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医大走出来的中国医大一院教授、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于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6:16 1

摘要:哈尔滨医科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2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校址也多次变迁。

哈尔滨医科大学(简称哈医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地处哈尔滨市的重要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哈尔滨医科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由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2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校址也多次变迁。

1938年,学校升格为哈尔滨医科大学。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接管哈医大,后将其改为东北大学医学院,年末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改称中国医科大学二分校。

1949年,中国医科大学二分校恢复校名——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底蕴深厚,该校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持爱国为民的情怀,无论是在扑灭肺鼠疫疫情、攻克克山病,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都展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才辈出,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例如,伍连德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现代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先驱。

于维汉院士长期致力于克山病的防治研究,为攻克克山病难题做出了卓越贡献。张亭栋教授首创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国方案,在血液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还有像杨文俊、刘伊丽等将军级专家,以及2023年新增的院士唐佩福、姜涛等优秀校友。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为中国医大一院)教授、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内科领域专家于波。

于波,1965年8月出生于辽宁沈阳,1982年9月,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从这里开启了他一生的医学生涯。

1987年7月,于波从医学启蒙的摇篮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循环内科担任住院医师。

1987年9月,于波在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7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循环内科,先后担任讲师、主治医师。

1995年9月,于波在中国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期间,从1997年7月起,于波赴美国,先后在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做博士后,在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做WHO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分子心脏病学研究工作。

2000年2月起,于波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循环内科,先后担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02年10月起,于波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研修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和高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2006年9月至今,于波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循环内科,先后担任教授、主任医师。

于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内科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于波教授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于波教授在冠心病精准诊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研究成果。

首先,在建立精准介入诊疗体系方面,于波教授团队针对ACS诊治过程中冠脉造影信息不足的问题,首次引进腔内影像学技术指导介入诊疗。

该技术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从ACS前期易损斑块预警体系到病变特征的评价体系,从基于病变的ACS治疗体系到ACS介入远期预后监控体系。

该体系构建了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精准介入诊疗体系,为我国ACS精准介入诊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其次,在确立高危斑块诊断标准方面,于波教授团队历时六年对883例AMI患者、2649支冠状动脉、3757处病变进行临床随访,首次实现冠脉病变“全覆盖”OCT扫描。

他们研究证实薄纤维帽脂质斑块和最小管腔面积是未来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确定了最薄纤维帽厚度、最大脂质角度和最小管腔面积的临床界值,为临床早期药物或介入干预提供了影像学标准。

最后,于波教授提出了ACS斑块侵蚀“多取出,少植入”的治疗理念,开创了基于斑块分型的ACS精准介入治疗策略。

该策略可使四分之一的ACS患者免于支架,减少了支架近远期并发症,同时确立了ACS初发及再发预警标准,并提出防控措施。

于波教授在心血管介入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首先,在开展多种介入新疗法方面,于波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30余项介入新疗法,开创了黑龙江省介入治疗的先河。

例如他们开展的房颤射频消融及CRT-D植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明胶海绵封堵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等,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

其次,于波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手术,推动了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

例如,他们完成东北三省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诊疗水平走向全国前列。

此外,他们还完成了东北三省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为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于波教授团队研发的IVUS-OCT双模成像系统及成像导管于2022年获批上市,并完成全球首例应用IVUS-OCT一体机全程指导实施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该技术实现了腔内影像技术与介入治疗的深度融合,为精准介入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最后,于波教授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他亲自下基层培训基层医生,培养了大批介入技术骨干,帮扶建设区域胸痛中心,为基层医院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提升了基层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水平。

总结: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走出来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内科领域专家。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秋季打卡生活季#

来源:朱萧俊说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