战中可以用隐形巡航导弹先突破敌方防空网,再向主要与次要目标投掷B-61核炸弹。
尽管美军对B-21轰炸机寄予厚望,但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也承认,这款美军最新型的轰炸机在试飞中问题一直不断,且每年最多只能生产不到20架。如果按五角大楼的预算,让200架B-21进入部队服役,至少需要10年。
在六代机发展方面,中国已经确立了对美国的优势。中国不单是全球第一个制造出了第六代战机原型机的国家,而且还拥有两款不同型号的六代机。再过十年,谁知道解放军会不会拥有七代机甚至八代机了呢?
在设计理念上,中国的六代机歼-36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雷达反射截面积低至0.001平方米,全频谱隐身能力领先。它支持2.5马赫超音速巡航,航程达6000公里,内置弹舱可挂载14木导弹,远远高于仅支持2.2马赫超音速巡航,航程约5000公里的B-21。再加上歼-36从设计之初就融入了“有人机+无人机蜂群”协同理念,能够配合空警-500预警机与量子通信网络,构建西太平洋“杀伤链”。
从单机成本上看,国产化率100%的歼-36,单机成本仅有1.5亿美元。而美国的B-21单价超3亿美元,远超美军预算。因此美军内部评估已承认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态度从“绝对优势”转为“维持竞争”。
面对不利局面,美国多家智库建议美军要从长远着手,加强从导弹防御到反潜作战,再到反制反卫星武器的投入,提高探测、识别和打击目标的能力,从而应对“中国的威胁”。
五、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这些优势,中国还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魏东旭认为,虽然现在能够威胁到航母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多。反舰巡航导弹、反舰弹道导弹、自杀式无人机、自杀式无人艇,都可以对航母构成威胁。但对于美国这种拥有巨大海上战略利益的国家,航母还是非常有用的。
航母编队不仅可以更好保护沿海区域、岛屿以及与己方经济利益、战略利益密切相关的海上通道,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海域进行机动部署,牵制对方兵力,是作战行动中获取制海权的核心装备。因此,尽管出现了“导弹和无人机技术的进步会导致航母过时”的观点,但作为移动的航空基地,航母可提供独特的战略优势,在全球军事战略中继续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媒体的观念,还是与事实有一定差距的。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胡塞武装“袭击疑云”下,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撤离红海》
《军事天地》:《美军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分析》
来源:孔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