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浦区老太平弄通过空间布局调整,优化马路功能,焕发新生机的新闻(详见→兜兜老太平弄,感受新生活空间)。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改造,如今,老太平弄至外马路沿线又新增了一批景观亮点,成为市民阅读城市、休闲休憩的全新场地。
我们去年3月曾报道,黄浦区老太平弄通过空间布局调整,优化马路功能,焕发新生机的新闻(详见→兜兜老太平弄,感受新生活空间)。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改造,如今,老太平弄至外马路沿线又新增了一批景观亮点,成为市民阅读城市、休闲休憩的全新场地。
在金外滩国际广场门口,一个颇具规模的口袋花园映入眼帘,在这片花园中巧妙融合了党群服务网点,因地制宜,为辖区上班族提供所需服务。通过激发党建引领动能,小东门街道联动区绿化市容局、金外滩集团等,对金外滩国际广场绿化进行改造,将原有封闭式绿地作整体开放式设计,融合街区服务,给周边居民、白领提供了一个可步入、可休憩的高品质街区新空间,漫步其中,花香四溢。
近年来,小东门街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建设思路,围绕“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和“南外滩金融社区”基层治理,加快完善“10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沿“老太平弄—外马路—中华路”为一环,打造“金耀东门·一街一路”。
目前,在“一街一路”沿线,聚合了为老服务、城市阅读、休闲服务等一大批服务设施,轻松惬意的街区氛围集聚人气。“我们打造了一批儿童友好、青年向往、老年关爱的多元化品质设施,以街区风貌、产业能级、历史底蕴为核心,优化街区内涵。”小东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进一步挖掘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
根据外马路从20世纪码头商埠文化发源地到现代城市金融集聚带的发展背景,外马路沿线从整体布局上遵循金融产业发展轨迹,延续时代脉络,持续完善街区公共空间体系、公共服务功能、公共环境效能,带动外马路街区区域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提升。
在外马路上的金融品巷党群服务站周边,滨江步道下空间进行微更新,进一步探索空间利用,创新党群服务站点建设思路,形成室内室外宣传阵地一体化格局。
针对外马路东西两侧立面风格差异的情况,对复兴东路至外萃丰弄区间沿线的立面进行改造。整体保持连续性和一体化的街区风格,通过新增地雕、文化立面、垂直绿化等,将码头商埠发展历程、地域历史文化和海派风情融入绿化设计,形成完整的绿色生态链和连贯的文化轴线,打造多元一体的滨江公共空间,吸引人群驻足停留。
围绕外萃丰弄绿地及周边区域开展车辆整治项目,重新规划沿线车辆停放区域及点位,增设主题景观小品,提升街区车辆停放秩序。在外马路董家渡路北侧空地打造骑行主题公共空间,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新增休憩区域座椅、绿化景观,结合整体地坪改造,打造街区公共空间,完善街区服务功能。对桥下部分市容环境卫生死角区域进行改造,结合艺术休憩装置,以公共空间的重新塑造实现街区治理的目标。
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意见征询和座谈会情况,针对外马路区域导览指引功能不足的现状,开展沿线导视标识项目,包括新增树池盖板、站点指示、车辆引导、企业导览牌等。未来将持续打造“金耀东门·一街一路”品牌项目,充分兼顾老城厢风土人情和新都市金融高地,深度融合传统人文与现代经济,以高品质的金融集聚带展现东门城区活力。
记者 / 高磊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高磊
视频 / 高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黄浦