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中国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中,不仅有解放战争时期与我军正面交锋的国军将领,也有抗战期间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战犯,当然,也包括国军中“独树一帜”的特务系统负责人,这其中,又以沈醉、徐远举、周养浩三人为代表的“军统三剑客”最为典型。
在新中国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中,不仅有解放战争时期与我军正面交锋的国军将领,也有抗战期间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战犯,当然,也包括国军中“独树一帜”的特务系统负责人,这其中,又以沈醉、徐远举、周养浩三人为代表的“军统三剑客”最为典型。
功德林改造的沈醉(左)与徐远举(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昔日军统核心圈层的“同道中人”,沈醉与徐远举进入功德林后的命运走向却大相径庭:
前者不仅是首个获特赦的特务系统战犯,还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起义将领”身份,享受到部级干部待遇;而后者则被羁押24年后病逝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中,让人唏嘘……
那么,在军统历史上资历不相上下且长期“同舟共济”的沈醉和徐远举,最终结局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二人在进入功德林前的发展轨迹。
众所周知,军统中除了当家做主的戴老板和副手郑介民、毛人凤以外,执行秘密任务的主力军往往都集中在沈醉、徐远举这样一批新生代“佼佼者”们身上。加之二人又都是军统前身“复兴社”的元老级人物,因此受到上司重用也就见怪不怪了。
应该说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二人在身份地位以及同上级关系亲疏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抗战前期,沈醉在湖南担任军校教官和警备工作,而徐远举则在西南负责监视当地“地头蛇”军阀们的一举一动,在情报获取和缉私侦察方面都得到了戴笠的赏识,随后又均被调回重庆军统总部任职。
早年参加“军统”的沈醉
而伴随着戴笠在1946年初的意外身亡,沈醉与徐远举的职业生涯轨迹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接替戴笠出任军统局长的郑介民,在副手毛人凤与沈醉等人背后串联运作下,仅维持了一年多时间便被匆匆调离,毛人凤则顺理成章的继任为新改组的“保密局长”一职。不过,经此一事后,沈醉圆滑的为人处世风格和近乎一边倒的内部正面风评也使毛人凤颇为警惕和忌惮,相比于令行禁止、心狠手辣的徐远举而言,沈醉无疑对他的地位稳固更具威胁性。
随后,沈醉于1947年下半年调离重庆,出任保密局云南站站长,而徐远举此时早已是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属于沈醉的直接顶头上司。当然,身份上拉开的差距必然伴随着二人关系上的芥蒂,这一点,从两年后云南起义期间沈醉主动供出徐远举及保密局西南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情报和设备信息也可窥知一二。
总之,进入功德林以前,二人虽经历过一段短暂的不愉快合作,但总体上还是相处融洽默契的。即便是进入功德林改造前期,二人也没有产生什么明显的冲突,对比整日对沈醉通电起义并供出自己的周养浩冷嘲热讽、耿耿于怀的态度,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影视作品中功德林改造的徐远举(右)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上来,沈醉和徐远举二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和交集,又在被俘改造期间相处愉快,可为何最终命运走向又有着天壤之别呢?
其实,当我们深入对比二人在解放战争以后的所作所为,便不难发现这看似悬殊差距背后的情理所在。
首先,徐远举在重庆期间的罪行和危害性远比沈醉更甚。看过罗广斌等人所著小说《红岩》的人,大都对其中参与迫害渣滓洞地下工作者和爱国民主人士那位臭名昭著的反派人物徐鹏飞恨之入骨,而他的原型,正是当年疯狂迫害渣滓洞关押人员的徐远举。
除了数以百计的无名地下工作者们惨遭其荼毒而亡之外,最具获罪典型的当属他本人亲自参与对“西安事变”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家的暗杀以及对“江姐”的秘密处决两件事,也正是基于这样罄竹难书的罪行,徐远举成为与王陵基、廖宗泽一道被首批押赴北京功德林的战犯。
究其原因,不外乎对其在重庆渣滓洞期间酿成累累血案而可能引起当地民众公愤并造成极端事件的周密考虑,也算是对他进行了人道主义上的关怀。
重庆渣滓洞内景
其次,沈醉是在云南和平起义人员名单上签字的拥护者。无论其是否出于主观上的强烈认同,但供出西南特务组织和人员信息、协助解放军肃清大西南敌特人员的行为却是不争事实。仅就这一点而言,沈醉注定要比被动落网的徐远举更早争取特赦的资格。更何况,他在功德林改造期间的积极表现并不比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逊色多少……
最后,是徐远举在改造期间的表现也确实与沈醉相去甚远。在功德林关押的几十名特务系统战犯中,沈醉与董益三的态度最为诚恳主动,不仅自身积极改造提升,还通过“学习组长”身份引导其他战犯理解并配合教育改造工作,对战犯改造工作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这份觉悟,徐远举显然并不具备。
进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徐远举,顽固和抗拒程度丝毫不亚于黄维和文强等人,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期被关押在重庆时,他便一心设法逃脱,对我军各项管教政策概不配合,后期进入功德林也时常对工作人员冷嘲热讽、抗拒改造,对集体安排的学习任务也大都阳奉阴违,并不断散播一些反动言论。
尽管得知沈醉特赦后的他在态度上有所改观,开始主动关心自己能否被列入特赦名单的事情,但毕竟昔日犯下罪行是既定事实,前期消极表现也无法回避,徐远举也只能继续接受改造教育。
特赦后的沈醉
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昔日犯下的罪行都将得到重新审视和判定。不知当徐远举稳坐渣滓洞,对地下工作人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们严刑拷打、酷刑逼供之时,是否会联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沦为同样的“阶下囚”命运?
只不过,他又是相对幸运的一位,在新中国“改造战犯灵魂”的积极政策指引下,他虽然以病逝狱中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一生,但总归是得到了新时代、新政权的一丝善待……
来源:漫步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