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种菜催生新风口?速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2 13:13 1

摘要:“春节至今已销售400多万株茄果苗,客户抢着要。”4月10日,彭州市禾润蔬香育苗场负责人庄甜芳接待完一批前来咨询种苗的客户后,对记者说。连续忙碌了三个多月,她卖空了三个育苗棚,而在一个整年的种苗销售期内,她的苗场要卖出3000多万株苗。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阳台经济的兴起,蔬菜种苗需求持续攀升,茄果类种苗成为市场宠儿。

与此同时,气候异常带来的育苗挑战,推动了工厂化、规模化育苗的快速发展。

从传统育苗到现代化生产,四川蔬菜种苗行业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转型升级?让我们一探究竟。

“春节至今已销售400多万株茄果苗,客户抢着要。”4月10日,彭州市禾润蔬香育苗场负责人庄甜芳接待完一批前来咨询种苗的客户后,对记者说。连续忙碌了三个多月,她卖空了三个育苗棚,而在一个整年的种苗销售期内,她的苗场要卖出3000多万株苗。

庄甜芳在接待前来购买种苗的客户。

庄甜芳的育苗场的火热销售场景,正是我省近几年蔬菜种苗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蔬菜种苗市场需求量激增,不少蔬菜育苗场供不应求,连续多年扩大产能,为千亿蔬菜产业持续赋能。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四川蔬菜种苗市场的什么变化和趋势,记者进行了采访。

看需求:

阳台蔬菜经济催生新需求

在成都市锦江区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市场内,集聚了大大小小的蔬菜、粮油种子以及农资经销店铺,这几天,经销蔬菜种苗的店铺门口略显冷清,蔬菜种苗销售的旺季刚刚过去。四川省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俊刚注意到,今年前来复购蔬菜苗的城镇居民比往年又多了一些。

“2020年以后,城镇居民开始流行在阳台种蔬菜,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田俊刚透露,以前都是卖给种植大户,现在还有一部分卖给城镇居民,如今公司一年卖出6000万株种苗,大概有10%~20%是供给阳台经济。“辣椒、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种苗卖得最好,占到80%左右,可能与四川人喜欢吃这几类蔬菜有关。”

阳台种蔬菜,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在技术上已没有难度。田俊刚介绍,消费者自己育苗有难度,一般直接买种苗回去,3—4月种下去,管理好的话,可以一直采收到9月,一个家庭夏季里的蔬菜都够了。

看变化:

今年气候异常,补苗增多

在位于彭州市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温室大棚内体感温度接近30℃。一盘盘营养钵内的茄子苗刚完成嫁接,这批种苗再生长20天,就能达到移栽进大田的标准。该苗场生产相关负责人陈伟说,“这几天的温度很适宜种苗生长,苗子长势都很好。”

工人正在处理嫁接茄子苗。

育苗场内,用于嫁接茄子苗的托鲁巴姆砧木苗长势良好。

种苗生长对气温敏感,在陈伟看来,18℃~33℃是蔬菜种苗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温度与生长速度成正比。今年二三月份,由于四川气温偏低,导致种苗生长缓慢,生育期推迟近一个月。而更严重的后果,则是种苗成品率大幅降低。

刚进行嫁接的茄子苗。

极端气温、旱涝等气候因素,成为威胁蔬菜育苗的一大不确定因素。“去年秋夏,高温干旱缺水,不少露天育苗的大户都遭了殃,不及时补水,根本育不出苗。”金蔬满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贤根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的低温也导致了部分种苗移栽后出现死苗现象,种植户会选择继续补苗,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种苗市场需求。

看趋势:

育苗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近年来,四川蔬菜产业已实现周年均衡供应,为城乡居民“菜篮子”提供了保障。2023年,四川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74万亩、产量5417万吨,均居全国前五位,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冬春露地喜凉蔬菜生产基地,助农增收贡献率居第一产业首位。

好种苗,是丰富“菜篮子”的关键。如何降低育苗风险,育出好种苗。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育苗给出解决方案。

“露天育苗的种苗成品率只有50%~60%,而工厂化育苗成品率能达到90%以上。”郑贤根指出工厂化育苗的核心优势,这与工厂化育苗可以实现温湿度调节、无菌化土壤等有关,大幅降低了气温变化以及土壤中病虫害带来的潜在威胁。

成品率大幅提升,带给种植大户的好处非常多。郑贤根算了一笔经济账,可以节省30~40%的种子成本,以花菜种子为例,种植户育种,一亩地的种苗需要两包种子,而育苗场只需要1.3包左右,按一包种子100元算,种子成本能节省70元。

除此之外,将育苗交给育苗场来做,可以精准把控种苗移栽的时间,从而精准把控采收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行情。“以叶菜为例,育苗场一个月时间就能育成,农户自己育的话,时间不确定,而且一旦育苗失败,需要重新育苗,在损失种子的同时,还浪费了大把时间。”

在郑贤根看来,育苗场的兴起,说明了蔬菜种苗市场更加成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未来种苗市场增减的趋势,郑贤根、庄甜芳等人的育苗企业都用增加产能给出了回答。

撰稿:徐灿红

编辑:何璇

校对:刘佳

审核:邓嗣华 冯晓刚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