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丽的《我的林海,我的雪原》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家乡林海雪原的深切眷恋,从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到红色经典,全方位地勾勒出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呈现出一部地域文化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精彩篇章。
【松嫩论坛】富有‖地域文化与精神的交融
——评徐丽《我的林海,我的雪原》
原创 富有(吉林前郭)
徐丽的《我的林海,我的雪原》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家乡林海雪原的深切眷恋,从自然风光、地域文化到红色经典,全方位地勾勒出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呈现出一部地域文化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精彩篇章。
自然之美:多元景致的诗意呈现
在对林海雪原自然风光的描绘中,徐丽展现出卓越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文章开篇便点明这片土地是自然风光与艺术情怀的胜地,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山水皆可入画,青山耸立,云雾缭绕,密林深处有鸟儿欢唱,淙淙的流水声,蛙声,蝈蝈儿清脆的叫声合奏出大自然最美妙的天籁之音”,作者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视觉上的青山、云雾,听觉上的鸟鸣、流水与虫鸣,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仿佛能切身感受到林海雪原的灵动与活力。
作者对四季景色的描述更是精彩纷呈,“春有百花,夏有烈日,秋有彩月,冬有冰雪”,简洁而富有诗意地概括了不同季节的独特景致,体现出自然的变化与和谐。冬季的冰雪与森林是林海雪原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因雪而奇,因林而秀”,雪的洁白与林的葱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这种对自然景观的多元呈现,不仅展示了林海雪原的壮美,更体现出作者对家乡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文化之蕴: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共生
林海雪原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从地域特产文化来看,这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原始森林中有多种坚果类树种,核桃,松籽,榛子,各种蘑菇和多种山野菜”,这些纯正的绿色食品,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反映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在历史文化遗迹方面,文中列举了威虎山影视城、佛手山、横道河子油画村、王洛宾纪念馆等众多景点,以及苏红军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东正教堂、中东铁路机车库建筑群等历史文化景观。这些遗迹见证了林海雪原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记忆,从俄式文化的融入到革命历史的沉淀,展现出这片土地包容与融合的文化特质。
红色文化是林海雪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章浓墨重彩描绘的内容。《林海雪原》 这部红色经典作品,通过小说、电影、京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家喻户晓。它以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 剿匪为背景,塑造了杨子荣等英雄群像,展现了革命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智慧。这一红色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威虎山影视城作为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再现了解放军同土匪战斗的场景,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情感之深:眷恋与传承的深情表达
贯穿全文的是作者对林海雪原深深的眷恋之情。文章开篇即言“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对这片多情土地的眷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这种情感在文中不断升华。作者眷恋的不仅是林海雪原的壮丽山河,更是这片土地孕育的英雄故事、冰雪与文化传承以及乡情亲情里的感动。
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引发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文中强调了林海雪原文化的经久传诵,从自然风光到历史遗迹,从地域特产到红色经典,这些都是家乡文化的瑰宝。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了对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走过千山万水的旅行达人,山一程,水一程的人生之路,阅风景无数,胜景依然在故乡”,这种对家乡的执着热爱,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对家乡的共鸣与思考。
结构之巧:层次分明的全景展示 从结构上看,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者先从整体上介绍林海雪原的自然风光,展现其壮美与神奇;接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包括特产、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最后着重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不杂乱,逐步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林海雪原,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描写自然风光时,作者按照不同季节和自然元素进行分类描述;在介绍文化景观时,又从历史遗迹到红色文化依次展开,逻辑严谨。例如在描述红色文化时,先介绍《林海雪原》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再阐述威虎山影视城与红色文化的关联,使读者对红色文化在林海雪原的发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徐丽的《我的林海,我的雪原》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文化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林海雪原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篇散文不仅是对林海雪原的赞美,更是对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探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
作者简介: 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处女作《走在田野上》发表在《1993中国诗坛》上。这篇作品曾多次获奖,2005年被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和华夏学术杂志社编入《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学术卷,并荣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奖”。
2005年8月荣获“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1994年诗作《爱情三部曲 》、《恋痕》等连续发表在《大陆爱情诗百家》上,同年被中国诗书画研究院授予“百家爱情诗人”荣誉称号,并获得文学报刊编辑资格证书。1998年10月被吸收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2002年10月获得国际华文文学荣誉作家诗人卡:(编号:0207),同时被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文学艺术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由中国诗人报编辑出版的个人诗集《心灵的颤音》被2007年中国作家创作成果报告组委会评为金奖,并提名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知名作家的称号。
2007年3月《温总理印象记》在报纸和网络上公开发表,并荣获国务院新闻办特殊嘉奖,同时赢得了新华社高度好评。2019年荣获中国文化建设委员会授予《国家文化建设贡献人物》奖等。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八十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附)徐丽‖我的林海 我的雪原
林海雪原,是集自然风光,艺术鉴赏,艺术情怀的旅游胜地。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对这片多情土地的眷恋,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为这片土地挥毫泼墨,字句情浓 ,养育我的这片厚重的土地,赋予了我太多太多的万千思绪和乡愁。
林海雪原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不来到林海雪原,你不会知道祖国的山山水水有多么壮观! 这里的冰雪与文化并存,是黑龙江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名片。 在这里,山水皆可入画,青山耸立, 云雾缭绕,密林深处有鸟儿欢唱,淙淙的流水声 ,蛙声,蝈蝈儿清脆的叫声合奏出大自然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因雪而奇,因林而秀,四季旖旎风光, 多彩绚丽,不来林海雪原,你不会知道这里的土地因博大而神奇, 以峰称奇,以水为柔,以谷显幽,以林为憾!地域辽阔,荡气回肠,天高地远,绚烂夺目 。来到林海雪原,才懂得包容与融合的真谛 ,更懂得了改变你心情的不仅仅是新的城市和波澜壮阔的风景 ,更是你愿意与生活和解的态度 。脚踏一方热土,面对苍穹白雪的世界 ,天地,人和,完美融为一体 !
