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3年报告,全球3800万HIV感染者中,76%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预期寿命与常人相差不足5年。我国现存HIV感染者约125万,但仍有1/5的感染者未被诊断。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3年报告,全球3800万HIV感染者中,76%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预期寿命与常人相差不足5年。我国现存HIV感染者约125万,但仍有1/5的感染者未被诊断。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狡猾远超想象:
1. 伪装大师:表面gp120蛋白精准识别CD4+T细胞受体,如同配钥匙般侵入免疫指挥中枢
2. 基因黑客:逆转录酶将RNA转为DNA,整合宿主基因组建立“病毒兵工厂”
3. 休眠刺客:部分病毒潜伏在记忆T细胞,停药后可能死灰复燃
当CD4细胞从正常值(500-1600个/μL)跌破200,人体将进入艾滋病期。此时原本无害的肺孢子菌、弓形虫等伺机而动,形成“机会性感染”,这才是真正的致命威胁。
三大传播途径:
1. 血液传播:共用针具感染率0.63%,远高于性传播
2. 性传播:肛交接受方风险最高(1.38%),阴道交约0.08%
3. 母婴传播:未经干预可达30%,联合阻断可降至1%以下
破除十大谣言:
✘ 蚊虫叮咬传播
✘ 共用餐具感染
✘ 游泳池传播
✘ 拥抱接吻传染
(附注:唾液病毒量需交换3升才可能感染)
黄金防护法则:
1. 暴露前预防(PrEP):高危人群每日服用特鲁瓦达,预防效果超92%
2. 暴露后阻断(PEP):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药,成功率超95%
3. 安全套升级版:配合水基润滑剂,破损率从3%降至0.4%
检测时间轴:
急性期:感染后2周可做第四代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窗口期:最晚3个月后确认检测
检测方式革新:
自测试剂盒(15分钟出结果)
互联网医院线上检测(保护隐私)
免费检测点覆盖全国90%县区
ART(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目标:病毒载量<200拷贝/毫升(U=U原则:检测不到=不传染)
疗效:坚持治疗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
副作用管理:从“肝肾损伤”到现代药物耐受性提升
治疗时机:
PrEP(暴露前预防):每日服药或按需用药(如舒发泰)
高危人群减低感染风险92%
PEP(暴露后阻断):72小时内用药(黄金期2小时内)
需连续28天,阻断成功率>90%
联合防护:安全套+药物预防的“双保险策略”
1. 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这是预防通过性接触传播HIV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减少性伴侣数量:保持单一且未感染的性伴侣关系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进行HIV检测:对于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来说,定期接受HIV测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
2.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注射,特别是那些不正规或卫生条件不佳的地方提供的服务。
确保医疗用品的安全性:在接受任何类型的侵入性治疗时,确认所使用的针头和其他器械是一次性的,并且经过严格消毒。
献血和输血安全:确保献血者经过筛选,而受血者也应只接受经过HIV筛查的血液制品。
3. 母婴传播预防
孕前检查与咨询:计划怀孕的女性应该接受HIV筛查,并根据结果获得适当的建议和支持。
孕期管理:如果孕妇被诊断为HIV阳性,则需要遵循医生指导下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来减少将病毒传给婴儿的风险。
分娩及哺乳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推荐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亲体液中的机会;此外,母乳喂养可能会增加婴儿感染HIV的风险,因此需考虑替代喂养选项。
4. 其他预防措施
暴露前预防(PrEP):对于处于较高风险中的人群,如MSM(男男性行为者)、注射毒品使用者等,每日服用特定药物可显著降低HIV感染几率。
暴露后预防(PEP):如果认为自己可能已经接触到HIV,在72小时内开始为期28天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程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艾滋病预防不是单一行为,而是需要医学、科技与社会共同编织的安全网。每一次正确佩戴安全套、每一次及时检测、每一次对歧视的说不,都在为人类终结艾滋病的征程添砖加瓦。
来源:快乐的小大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