我的林海,我的雪原,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春有百花,夏有烈日, 秋有彩月,冬有冰雪。风光与冰雪文化在这里碰撞,温柔与凶险在这里交汇,别样的精彩 。林海雪原,地势起伏多变,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带。 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中国猴头菇之乡” 。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5%。原始森林中有多种坚果类树种, 核桃,松籽,榛子, 各种蘑菇和多种山野菜,纯正大山里绿色食品,数不胜数 。森林,冰雪,山峰,河流,湖泊 等自然景观在这里和睦相处,构成了林海雪原迷人秀美的华彩乐章。 既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处,又是冬季开展冰雪旅游的最佳天然地带 。
我的林海,我的雪原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的美称。广阔茂密的森林,野生动物更是闻名遐迩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养殖,繁育,科研和观赏基地——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 。威虎山影视城,佛手山,横道河子油画村, 王洛宾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铁路大白楼,俄式木屋,七里地生态村,柴河小九寨,莲花湖等等,还有在1945年8月13日,苏红军军长斯克沃佐中将在“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 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东正教堂。 更有被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列为著名的工业文化遗产的中东铁路, 机车库建筑群 等众多历史文化景观。来到林海雪原,让你真正感受到一个文化之魅,民情之纯,尽显无尽生命力的真正的林海雪原。 我的林海,我的雪原,这座具有红色革命历史的现代林城 ,历史的足音不绝于耳,时代的车轮铿锵有力 !
《林海雪原》红色文化经典
《林海雪原》是根据曲波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巨著 。作为红色文化经典,改编成电影的同时又搬上京剧舞台,早已家喻户晓。 此篇作品再现了红色剿匪传奇,引国人忆往昔,峥嵘岁月 。《林海雪原》以绚丽多彩的笔墨,出色的描绘了解放军侦察员 杨子荣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塑造了人民战士的英雄群像 ,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突破险中险, 历经难中难,发挥智上智的斗争。 取得了全面胜利的过程 。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故事, 拍摄成电影电视剧,于2017年10月27日 荣获2017年美国亚洲影视联盟 “金橡树”奖,优秀电视剧奖 。
《林海雪原》一直被视为革命通俗小说的典范代表 。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更是17年文学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 。让我们记住红色经典文化《林海雪原》,永远铭记的还有那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光辉的历史故事。
威虎山影视城
威虎山影视城的大门是林海雪原的大招牌。有老虎的威虎山 假山景,主要景点根据历史场景修复还原设置了林海镇, 仿古城门楼, 匪窟,威虎厅,土匪窝子,夹皮沟村落,河神庙等 人文景观,再现了当年解放军同土匪战斗的生动场景 。威虎山影视城早已随着《萧红》《悬崖》 ,《我是太阳》 《闯关东》《遍地英雄》《谷穗黄了》,《北风那个吹》 《智取威虎山》等多部影视作品蜚声海内外。 也是长篇巨著《林海雪原》《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样板戏 以及3D电影的发祥地 。
林海雪原丰厚的历史文化,现代气息浓郁,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孕育出属于这片土地的厚重文化, 经久传诵,久唱不衰 。走过千山万水的旅行达人,山一程,水一程的人生之路,阅风景无数, 胜景依然在故乡。对林海雪原的眷恋依然痴情不改。眷恋她壮丽山河孕育的英雄故事, 眷恋她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冰雪与文化传承 ,更眷恋这片土地承载的乡情亲情里的感动。
我的林海,我的雪原,是我生命的起点,更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 创作于2020.12.17 故地重游后感怀
转载自《松嫩流域文化》
来源:北方都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